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投诉及帮助: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英网论坛

查看: 6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搞笑雷人] 浪漫一吻变国际笑话“吻乱”机场背后的文化误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1 1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地时间1月8日,美国警方逮捕了在数天前违规进入纽瓦克国际机场安全区,和女友吻别的留美中国籍男博士姜海松(Haisong Jiang,音译,又译江海松、蒋海松)。这起“吻别事件”当时导致机场关闭6小时,数千乘客重新安检。事件发生后,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有人表示同情,有人表示不可理喻。对此,美国《侨报》1月13日刊发署名文章《拥吻风波背后的文化误读》对事件予以分析。   原文摘录如下:
  发生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国际机场的拥吻误机事件,竟在短短几天内变成了“国际事件”,令人意外。姜海松(音)不会想到,其简单的浪漫之举竞惹出这么大麻烦。
  笔者认为,姜海松拥吻女友的举动本无可厚非,只是因时间和地点不对头,好事变成了闹剧。
  首先是地点不对。姜海松此举并无恶意,正如他的朋友所言,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人”,当时也只是想看着女友离开。但问题是,美国机场高度重视安全,对于安全区域有着严格划定,即便是美国总统也没有资格擅闯。而姜海松的擅闯行为导致机场一个航站楼关闭6小时,超过100架航班无法正常起飞,数千乘客重新安检,一系列麻烦令人始料未及。
  其次是时间不对。如果在半年前,姜海松此举可能还不会引起如此大的风波,但在“圣诞炸机未遂事件”后,美国对本土安全可谓是风声鹤唳,强大的社会压力,以及严峻的反恐形势,使得ZF大力加强机场安检与航空安保措施。奥巴马更是多次表态,要强化安全措施,以确保美国不受恐怖分子的袭击。在此高度紧张的气氛下,姜的“浪漫之吻”可就不浪漫了:对国家资源,是巨大浪费;对其他旅客,是巨大拖累;对机场管理者,更是“准惊魂”的刺激。
  有人会说,美方对此是否有点小题大做。这种说法就太不讲政治了,也有点太过自我。从安全政治上说,安全相关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如果换了我们是因拥吻事件耽误行程甚至虚惊的旅客,我们是否也会十分反感当事人的做法。
  其实,这涉及到文化理解的问题。在美国这样比较讲究浪漫的国度,姜以及许多异国青年,少不了会受到环境的熏染,但他们往往只看到文化表象。美国文化看似自由,其实很讲责任感,这从人们崇尚慈善、严格要求公务人员、重视家庭就可见一斑。换句话说,美国文化的内核其实与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接近。遗憾的是,一些旅美者不但未能承继传统文化的美德,反而一厢情愿地以为美国是自由放任的社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才是时尚,才更能令人接受和尊重,结果始终无法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对于“亲吻”现象,美国学者怀特有十分经典的论述:“对接吻的看法和做法不是因人体的内在##被过滤##所决定的。假设是这样的话,那么亲吻行为就会遍及全世界,因为人体是相同的。但事实不是这样。因为文化不同,行为也就不同。哪些事你能干,什么事属禁忌,取决于你生活环境中的文化。”怀特的看法,在美国很有代表性,也是主流文化的认识。
  耐人寻味的是,JC找上门时,姜海松正在学校健身房锻炼,并且对JC要逮捕他感到相当惊讶——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严重,自己的亲吻举动不仅冲撞了安全系统,也冲撞了主流文化。这种“惊讶”的背后,折射出许多旅美人士,乃至一些与美国及西方打交道的人,始终没有认真、深入地研习美国文化。
  不过,一些美国网民将姜的行为与“中国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也有点上纲上线。毕竟姜代表不了中国人。大多数中国人都非常具有传统文化内涵,懂得谦让,懂得为人着想,尊重秩序和社会规范。此事也给中国人提了个醒,在外面,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因为别人不会把你当作亿万中国人中的一个,当成个别现象,而是认为中国人整体形象原来不过如此。
  真正重要的是,无论是旅美的中国人,还是与美国及西方打交道的中国人,应该以此为戒。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异国文化,学会全面理解、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以减少交流障碍;另一方面,要对政治,尤其是国际问题有所关注,无论是理解安全形势,还是经济形势,对于个人的出行安全、投资安全乃至社交安全,都会有很大帮助。
  相信姜海松如果能充分体认到美国ZF当下所面临的安全压力及民众所抱持的强烈安全忧虑,他一定会克制自己的浪漫冲动。毕竟,这一吻,不仅闹出了“国际笑话”,而他个人也将承担法律后果,代价太大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

QQ|排行榜|小黑屋|Archiver|UKER.net ( 沪ICP备11021479号-1  

GMT+8, 2025-1-12 19:5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