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投诉及帮助: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英网论坛

查看: 326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茶 座] 汉芯所累:陈进是又一个被凶残的土鳖耍弄的海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17 2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消息来源:中國學術界海龜與土鱉之爭 | 八阕编辑:2006-05-15 | 网址:http://www.popyard.org

一 釋題

土鱉︰又稱地鱉、土元,昆蟲綱、蜚蠊目、蜚蠊科、地鱉亞科。南朝人陶宏景稱它們“形扁如鱉,故名土鱉,有甲不能飛,小有臭氣”。能入藥,有破淤血、通月經的功能。《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中品。現專指中國大陸學術界中沒有受過西方系統教育的人士。

海龜︰爬行綱、龜鱉目、海龜科。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角板是名貴的中藥,有清熱解毒作用。現專指中國大陸在海外留學人士中回國工作、創業的一科(海外留學歸國人士,海歸)。

因為龜、鱉類動物俗稱為“王八”,而後者在中國文化中被認為是一類“豬狗不如”的東西,所以無論是“海龜”還是“土鱉”,其本身都含有貶義。在最初,國內人士把“海歸”派戲稱為“海龜”,多少含有罵人的味道。不過,由于“海歸”派對“海龜”這一稱呼慨然笑納,再加上中國當前政策對海歸派十分有利,而一些海龜又非常風光,結果是“海龜”一詞的貶義慢慢消失,它變成中性、甚至含有些許被人羨慕味道的稱呼了。

與“海龜”詞義的變遷相反,“土鱉”一詞的際遇卻每況愈下。由于這個稱呼是與海龜相對應而出現的,所以多數人把土鱉也想當然地當成了王八一類動物,其實,它是一種類似蟑螂的昆蟲。不管怎樣,“鱉”再冠以一個“土”字,確實很難讓人承受。據說當年台灣大學歷史系主任姚士鰲雖然是真海龜,曾留學德國,但回國後土氣不改,故而被台大學生們戲呼為“姚土鱉”,姚于是憤而以號代名,叫做姚從吾。(李敖︰《李敖快意恩仇錄》)。最近听說,在一個論壇,因為有人使用“土鱉”一詞而引發內哄,壇員之間大打出手,互相揭發對方的老底,導致元氣大傷。(方舟子︰網上趣事︰學術騙子同伙互相揭露“撒謊習以為常”)。

由此可見,“土鱉”一詞,不僅使用者含有鄙夷的意思,被指對象也對它耿耿于懷,不肯接受。不過,本人在此沿用這個稱呼完全是為了行文方便,內心對它所指的人絕對沒有一絲的不敬。

中國的土鱉與海龜之爭,始于九十年代後期,並且持續至今。他們爭什麼呢?

這個“爭”字是什麼意思呢?首先,二者之爭的根源是國家為了吸引海龜回國所制訂的一系列政策。這些政策為海龜們在國內的就業、創業提供了很多方便和優惠。大凡物不平則鳴,土鱉們對此不滿在所難免。再加上有些海龜適應不了國內的工作環境,業績差強人意,還有一些騙子和牛皮大王混雜在海龜之中,土鱉們對海龜的不滿情緒還是有相當大的合理成分的。盡管如此,國家對海龜們的態度還是始終如一的。近日出台的《北京大學教師聘任和職務晉升制度改革方案》,其主要內容之一就被解釋成“趕走土鱉、請回海龜”,所以這個紙面上的改革在北大校園造成強烈震撼,贊成和反對兩派壁壘森嚴︰“海龜都贊成,土鱉都反對”。

(高昱︰為什麼我們關心北大教改?)。所以說,海龜和土鱉搶飯碗,而二者之間存在不平等競爭,這是矛盾的根本。說到底,龜鱉之爭是利益之爭。

二 龜鱉之爭的兩個戰場

龜鱉之爭的戰場主要有兩個,一是在工商業界,一個在學術界。在工商業界,海龜又分為創業派和就業派,而國家的優惠政策對創業派更為有利。海龜創業派大腕如張朝陽、姜豐年、吳征等領風氣之先,戰果累累,而一些小海龜也隨後登陸,能有或多或少的斬獲,但不如意的居多。

中國ZF實行門戶開放政策的目的就是要洋為中用,派人把西方的科學技術學回來。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西方的那些東西,包括知識、技術、經驗,在中國的現行體制內很難發揮作用,再加上物質條件的差異,派出去的人回國工作的很少。而目前的政策是鼓勵留學人員自行創業,使他們能夠按照各自的模式來打造天下。這就部分地解決了體制上的限制。創業的最基本問題就是資金問題,所以ZF通過提供優惠政策,包括提供數萬元的啟動資金,把留學生吸引回來。這實在是一項明智的政策。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公派留學生有如肉包子打狗,而用優惠政策吸引留學生回國創業,卻如同拿包子把狗吸引回來拉雪橇。與派出留學生和訪問學者的費用相比,ZF為留學生創業所提供的優惠政策僅及其一小部分,並且錢是花在中國的大陸上,因此這在經濟上是劃算的。過幾十年後再回頭來看,中國有競爭能力的高技術企業中,可能有很多誕生于這些遍布全國的“海外留學生創業園”中。從這個角度講,國家給予海龜的優惠政策是有遠見的,是比較合理的,盡管對土鱉來說不一定是公平的。

不過,有能力自己創業的學者畢竟是少數,所以多數海龜屬于就業派。應該說,在工商業界,海龜就業派與土鱉的競爭大致是比較平等的,因此整體上的矛盾較少。還應該指出的是,在工商行業,由于ZF的行政部門是政策的直接執行者,他們與海龜們直接打交道,所以很多給海龜的優惠政策和承諾基本上能夠得到落實。

與工商界情況呈鮮明對照的是,在學術界,主要是大學和科研單位,國家給予海龜的就業優惠政策很多得不到落實。其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顶 踩
2#
 楼主| 发表于 2006-5-17 21:41 | 只看该作者

简体:

汉芯所累:陈进是又一个被凶残的土鳖耍弄的海龟

| 消息来源:中国学术界海龟与土鳖之争 | 八阕编辑:2006-05-15 | 网址:http://www.popyard.org

一 释题

土鳖︰又称地鳖、土元,昆虫纲、蜚蠊目、蜚蠊科、地鳖亚科。南朝人陶宏景称它们“形扁如鳖,故名土鳖,有甲不能飞,小有臭气”。能入药,有破淤血、通月经的功能。《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现专指中国大陆学术界中没有受过西方系统教育的人士。

海龟︰爬行纲、龟鳖目、海龟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角板是名贵的中药,有清热解毒作用。现专指中国大陆在海外留学人士中回国工作、创业的一科(海外留学归国人士,海归)。

因为龟、鳖类动物俗称为“王八”,而后者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一类“猪狗不如”的东西,所以无论是“海龟”还是“土鳖”,其本身都含有贬义。在最初,国内人士把“海归”派戏称为“海龟”,多少含有骂人的味道。不过,由于“海归”派对“海龟”这一称呼慨然笑纳,再加上中国当前政策对海归派十分有利,而一些海龟又非常风光,结果是“海龟”一词的贬义慢慢消失,它变成中性、甚至含有些许被人羡慕味道的称呼了。

与“海龟”词义的变迁相反,“土鳖”一词的际遇却每况愈下。由于这个称呼是与海龟相对应而出现的,所以多数人把土鳖也想当然地当成了王八一类动物,其实,它是一种类似蟑螂的昆虫。不管怎样,“鳖”再冠以一个“土”字,确实很难让人承受。据说当年TW大学历史系主任姚士鳌虽然是真海龟,曾留学德国,但回国后土气不改,故而被台大学生们戏呼为“姚土鳖”,姚于是愤而以号代名,叫做姚从吾。(李敖︰《李敖快意恩仇录》)。最近听说,在一个论坛,因为有人使用“土鳖”一词而引发内哄,坛员之间大打出手,互相揭发对方的老底,导致元气大伤。(方舟子︰网上趣事︰学术骗子同伙互相揭露“撒谎习以为常”)。

由此可见,“土鳖”一词,不仅使用者含有鄙夷的意思,被指对象也对它耿耿于怀,不肯接受。不过,本人在此沿用这个称呼完全是为了行文方便,内心对它所指的人绝对没有一丝的不敬。

中国的土鳖与海龟之争,始于九十年代后期,并且持续至今。他们争什么呢?

这个“争”字是什么意思呢?首先,二者之争的根源是国家为了吸引海龟回国所制订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为海龟们在国内的就业、创业提供了很多方便和优惠。大凡物不平则鸣,土鳖们对此不满在所难免。再加上有些海龟适应不了国内的工作环境,业绩差强人意,还有一些骗子和牛皮大王混杂在海龟之中,土鳖们对海龟的不满情绪还是有相当大的合理成分的。尽管如此,国家对海龟们的态度还是始终如一的。近日出台的《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其主要内容之一就被解释成“赶走土鳖、请回海龟”,所以这个纸面上的改革在北大校园造成强烈震撼,赞成和反对两派壁垒森严︰“海龟都赞成,土鳖都反对”。

(高昱︰为什么我们关心北大教改?)。所以说,海龟和土鳖抢饭碗,而二者之间存在不平等竞争,这是矛盾的根本。说到底,龟鳖之争是利益之争。

二 龟鳖之争的两个战场

龟鳖之争的战场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工商业界,一个在学术界。在工商业界,海龟又分为创业派和就业派,而国家的优惠政策对创业派更为有利。海龟创业派大腕如张朝阳、姜丰年、吴征等领风气之先,战果累累,而一些小海龟也随后登陆,能有或多或少的斩获,但不如意的居多。

中国ZF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就是要洋为中用,派人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学回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西方的那些东西,包括知识、技术、经验,在中国的现行体制内很难发挥作用,再加上物质条件的差异,派出去的人回国工作的很少。而目前的政策是鼓励留学人员自行创业,使他们能够按照各自的模式来打造天下。这就部分地解决了体制上的限制。创业的最基本问题就是资金问题,所以ZF

3#
 楼主| 发表于 2006-5-17 21:41 | 只看该作者

三 阻挡海龟进入中国学术界的玻璃大门

所以说,尽管从表面上看,中国的学术界向海龟们敞开了大门,但实际上这是一扇紧紧关闭的玻璃大门,其要点是要外界认为这扇门是开着的,但同时要尽力减少海龟的进入。为什么会这样呢?学术界不是更应该以选聘人材为主吗?前面讲过,龟鳖之争是利益之争,所以必须根据这个线索进行分析。

其实,在中国学术界,海龟和土鳖的界线是很模糊的。这是因为,很多具有高级职称的土鳖都有短期(几个月到一、两年)出国访问的经历,但由于没有洋学位,所以他们仍旧被划归土鳖类。他们实际应该被称为“土龟”。“土龟”是国内学术界的实权派,多数是博导,并且担任系主任、院长、甚至校长等行政要职。真正的土鳖,是那些不久前从国内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中青年,他们很多人是中国博士大跃进的产物,因此他们的整体学术水平比海龟们要低得多。在学术界内,土鳖的地位最低,他们在人身上受土龟的管制,他们的最终利益受海龟的威胁。

同样,海龟也可以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已经回国较长时间、并且已经在国内建立了工作据点和学术地位的人,本文称他们为海鳖。海鳖们品尝到了早期回国的艰难,并且由于各种原因,已经习惯了国内学术界的运作规则,所以在利益上他们与土鳖,尤其是土龟,有很大的共同点。

应该说,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国内学术界还有些清水衙门的味道,那时肯回国的海龟,目的比较单纯,图的多是在学术上有所发展。随着高教产业化的发展,以及教育经费、科研经费近年来大量涌入,学术界人士待遇的提高,以及早期留学生中很多人到了中年,有了落叶归根的情结,所以在二十世纪末出现了一个留学生回归潮。他们是真正的海龟。不过,既然是潮,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俱现。

目前在中国学术界中掌握权力的人士以土龟和海鳖为主。由于他们他们的双重经历,因此他们具有双重性格︰他们习惯于中国学术界的官僚化体制,但也知道中国与西方在科学水平上的距离。官僚制度的本质就是要保户既得利益,因此他们实际上是讨厌海龟回国的。但是,国家的科技政策、高教政策又决定了利用海龟能够从ZF那里得到好处。于是,就有了如今的不成文“国家”政策︰在欧美大学毕业的博士们,如果在国外没有功成名就,很难在中国的大学中找到合适的职位。而那些功成名就的海外大腕们,由于根本不可能完全回到中国工作,反倒成了国内学术界的抢手货。他们可以到中国打短工,甚至可以不干活,他们唯一需要做到的,就是在发表论文的时候把国内单位的名字挂上。这样一来,海龟招收单位的学术水平既在名义上得到了提高(这是土龟的主要政绩),而土龟的地位也得到了保障︰土龟最终是海龟的老板,随时可以把他们解雇。金钱不成问题,自然有人(国家或企业)负担。所以,中国学术界一方面搞些用百万年薪聘请海外教授的名堂和花样,另一方面是把大批真心回国工作的海外学子排斥在学术界之外。其理由看上去很正当︰那些被排斥的海龟水平不高。其实,水平的高低是相对的,与土鳖和土龟们相比,海龟们的水平从整体上说是足够高的。但土龟们自己是不会和海龟们比的,他们把海龟进入中国学术界的门坎加高,让小海龟与大海龟相比,而他们自己倒成了圈内的裁判。这就是其中的奥妙。前面提到的李正起博士,他亲自到南京大学之后才发现,医学院主管聘请教授的竟然是两个副教授,其中一个还是在职研究生。(李正起︰南京大学就是这样面向海内外招聘教授吗?)。这样的土鳖,会聘任海龟来堵自己的前程吗?

所以说,新海龟们面对着的是土鳖、土龟、海鳖们的三重阻力,而反对海龟最力的人,实际正是中国学术界的实权派。

四 陈晓宁、姚雪彪、朱大海︰海龟种种

应该承认,在众多的海龟中混杂着一些投机分子。比如“基因皇后”陈晓宁,她打着“爱国”的旗号,谋取私利。“基因皇后”事件是国内腐败势力与国外腐败势力相互勾结、相互利用,坑害国家和人民的典型事例,也是龟鳖之争走向一个极端的标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陈晓宁本人并不准备彻底回国,她在国内学术机构的职务都属于兼职性质,因此也就不会威胁到土龟们的个人利益。相反,利用陈晓宁进行宣传造势,土龟们能够从国家那里得到更大的好处。所以,从表面上看,“基因皇后”事件是精明的败类海龟想要欺骗傻冒土鳖,但实际上,是狂妄的败类海龟被狡猾的土龟给耍了。陈晓宁最后人财两空,而她的那些国内“同志”可以说

4#
发表于 2006-7-20 02:26 | 只看该作者

阅!

5#
发表于 2006-9-5 07:05 | 只看该作者

通篇又臭又长的东西!真是想送lz两个字SB!!!(虽然你在这儿很受尊重!)

你到底知不知道那个叫陈进的家伙对中国IC业造成了多大的负面影响,是海龟就捧,有点判断力好不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

QQ|排行榜|小黑屋|Archiver|UKER.net ( 沪ICP备11021479号-1  

GMT+8, 2024-4-20 04:1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