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投诉及帮助: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英网论坛

查看: 6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娱乐时尚] 伦敦还是那个伦敦吗?探访伦敦城小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30 1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ep 于 2016-12-30 14:32 编辑

伦敦还是那个伦敦吗?

今天到访这里的人,都难免会如此发问。

在阳光还不错的日子里,公园、广场、戏院和酒吧,一如既往地堆着人群,这种热闹与拥挤,仍然在和红色的双层巴士、泰晤士河上的塔桥一起,扮演着英国首都最具代表性的景观。

几乎很难让一个外来者相信,这个城市和它的国家,正在经历几十年来最大的命运转折。

英国宣布退出欧盟之后,有识之士们每天都会为伦敦的前途担忧:“新自由主义经济死了”;“民粹时代正呼啸而来”;“世界之都”会变得封闭且二流,它的新角色将是欧洲的底特律、或者大西洋中的蒙特利尔...

这反而会越发让人产生迷惑:冷冰冰的危言,与眼前热腾腾的人间烟火,哪个才能代表伦敦的未来?

想着这个问题,我从市中心的大街小巷穿过,去拜访伦敦城里的两位小店主。

探访的初衷,原于最近刚刚得到的一本由MINI出品的《伦敦街区探索》手册。

在我看来,它为解答有关伦敦命运的疑问,提供了新的角度。

在这本手册中,记叙了不少富有伦敦的特色街区、店铺和景观。

即便已在此工作生活多年,看到书中所提的不少名字,依然会感到耳目一新。

这不由进一步激发了深入探索的想法:了解伦敦,不应仅仅把它当一道观光风景或者一个商业中心,而应当做一个都市人群生活、工作、聚会的地方。

伦敦的气质与命运,应与根植于此的人息息相关,宏大的叙事往往难以探知它的未来,在街区和人群中,反而能找到更真实的答案。

要拜访的两位店主,分别位于伦敦城的东西两端。

他们孕育自这个城市特点最为鲜明、又相互对立的两大社群文化,如今都已成长为各自街区的明星、扮演着独特的城市符号。

既然“小店主精神”曾伴随英国度过很多关键时刻,在新的历史潮水面前,不妨听听他们的故事。

嬉皮士街区的传统杂货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哦...我们还是第一次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Rachel Wythe-Moran和Simon Watkins同时犯了难。

坐在他们摆放着500多件日用商品的小店,我冒出一个疑问:这里面能不能挑出一个可以代表伦敦特色的物件?

这家名为Labour and Wait的杂货店位于肖尔迪奇(Shoreditch)--东伦敦最繁华热闹的核心地带。

让这个片儿区真正享誉世界的,是长久以来根植于此的嬉皮士和潮人文化。

店外目所能及的一切墙壁和房屋,全被花花绿绿的涂鸦填满。

流行文化是每条街区的共同图腾,穿着考究出位的嬉皮士不断地从街道两旁冒出来,从容地擦身而过。

如果你呆过柏林的米特或纽约的布鲁克林,一定会在此找到共鸣的气息。

2000年,服装设计师Rachel和Simon在此地创立了这家日用百货小店,经营的买卖和出位的现代艺术不怎么沾边。

巴掌大的空间顾客摩肩接踵,货架上的商品来自世界各地。

在过去的16年里,貌不惊人的小店登上很多国际时尚杂志的版面,并不断吸引世界各地的顾客慕名登门。

Rachel告诉我,“优质、简单、经典”是他们自始至终笃信的价值。

这家传统的小铺,靠着这个理念,挺过两次互联网泡沫、一次金融危机,最终在东伦敦这片前卫潮流的亚文化氛围中立足。

从创办至今,小店的商品目录鲜有调整,陈设也没怎么变化。

但出售的每件商品,都有统一的遴选标准:外表不可太时髦也不要太幼稚,无论摆在老宅子还是现代都市感的环境当中,都不应扎眼;做工和用料必须上成,设计要实用且有温度…

“将其中任何一件带回家,都可以伴随你的生活很久,并慢慢成为心爱之物”。

Simon对我说,今天很多商家都偏爱根据市场风向频繁调整产品样式和种类,最终却慢慢丢掉了本应一以贯之的气质。

英国退欧之后,经营环境会有变化吗?

我得知,店里卖的商品,有一半来自欧洲供应商。

“退欧是非常令人恐慌的事。也许未来很多欧洲的进口货会变得更贵,汇率和客流也是要考虑的问题。目前还没人清楚最终会怎么样,但我们已经和很多欧洲厂家建立了良好关系,打算继续销售他们的商品,不想改变与他们的合作”,Simon回答。

一番深思熟虑后,他从货架上拿下一件商品,回答我最初的问题。

递过来的是一个搪瓷牛奶锅:“这是我们店里最著名的商品之一,每年都会卖出上千件。它算是能代表一种英式生活了。有段时间,英国人不再用这种锅,但近年又开始流行起来。”

我把那锅掂在手里,它质地厚实、青釉映着柔光。

在锅底背面的正中心,端正地印着一串原产地信息:

Made in Austria,它是一支来自奥地利的牛奶锅。

百年古宅里的叛逆书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初,我们考虑的是如何吸引全英读者来读书...今天我们已经是世界最著名的书店了,因此,要竭尽所能,为各类读者提供想要的书”,Brett Wolstencroft告诉我。

他和我坐在伦敦马里波恩(Marylebone)大街边的Daunt书店(Daunt Books)里,壮观的书架环绕在头顶上方,古朴的雕梁与回廊,是爱德华时期的建筑遗产,已有超过百年历史。

25年前,英国青年James Daunt辞掉了华尔街的工作,以自己的名字创办了这家书店。

书店如今已成为这条著名大街上的地标性景点。

“开书店是很门简单的生意:真正的好书、布置够吸引人、加上足够棒的店员、90%以上的几率会成功”,Brett是当年书店的联合创始人,如今是这儿的经理,打理日常生意。

坐在这古堡一样的屋檐下,Brett却不断强调,这个书店从诞生时就带着的“反主流”基因。

“刚创业时,英国绝大部分书店都是以固定主题分类图书,小说类、传记类、社科等书籍被分别放置在专门的书架上,但是实际上这很不符合读者的检索习惯。”
Daunt书店林立的书架,都被标注上不同国家的名称,所有图书根据其“国籍”,被安排在相应的书架上。

这种分类,曾一度被视为英国书店中的“奇葩”。

“比方说,在非洲的书架前,你不仅能找到有关南非的小说,也可以看到曼德拉的自传。有关非洲的不同类型书籍,被整理在一处,这让书架变得很丰富、很有趣。在一般书店或图书馆,若想同时找到小说或者自传,可能需要在不同楼层和不同书架间辗转。”

我一边听着Brett的介绍,一边琢磨着他说的那种“叛逆”劲儿。

同时,也试图在这中间发现一些伦敦的特质,但思绪很快就迷失在那一排排以不同国别命名的书架中。

退欧公投后,你们的生活会有所改变吗?我问。

“毫无疑问,退欧会伤害我们的生意。

每次经济和政治动荡,书店都是最先受到影响的行业”Brett回答。

稍作停顿,他又说:“在文化层面,我们有很多来自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老主顾,我们担心有朝一日他们会离开这里,回到欧洲去。”

后记

走出书店,我回到喧闹的街上,转头再看这幢老宅子,它重新隐谧进西伦敦喧闹的街区里,安静诠释着英式的传统和体面。

回味和两位伦敦店主的交谈,虽然他们在迥异的街区经营不同的生计,但在彼此的身上,又多少传递着相似的气质:特立独行、桀骜不驯,同时又懂得关怀细节、秉持尺度。

然而当进一步剥去这些生意层面的理念,还会发现一种与世界剪不断、分不开的关系。

这不由让人想起,今年那场震动世界的公投中,伦敦33个选区以悬殊结果,投出了继续接纳欧盟的决定。

在以颜色标注的投票地图上,伦敦是一片鲜明且凝聚的区域。

无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哪个角落,伦敦生活都会不予偏袒地浸染每个人,赋予他们对生活的启迪与灵感;于此同时,伦敦人又会因此形成相同的默契,进一步塑造专属于伦敦的开放和自信。

那个关于伦敦前途的疑问,至此也有了逐渐清晰的答案:这里是一个永远难以大谈封闭和排外的地方。

对于每个身处伦敦的“都市控”而言,在他们享受伦敦的精彩与生机的同时,伦敦同样也在时刻对他们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

QQ|排行榜|小黑屋|Archiver|UKER.net ( 沪ICP备11021479号-1  

GMT+8, 2024-12-23 04:5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