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投诉及帮助: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英网论坛

楼主: 胡主席夸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情杂文] 我的家乡—-------东阳(连载)

[复制链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4-6-1 15:35 | 只看该作者

三都屏岩风景名胜区

地 址
东阳市区东南部,跨吴宁、横店两镇
地段特征
距市区9公里
电 话
特 色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推 荐
都胜境、屏岩洞府景区、兰亭、灌顶寺景
客容量
总面积10.7平方公里
营业时间
08:00-22:00
包 厢
车 位
环 境
飞瀑流泉遍布,自然风光优美
交 通
47#
 楼主| 发表于 2004-6-1 15:36 | 只看该作者
省级风景名胜区,距市区9公里,地跨吴宁、横店两镇低山丘陵区,总面积10.7平方公里,是横店文化旅游区的组成部分。境内罗屏山、屏岩山系大盘山脉之余脉,最高峰海拔521.4米。森林植被以马尾松林为主,有少量竹林,林中散生有枫香、香樟等阔叶树;山麓、沟渠旁多为李、桃等果树。野生动物有松鼠、野兔、黄鼠狼、野猪及山雀等鸟类。风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7.2℃。全风景区计有景点景观98处,由三都胜境、屏岩洞府景区和兰亭、灌顶寺景点(片)组成,年游客量10万余人次。 景区原名“龙潭坑”,始于唐咸通八年(公元8叨年)。其时乡民为求五谷丰登、四季平安,集资立神农塑像以耙,四方乡民纷纷慕名前来。相传古时大旱,神龙怜悯百姓困苦,未经玉帝允许私自降雨人间,被玉帝察知后镇压于此间,故“龙潭坑”得名。至今那斩龙台、龙床、龙潭尚存。壮观的龙王庙高耸于景区人口,历经千年。“青云洞”、“白云洞”相传为《白蛇传》中的青蛇、白蛇修炼之地,山下许氏的乡民为许仙的后嗣,“龙潭坑”因其众多美丽的传说而名闻遐迩,千余年长盛不衰,游人如潮,县志皆有记载。 三都胜境蕴山川之奇秀,聚日月之精华,巍崖屏峙,怪石峰峙,花红树绿,竹苞松茂,飞瀑散珠,曲径通幽。“青、白”两洞云遮雾罩,天梯、斜栏时隐时现,立南天门远眺东阳江,诗情画意,美不胜收。真可谓山不高而仙踪可觅,水不深而龙迹可寻。遍布景区的大小寺庙,飞阁流丹,气势不凡,雕梁画栋,古朴优美。寺庙内佛相百态,栩栩如生。晨钟暮鼓,此起彼伏,烛光熊熊,香烟袅袅。更有天门、腾龙阁、升天亭得天时地宜,高踞奇峰危石间,如琼楼仙阁,令游客如临仙境。境中有人工湖,占地6000多平方米,是颗仙境中的明珠。景区人口处的“洞堂坞”安葬着南宋名相乔行简和抗金名将贾廷佐,更是人们访古探幽、缅怀先贤和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主要景点有龙圆洞、洞府琼楼、千佛塔、斤丝涧、印天饭额、戏台岩、巨龟岩微隐洞、神话长廊、听雨轩等。
48#
 楼主| 发表于 2004-6-1 15:39 | 只看该作者

精致的东阳木雕

   云天文化城里的木雕全部出自浙江东阳木雕艺人之手。东阳木雕始于唐代,发展于宋,鼎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六大名雕之一,列浙江三雕之首(另两雕?quot;青田石雕"、"黄杨木雕")。长期以来,东阳木雕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我国工艺美术和建筑界独树一帜,享誉海内外。东阳木雕艺人们精心创作的大量代表作被列为国家珍品,在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陈列;有的作品被作为国际友好交往礼品。北京故宫、人民大会堂、新加坡皇宫酒家、美国国家银行等均有东阳木雕的佳作。1997年浙江省ZF赠送给香港特区ZF的礼物《航归》就是一件东阳木雕。   现在整个东阳市称得上"雕刻师"的木雕艺人仅300多位,"云天"就请来了100多位。数年来,他们以玉林为家,日夜工作在云天文化城内,精雕细刻,创作出一批堪称"鬼斧神工"的木雕杰作。如二楼外廊的大型木雕作品"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以浮雕为主,结合其他手法,所雕作品显得雕工精致、洗练、玲珑剔透而不伤整体和牢固。而其画面设计更与传统的中国画白描花一脉相通,图案装饰丰富而有变化,"满花"中还穿插着内容丰富的雕饰,如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在艺术手法上,以层次高、远、平面分散来处理##被过滤##关系,并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被过滤##或鸟瞰式##被过滤##为构图特点,充分展示了画面的内容。 □潘静新

49#
 楼主| 发表于 2004-6-1 15:36 | 只看该作者

50#
 楼主| 发表于 2004-6-1 15:38 | 只看该作者

江南民居的典范:东阳卢宅

引言:在江浙一带的旧宅第中,如小桥流水一般的园林景观不胜枚举。然而说到木雕、砖雕、堆塑和彩绘的集大成者,就要首推浙江东阳的卢宅了。到过卢宅的摄影界人士都可能不会忘记,那鬼斧神工的精雕细琢实在是让人留连忘返。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走进了东阳卢宅。从全国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浙江义乌回北京,只有周一和周五有火车,而我正好在周三就办完了事情。偷得浮生半日闲,我迫不及待地搭上了到东阳的的士,奔向那个让我神往已久的江南旧宅。

东转西拐,的士终于停在了一条颇具意趣的老街面前。下了车猛抬头,但见黛瓦粉壁,清淡高雅;封火山墙,错落穿插;卵石铺路,曲径蜿蜒。看来这条绵延数百米的,就是著名的卢宅老街了。

卢宅本非宅,而是一个完整的雕刻艺术建筑群落老街并不是卢宅的全部,只是它的主体。卢宅,实际上是位于东阳市城东的这个古建筑群的统称。它是一组集江南民居之精华,融东阳木雕、石雕、砖雕、堆塑和彩绘等艺术于一体的经典建筑群,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瑰宝。1988年,国务院新公布了多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宅就是其中之一。

卢宅的整个村落以卢氏大宗祠为中心,由复荆堂、肃雍堂、树德堂三条轴线延伸出去的几组建筑呈拱月之势围绕周围。长500米的卢宅老街和东西两条雅溪形成了卢宅的交通干道。共40多处园林、书院、寺观和26座牌坊点缀其间,不仅让卢宅的建筑形式愈加多样化,更给卢宅的整体风格平添了几分秀丽和雅致。卢宅总共占地23000平方米,比起规划严谨气势恢弘的云南大理董家大院、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等大型古建筑群的规模,它似乎是小巫见大巫了。但若论建筑群的华贵典雅、建筑构件的雕刻细缕之精美绝伦,则任何一个建筑群落也难与号称“百工之乡”的卢宅相比。

卢宅的主要风格是明清民居风格。据《雅溪卢氏家乘》记载,卢氏源自河北##被过滤##(古称范阳),原是齐太公姜尚(即姜子牙)的后裔。据传,姜太公第11代孙卢员甫于南宋初年(1127年)由河北迁往浙江,并在东阳建宅。明朝景泰到万历年间(1456—1607年),卢氏的第19代孙卢洪澜及其子扩建卢宅,方使其初具今日之雏形。历时近千年,卢宅大部分仍保存完好,足可见当时建屋者功夫之一斑。

卢宅的主人诗礼传家,建筑规制处处以士大夫府邸为典范卢氏家族尊师重教,诗礼传家,登科及第者绵延而不绝。涉足仕途者众,跻身学林者多,它的规制就不同于普通的江南民居,属山东曲阜孔府一类的士大夫府邸。

走过卢宅老街,就见路南是一个五开间三进深的砖雕磨砖大照壁,这就是卢宅主体最外侧的入口了。因为照壁把门街与房屋主体完全隔开,所以它又被称作外照壁。照壁内卵石铺地,青石须弥座,8个石雕望柱,石栏杆内有两根留作节日悬挂灯笼之用的高高的木杆。照壁上镌刻着“双狮滚绣球”、“鲤鱼跳龙门”、“文房四宝”等造型,这是为卢氏家族世世代代的秀才举子们祈福,均有祥瑞之意。从照壁向北是两座明清时盛行的四柱三间的石牌坊,上书“大夫第”。“大夫第”门楼以北的照壁与前面的外照壁围合的主要入口空间呈“〔〕”形,此寓意为“藏风纳气”,就是说保证卢家的文风和官气,以便仕途能永远春风得意。

过了“大夫第”的石牌坊,转上一条卵石铺地的甬道,才看到了卢宅真正的大门——“捷报门”。此门建于明景泰年间,门上原明代所书“捷报”匾额已毁,现为今人所书。“捷报”匾上用小字记载了卢氏家族从明朝到清朝光绪年间共中8名进士、2名解元、29名举人的历史。过了捷报门举目回望,门框恰好框住了南面的一座远山,山形酷似一个直立的笔架,因此得名笔架山。而卢宅的东西两侧又各有一条雅溪——这一切就好像是特意为卢氏子孙安排的“面山环水”的独特风水,保佑着他们世代出仕。

这种祈福的建筑形式还表现在卢宅的几个大厅堂中。跨过第二道“国光门”,是一个约400平方米的跨院,同样是卵石铺地,院子一角有条2米宽的曲尺型廊道,向北与肃雍堂连接。到了卢宅,肃雍堂是必到的,因为这座建筑是明清古建筑群卢宅的核心建筑和主轴线。“肃,肃敬也,礼之所以立也;雍,雍和也,乐之所以生也。”《诗·周颂·有瞽》中曰:“潘厥声,肃雍和鸣”。堂名因之而来。据说肃雍堂是为祭祀第14代卢榕之妾金氏所建。肃雍堂呈工字形,朝南成三开间,开间面阔25米。从第一进仪门开始,一条全长320米的中轴线贯穿南北。这条中轴线上布置了9幢大小不一的建筑(即九进),又分前四后五。前四总长180米,作为礼仪场所,可议事、迎送和祭祀等等,这里一向不允许女人进入。后五进总长140米,为生活区,如住房、厨厕、库房等。另外东西两侧还有几间厢房,取名“雪轩”,当年是卢氏家族的“三味书屋”,

51#
 楼主| 发表于 2004-6-2 13:40 | 只看该作者
卢宅雕刻巧夺天工 浙江东阳看“民间故宫” (ZT)
到卢宅时正是骄阳似火的中午。记者一行随浙江金华市旅游局工作人员,从横店影视城至义乌,途经东阳县城。午餐尚早,大家便七转八拐地来到位于城东的卢宅。踩着鹅卵石铺设的曲折小路,穿行在由马头墙、封火山墙分割的建筑群落中,脚步清脆,凉风习习,仿佛误入数百年前的时空。

超规格的“民间故宫”

卢宅建筑以明清民居风格为主,有“民间故宫”之称。

占地500多亩的整个建筑群落以卢氏大宗祠为中心,由复荆堂、肃雍堂、树德堂三条轴线延伸出去的几组建筑呈拱月之势围绕周围。长500米的卢宅老街和东西两条雅溪形成了卢宅的交通干道。共40多处园林、书院、寺观和26座牌坊点缀其间,建筑形式多样化,更给卢宅的整体风格平添了几分秀丽和雅致。

卢宅之所以获得“民间故宫”之称,是因为它的建筑布局和规格。

屋深九进,堂宽五间,在封建时代是皇宫和个别宗庙才允许使用的建筑规格。同时,彩绘龙凤,也是皇帝专用。但在富甲一方、曾出过8位进士、29个举人的东阳卢氏家族,却没有这样的禁忌。

比如,作为卢宅核心建筑的肃雍堂,面阔五开间,进深十檩,高三层计10.6米,而且雕梁画栋,斗拱彩画以娇##被过滤##滴的牡丹为衬底,施以巨大的龙凤图案。从第一进仪门开始,一条全长320米的中轴线贯穿南北。这条中轴线上布置了9幢大小不一的建筑(即九进)。如此“超规格”的建筑,能在天高皇帝远的东阳保守“机密”数百年,据说一是依靠卢氏家族南宋时期独霸一方的权势,二是森严的宗法制度,本族人不敢泄密,外姓则难以深入细究。

雕刻艺术的珍藏库

在走马看花的参观中,常为一些巧夺天工的细节驻足。

在“东吟堂”,看到一组“荷塘夏日”的牛腿木雕时,惊讶似风一般吹过全身———在荷塘中独脚而立的仙鹤,高处一片荷叶似乎被酷热难耐的鹤不小心啄出窟窿,##被过滤##立即向四周卷曲,火辣辣的阳光穿透下去,在荷叶边栖息的一对鸳鸯,顿时有些不知所措……这块30余厘米长的镂空木雕,历经近百个春秋,依然栩栩如生,至今还能让仰望它的人们感受到炎炎的夏日以及拂面而来的湿热微风。

东阳木雕起源于唐贞观元年,据说到清代中期,仅在北京紫禁城从事雕刻的东阳木工艺人就有400多名。卢宅从南宋初年开始兴建,直到20世纪30年代建成,前后历时800多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文物古迹在劫难逃,特别是一些保护级别不够、散落在民间的文化遗产,破坏殆尽,以至于如今游览古迹,常常不得不面对那些“破四旧”中被砍了头、铲了脸、缺胳膊少腿的文物。但卢宅是幸运的,特别是数以万计的各种木雕,几乎是毫发无损。卢宅不仅见证了东阳木雕的兴衰与变迁,而且成为各种雕刻艺术品的珍藏库。

“东阳素称婺之望县,是闻名遐迩的‘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和‘工艺美术之乡’。卢宅气势恢宏的建筑以及数以万计的雕刻饰品的诞生,要归功于这‘三乡’文化,它们能完好保存至今,也得归功于‘三乡’文化对东阳百姓的浸淫教化。”东阳市卢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付敏芳介绍说。

十年##被过滤##期间,肃雍堂、东吟堂等卢宅主要建筑成了县供销社的办公楼和物资仓库。但当时供销社负责人、县‘文革会’主任和‘红卫兵’头头都是县木雕厂的工人,他们对卢宅采取的“革命行动”就是把部件一一拆下,小心地埋藏于地窖。

“不老”卢宅应有自信

52#
 楼主| 发表于 2004-6-3 09:01 | 只看该作者
有好多,看完了吗
53#
发表于 2004-6-3 06:18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啊,看上去好古色古香~~
54#
发表于 2004-6-14 20:56 | 只看该作者
晕 太多文字了 哈哈  DD我们需要色彩 哈哈
55#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06:43 | 只看该作者

慢慢来么

;呵呵,。

要收集的类

56#
发表于 2004-10-8 17:29 | 只看该作者

我来顶,虽然偶不是东阳的!

DD,我要去那里玩,好漂亮的感觉!

57#
发表于 2004-10-8 14:51 | 只看该作者

很想顶起我自己家乡的帖子!哈哈~~

还有东阳的人吗

58#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9 04:41 | 只看该作者

hehe

好诶好诶。

明年暑假拉

哈哈,一定要有机会,不能拖了哈哈

HANNAH JJ对巴

59#
 楼主| 发表于 2005-1-3 10:51 | 只看该作者

强烈欢迎啊 !!

你是来读硕士的吧?

我是东中2000届的

60#
发表于 2004-12-26 18:21 | 只看该作者

靠!终于找到组织了,我是东阳的!!!!

97届,文科班的,东阳中学!家住:清华路

收到glasgow uni, durham uni, southampton uni,

Email:juzibd@msn.com

大家联系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

QQ|排行榜|小黑屋|Archiver|UKER.net ( 沪ICP备11021479号-1  

GMT+8, 2024-5-2 17:2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