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投诉及帮助: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英网论坛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風笑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情杂文] 豫菜精髓。。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3:10 | 只看该作者
             红薯泥   红薯泥是一种独树一帜、色味奇美的色菜。民国初年由杞县大同饭庄厨师蒋世奇创制。以红薯为主料,成品形似泥状,始产于杞县而得名。其配料比例是:一斤熟红薯,五两白糖,二两半香油及少量的山楂丁、玫瑰片、青红丝、桂花糖等。制法先将红薯煮熟,剥皮去丝,以净白布包之轧压成泥,作为备用、然后把白糖拼命倒至炒锅内化成糖浆,兑入香油、泥红薯,加熟烹饪,搅拌均匀,至三者溶化为一体,呈现柿红色为止。盛至盘内,上面依次分层放上山楂丁、玫瑰片、青红丝、桂花糖即成。此菜,斑驳陆离,色泽鲜艳,甜爽可口,营养丰富。据食品卫生部门测定,每斤(500克)红薯泥含糖200克,蛋白质5克,脂肪45克,胡萝卜素30克,维生素C50毫克等多种营养物质。有健脾、补虚、益气之功能,对霍乱吐泻、水膨腹胀、夜盲等症也有良好疗效,经常食用,可使人长寿。因此,品尝者对它无不交口称赞。1934年元月,一位记者如英来杞品尝后,在《河南政治月刊》第三卷第十二期上发表《已成陈迹之金杞》一文,盛赞杞县红薯泥为"特殊食品,颇为著名。如有异县友人初履斯土,则…..不可不尝之"。自此,杞县红薯泥声誉大振,慕名前来品尝者日众。大同饭庄亦因之生意兴隆,门庭若市。蒋氏乏嗣,传其艺与甥儿胡诗俊等人。
32#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3:10 | 只看该作者
荥阳霜糖   霜糖上河南省荥阳县的特产,解放前多产于荥阳城西18公里的汜水镇,后来荥阳西关也有少量生产。霜糖始制于何时,尚未见史料记载。据世代制作霜糖的汜水镇周长海说,他祖上一直制作霜糖,祖父周妮曾对他说过,他家制作霜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荥阳西关几年制作霜糖的糖铺,其技术都由他家传授。   霜糖亦称"霜糖饼",用柿饼外面的一层柿霜做成,一般直径约为5厘米的小园饼,性凉,食药两用,味道凉甜,能治舌乾口烂,是解热消暑的佳品。上海、西安等地的医药公司每年都要来荥阳县订购,作为制药原料。解放前,河南固始县一带制眼药的医生,也来购买霜糖作原料。   霜糖做工精细,先用筛子将柿饼外面的一层白霜筛下,经过溶解,熬成稠浆,然后用小铁片按定量勺到模子(陶瓷小碟,现改为塑料纸)上,经过烘烤,晾干即成。上等霜糖呈棕黄色,每斤60片,片中心稍凸,无任何杂质,手拍即碎。   鲁迅先生对荥阳霜糖极为称赞,他在《华盖集续编》里写道:"打开包来看时......却是圆圆的小薄片,黄棕色,吃起来又凉又细腻,确是好东西。这是用柿糖做成的,性凉,如果嘴角上生些小疮之类,用这一搽便会好。"
33#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3:12 | 只看该作者
海蟾宫松花蛋   海蟾宫松花蛋,是修武县五里源乡的传统特产。传说道士刘海蟾,于五里源村北马坊泉,令群鸭取松花蛋酬谢仙女(后人在泉畔筑宫),海蟾宫松花蛋由此得名,其历史悠久。特点是"长存不坏,打开呈固体状,红清黑黄,蛋清透明,并有一朵朵状若松针、晶莹秀丽的松花图案,柔软适中,香气袭人,食之余香绕口。兼有滋肾阴、状元气。祛病去火之功能,为上乘补品。在河南乃至全国享有盛誉。元末以后,历代皇家都视其为皇宫御宴之美味。   海蟾宫松花蛋问世于宋大定二十五(公元1185年)年,距今已有800年历史。当地群众根据石灰可以烧熟鸡蛋的道理,反复实践,终于摸索出制作海蟾宫松花蛋的妙方。每100个鸭蛋,用柏枝、竹叶少许,茴香一钱半,花椒五钱,茶叶一钱半,放在六市斤水中煮沸,将水倒入放有碱面、食盐、生石灰的溶器内,加入四两草木灰和成硬泥,均匀地包蛋上,然后装缸密封,百日即成。   海蟾宫松花蛋之所以能在同类产品中独具一格,享誉全国,除了其精细的加工方法外,马坊泉畔的##被过滤##长期生活在未受污染的水中,多食"活石头"(灯似瑚珊似的水虫遗骸,状若小石子)和鱼、虾等活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34#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3:12 | 只看该作者
鹿邑观堂麻片   观堂麻片是鹿邑特产之一,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片薄,酥脆香甜、爽口而成为名牌产品。   观堂麻片的主要原料是:芝麻仁、白糖和饴糖,并采用传统的配料方法,制作精巧,片薄如纸,含入口内,不嚼自化,营养丰富,有健脾、开胃、润肺之功能。是馈赠亲友、旅途食用、老人或儿童高级农补品。历年来,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鹿邑观堂麻片,除行销本县外,远销郑州、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观堂麻片,质量高,包装科学,有盒装、袋装两种,密封性能好,携带方便,经久不化。随着人们需要量的增加,观堂麻片今后将大量生产,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35#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3:11 | 只看该作者
豫菜一绝——套四宝   开封宋都宾馆,先上首尾完整的全鸭卧在汤盆中间,当人们吃完酥软的鸭肉,里面露出一支清香全鸡,鸡肉剥吃后,味道鲜美的全鸽又呈现在人们面前,最后在全鸽的肚子里是一只体态完整,腹中填满了海参、香菇、竹笋的鹌鹑。这道原汁原味,柔嫩润滑,色泽光亮、型整不散的菜,被称作豫菜里的一绝——套四宝。这道称绝的菜,绝就绝在四只层层相套的全禽,个个通体完整又皮酥肉烂就绝在从小鹌鹑到大##被过滤##相互义裹,却吃不出一根骨头来。   在全国各个菜系中,豫菜占有一定的位置,其中套四宝正是豫菜之中的一个代表作。 "宁吃飞禽四两,不食走兽半斤"。本来鸡、鸭、鸽子、鹌鹑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经各地名师高厨这手可分别煎、炒、烹、炸、烧、熏、蒸、氽出为上千道美馔隹肴。以豫菜风味的整鸡整鸭而论,有八宝鸭、冬宫鸭、清蒸鸭、料子鸭、河南烤鸭与贵妃鸡、太白鸡、筒子鸡、盐局鸡、鸳鸯鸡、香酥鸡、鲜味鸡、黄焖鸡、清炖鸡以及道口烧巯等不下十种。以鸡鸭鸽加工的各种块、段、条、片、丝、丁、蓉、脯与胗、翅等,更是名目繁多,数不胜数。然而,集两三禽为一体烹制菜肴的,却为数不多。偶然有人提到三套鸭、套三环等,能做的也很少。真正把四只禽加在一起更是为数寥寥。掌握这项隹肴技艺的是开封市一级厨师陈景和兄弟,全国各省市二十多本各具特色的菜谱中还没有这一菜名。   套四宝味道称绝,选料要精,北京填鸭、鸡、鸽子、鹌鹑都要肥嫩;加工要细,经宰杀、退毛、掏取五脏的初加工后,最为复杂的是剔除骨架。一般的说鸡鸭较为好剔,鸽子鹌鹑骨头难除。易骨时要聚精会神,手持锋利小刀,有如进行一项精心的艺术雕刻。要求剔出的骨架块肉不剩,剔后的皮肉滴水不漏。"套四宝"的套是个关键,这需要鸭、鸡、鸽子、鹌鹑首尾相照,身套身,腿套腿。诀窍是,在给加工洗净的鹌鹑肚里填充海参蘑菇配料后,用竹针把破口插合,在开水锅中焯一下。这不仅清除血沫,更主要的是使皮肉紧缩,使便于在鸽子腹内插套。鸽子套进鹌鹑后,仍要在锅中开水焯一下。然后再向鸡腹插套。同样焯过的鸡再向鸭腹填充。最后成了体态浑圆,内容丰富的四宝填鸭。再配以佐料,装盆加汤,上笼蒸熟,从里到外通体酥烂,醇香扑鼻,端盆上桌。   烹饪技艺是我们伟大祖国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豫菜菜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开封烹调在豫菜中又独具风格。开封菜系烹饪分官(讲功夫细腻、化色美观)、商(色香味形、招徕顾客)、民(经济实惠、适口饱腹)、寺(素菜斋食、风味独特)等四种不同类型。套四宝是在官菜中套三环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陈家系开封豫菜世家,名厨陈景和、陈景望兄弟,继承数代祖传技艺,使这一道名菜完整的保留下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7:42 | 只看该作者
安阳燎花   燎花乃安阳市(旧称彰德府)传统点心,久负盛名,而以锦泰店制作的最为优良。据清嘉庆《安阳县志》载:"锦泰、钢泰之燎花均甚驰名"。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燎花,属南方糕点。据传清代时,浙江一位吴姓糕点师傅上京谋生途中,因病滞留安阳,经当地人悉心调理得以康复。他有感于安阳民风淳厚,便定居于此。并把制作燎花的技艺传出来。燎花一出,深受欢迎,使南点在北方扎了根,历经二百余年不衰。   成品燎花,造型美观、面色金黄、剖面洁白、状如蜂巢、外撒对丝、浪似蓼花,故又叫蓼花。落口香甜酥脆、软绵易消化,营养丰富,老少皆宜,被视为节日聚餐珍馐,馈赠亲友佳品。
37#
发表于 2004-5-21 02:00 | 只看该作者

这些好像并不怎么大众化啊.....我要烩面....

[em01][em01]
38#
发表于 2004-11-16 07:18 | 只看该作者
恩~不错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

QQ|排行榜|小黑屋|Archiver|UKER.net ( 沪ICP备11021479号-1  

GMT+8, 2025-7-15 07:2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