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康有为近代改良派领袖,戊戌变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广东南海人。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康南海先生诗集》等。晚年常居并病逝于青岛。青岛辟有“康有为故居纪念馆”及康有为墓两处景点。 |
|
|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34年至1937年在青岛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期间完成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1951年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还有《四世同堂》、《茶馆》等,作品编入《老舍文集》。 |
 |
|
洪深现代剧作家,我国早期电影的开拓者,江苏武进人。1933年洪深在青岛任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致力于戏剧创作,编著的电影剧本《劫后桃花》成为中国电影艺术首创文学剧本样式。著作有《洪深文集》。 |
 |
 |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湖南凤凰人。1930年至1932年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期间写有代表作《八骏图》、《边城》等。著有《沈从文文集》。 |
|
闻一多现代诗人、文史学者,湖北浠水县人。1930年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致力于文史研究,著有收入《闻一多全集》。因积极参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后为##被过滤##特务暗杀。 |
|
萧军原名刘鸿霖,笔名三郎、萧军、田军等,1907年生于辽宁省义县。18岁投军,“九·一八”后因参与组织抗日义勇军失败,潜逃至哈尔滨,开始投稿为生。
萧红黑龙江省呼兰人。1930年因反抗包办婚姻,逃往哈尔滨,开始流浪生活。1932年被困哈尔滨的一家旅店,幸得萧军救助,脱离险境,开始同萧军一起生活。1934年两人到青岛,后因环境逼迫逃亡至上海。到上海后他们在鲁迅的关怀下,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和萧红的《生死场》出版,这两部书分别成为他们各自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