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你详细说一下吧。
国外的教育和社会绝对不是脱节的,他和社会绝对是连体婴儿的关系:可以是两个body,但是绝对是一个脑袋,想的都是一样的事。
在中国的时候,学生不知道社会正在干啥,闷着头一道一道做难题不知道这难题能创造什么财富。我当年学的高数至今我还没用上:在中国我的社会实习经验仅限于去父母的单位逛逛,社会的人们给我的反馈意见仅仅体现为:啊呀,老王,你姑娘又长高了:)
国外的教育,尤其是越往上,高校的老师基本上都是社会上打拼的成功者得胜归来,之后进入课堂告诉你:你要是想办成什么什么事,应该怎么怎么去办。他们不会一本书,罗罗嗦嗦讲一学期,讲一些,马上安排你去干:看见没,就这么干。这一点干会了,回来,坐下,讲下一点怎么干,然后停下去干:任何一门教育都像是体育课:坐下,这么打球,好的,去球场,练习。
可惜,中国现在除了体育课,其他的课程都停留在永远讲的阶段:从小学到大学学了16年,从来没练习过。
所以国外的老师最关心的就是:
1:你干过什么?你干的怎么样?
2:我教你干的事情你干没?
3:你自己的作业是你自己写的不?你自己的项目是你自己控制的么?
4:你和社会有联系没?你都和谁有联系?你知道要干成这件事应该和谁联系不?
5:你有自己的社会关系网没?(社交能力在任何一个学科都是重点,没有沟通能力,啥项目也干不成)。
6:你有短期目标没?你有长期目标没?你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一致不?你说你的理想是去北京,那你最近为什么老往长春方向走?
国外的老师和你是有互动的:他要根据你的反应来确定他下一步为你:单单为你安排什么课程和项目。国外的教育是一对一的,他认为你是uniq person.所以到最后,虽是同班同学,但是老师可能会安排你们学不同的方向,做不同的东西。
知道了老师关心什么,接下来就应该知道怎样和老师相处了。我的方法是这样:
1:一句一句全和老师说实话:明确地告诉他你是谁,你会啥,你不会啥,你想干啥,你不想干啥。
2:把你最害怕的东西告诉老师:我当年最怕的就是自己的英语口语,总有障碍以为自己的问题就是英语,心里总想:如果我的英语和当地人一样,我就会怎样怎样。结果却是我每一次告诉对方我的这个担心的时候,来自社会各个不同环境的人们都纷纷否定我的疑问,我是极慢极慢地从不同人的鼓励当中慢慢地从怀疑自己的语言能力当中走出来,进入了他们的文化世界。但是如果不是我诚实地去打开自己,坦白讲自己的担心,不会听到那么多的鼓励,反馈和确认,以至于现在这些鼓励已经把我鼓励到了一个地步:就是你在说我有口音,我都会真诚地,大胆地看着你的眼睛,对你说:那不是问题,孩子,相信我,没错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