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投诉及帮助: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英网论坛

查看: 199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动专题] 【已结束】苏格兰的表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2 2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格兰的表情从苏格兰飞回来,想写点什么的念头忍了一路,终究也没在“维珍航空”漂亮的便笺上涂抹出像样的句子来。苏格兰是这样一种地方:画面是现成的,次第映入眼,你把它们摄入镜头、凝注笔端,以为藉此可以强令一切驻扎在记忆里了,到头来竟是徒劳——照片也好,文章也罢,都只是孔眼过大的网筛,留下的是粗线条、大块面,那些最晶莹最纤微,那些在你瞬间感触中曝光的碎片,却抓不牢也留不住……也好,那些本来就属于斯时斯地的传奇,还是不要带走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KStklHbj.jpg (47.46 KB)
苏格兰的表情
2006-1-12 21:42


  但决计不能忘掉风笛。苏格兰人不许你忘。在古城斯特灵,各式喜庆场合,预算再紧排场再小,一支——至少一支从头吹到尾的风笛断不可少;走在格拉斯哥的大街上,不晓得从哪个专卖店边上就冒出一个风笛手来,羽饰帽、格子呢裙装、羊毛袜,一丝不苟地披挂好了整套行头,任阳光映在风笛黝黑的管子上,亮得灼人眼。以前听风笛,入耳的终究是录音室里精心打磨的产物,自有那五管十弦烘云托月——《勇敢的心》里和着空谷回音,《泰坦尼克号》中衬着浪高风急,于是你会觉得那风笛是曲子的魂,电影的神。真到了风笛的故乡,扬眉低首间撞上毛坯一般的风笛声,一时间,只觉得它直白到了突兀的地步。难为这乐器仪式感十足的繁复外形,细辨音质,却是论嘹亮比不上小号,论清脆输给排箫,至于宛转凄惶,窃以为未必是唢呐的对手。但是苏格兰人执著地喜欢它,顽强地吹奏它。那个雨天,我亲眼见到一队风笛手在斯特灵古城堡上一字儿排开,就那么理直气壮地吹,连错落有致、起承转合也不讲究,顶多只拿定音鼓壮壮声势。他们吹,我听,隔着伞,隔着被八月里的风打斜的雨,心里忽然就对这古老拙朴的玩意亲近起来。
  说起雨,这本就是英伦三岛世世代代道不尽的话题。一到苏格兰,纬度高地势也高,人与天就隔得分外近,雨骤雨歇、云卷云舒的变幻就愈发刺激感官。站在高地上,云就大团大团地逼在眼前,沉甸甸地饱含着水汽。回上海后再看云,扁扁的贴在空中,以前可能会觉得天经地义,如今却不免要想起苏格兰来:天是一层,地上的景观又是一层,那云,好像愣是没什么依托,就那么悬着,随时准备给你洒几滴雨下来。那雨,多半也并不大,可你纵然有伞,风也裹着水滴钻进来;少顷,雨便停了,伞又多余起来。所以往四面看,带伞的多半是外来游客,土生土长的苏格兰人更喜欢穿面料厚实、遮寒挡雨的风衣,带帽子的那种。
  于是想起数十年前,刘易斯·格拉西克·吉本在他那本耗尽了三十四岁短暂一生的小说《苏格兰人的书》里写过这样的话:“在东边,衬着深蓝色的天空,是北海的微微闪光,那么靠近贝维,也许在个把钟头左右,那儿的风就会转向,夹带着来自海上的寒气,你就感觉得到生活的变化和事物的无常……”这无常二字看着虚妄,亲临其境便觉得再真切不过——电视上的气象预报员永远笑容可掬地跟你兜圈子,指着气象云图比比划划,表情放松得像是一场玩笑;他们知道,苏格兰人没工夫也没兴趣较这个真,他们是早已习惯了无常的。
  一路上都惦着这本《苏格兰人的书》,出发前多少次把它从书架上抽出来,塞进行李箱,想想,嫌太厚,又搁回去。想起来真是有些后悔了:人在苏格兰,一草一木,一石一碑,都那样无根无底地漂浮在我的视线里,总好像在寻找某些文字才可以沉淀下来——再没有比那本书更适合做凝固剂的了。与其讲它是小说,倒不如说是一部长达五十五万字的散文诗,文字的节奏舒缓得就像苏格兰高地上那些馒头一样的山丘——起伏也是有的,却那样低调,是靠了彼此连绵才勾连出气势的。这样的文字绝对与功利无关,吉本提起笔来,似乎就是为了把原生态的苏格兰乡间——山区的浓雾,仲夏大地的氤氲蒸汽,雨后植物的芬芳——以最朴素的语句记录下来;这文字里的墨守旧风,正是苏格兰人赖以抵御无常的手段:以不变应万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lPwxuxxj.jpg (268.23 KB)
苏格兰的表情
2006-1-12 21:44


  他们的“不变”,在现代人看来,有时候简直到了冥顽不化的地步。英国人靠语言拉动经济早已成了今时今日的不争事实,可苏格兰人非但为他们的口音而骄傲,还在近年来积极推广盖尔语——那种从“全球化”海洋中打捞本民族古语的努力,几近悲壮。在爱丁堡读书节,我攥着七英镑(约折合人民币一百零五元)的入场券,听了一场苏格兰女作家坎迪娅·迈克威廉的作品朗读会,当时真是纳闷自己的英文听力怎么退化到了这步田地——一个多钟头听下来,端的是一头雾水,只觉得断断续续地总有这样的字眼撞入耳膜:花瓣,流水,思乡,母亲……回国后在google上调她的个人资料,方才知道,这位坎迪娅·迈克威廉女士,不仅喜欢在小说中大量融入自然景物、城镇风貌,更善于在文本中夹带“鲜活的”苏格兰方言。怪不得当时台下的观众个个屏息凝神,兀自醉在母语里。
  这样的表情,我似曾相识。两天前,在尼斯湖边的城堡,那位白发管理员的脸上,也闪现过如此虔诚的眼神,如此自得的微笑。在欧洲旅行,游古堡本是寻常事(同行友人妙语云,中国旅游看temple,

附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cVQ0UKsV.jpg (38.46 KB) 2006-1-12 21:44
苏格兰的表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顶 踩
2#
发表于 2006-1-12 23:42 | 只看该作者
实在是喜欢那草地天空无限的感觉。。。
3#
发表于 2006-1-16 22:22 | 只看该作者
好象大家都在写苏格兰哦
4#
发表于 2006-1-16 22:38 | 只看该作者

对哦,苏格兰可以描绘的太多了啦。。。

5#
发表于 2006-1-25 21:05 | 只看该作者
苏格兰的片片很漂亮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

QQ|排行榜|小黑屋|Archiver|UKER.net ( 沪ICP备11021479号-1  

GMT+8, 2024-12-24 03:3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