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投诉及帮助: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英网论坛

楼主: 風笑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情杂文] 豫菜精髓。。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3:01 | 只看该作者
 息县油酥   息县油酥火烧又名"油酥馍",系风味小吃中的佳品。   油酥火烧以面粉为主料,掺和生猪油、香油、葱花、食盐等佐料,于铁鏊烙制加火烧而成。其制作工艺独特,操作方法古老,风味别具一格。   息县油酥火烧,相传始于明代,距今已四百余年。清光绪年间,息县烙制油酥火烧制者达数家,唯熟食世家熊明德,在名师蔡安仁的指教下制作的油酥火烧,味美艺精,久负盛名。1942年,熊明德带徒传艺,城关镇东大街彭增仁拜师求学,技艺超前,驰名中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彭增仁重操三十年前之旧艺,自开油酥火烧店。其店虽小,却顾客盈门,食后赞不绝口。   1980年3月,河南省名菜、名点、风味小吃展销大会在郑州举行。历时一个月。息县油酥火烧名家彭增仁应邀前往,临街起灶。当众操作,献技献艺,制作的油酥火烧,各地旅客品尝后,纷纷称赞。这次展销的全省150种风味小吃中,有71种被评为名吃。息县油酥火烧则名列前茅。   1983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食指南》一书记载:"息县油酥火烧为名小吃,其外形椭圆,细丝盘绕,色泽鲜艳,拿起即碎,酥脆甜香,十分可口。"
17#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3:05 | 只看该作者
安阳"三熏   安阳:三熏"(熏鸡、熏蛋、熏猪下水)是由熏鸡、熏蛋演变而来的。在豫北、冀南等地久负盛名。形成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地方食品。   "三熏"创始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祖辈经营熟肉制品的邵金荣在安阳古楼后开设了"荣庆楼"熟肉店,聘靖磁州周玉才经营熏鸡、熏蛋、熏兔肉、香肠、肘花等。民国二十二年邵金荣去世,其外甥阎好德相继经营,铺号更名为"德庆楼"。阎好德继承和保持了熏鸡、熏蛋的制作工艺,生产和经营量很小。解放后,随着城乡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的花色、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阎好德与其他师傅把熏制工艺运用于熏猪下水上,生产出了熏猪头、熏猪肚、熏口条等,增加了十多种花色,发展了这一风味食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供应数量不断增加,仍不能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要。   "三熏"制作配料齐全,工艺精细。先将需要熏制的食品卤熟,放在熏笼上,在熏锅内点燃锯沫(松锯沫最好)、柏枝、柏壳少许,用烟熏烤三四分钟翻动一次,使其受烟均匀,熏制品呈淡黄色或黄褐色为宜。熏制后,表面涂少许香油即可。"三熏"具有光泽鲜亮,表皮干韧,烟浓郁,入口脆烂,回味无穷,肥而不腻,瘦肉香脆。可谓色、香、味、形俱佳。夏季食用不易变味,有独道之处。
18#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3:01 | 只看该作者
                       洛阳燕菜   洛阳燕菜,是洛阳独具风格的风味菜。相传,武则天居洛阳时,东关一块菜地里,长出一个几十斤的大萝卜,菜农认为是神奇之物,献给女皇武则天,御厨师把它切成丝、拌粉清蒸,配以鲜味汤汁,女皇吃后,其味异常鲜美,大有燕窝风味,赞不绝口,赐名“燕菜”。后传入民间,日久天长,大家都叫做“洛阳燕菜”,流传至今。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阳参观。著名厨师王长生、李大雄精心制作燕菜,招待二位总理。总理一连要了两道,食后同声称赞。因菜中雕有牡丹花,故周总理风趣地称为“牡丹燕菜”。从此,洛阳的“牡丹燕菜”誉满中外。
19#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3:03 | 只看该作者
内黄灌肠   内黄灌肠,是内黄县特有的地方风味小吃,它是以猪血、猪肠、面粉、香油、五香料为主要原料所制成。   制作方法是:先将猪血放入30%的盐水溶液里,用木棍搅拌,不使凝固。继之,再和四比一的稀水面汁混在一起,分批适量地灌入洗净的猪肠之中,待其血桨、面汁之混合体在肠内凝固后,即可放入水锅内用小火温煮,并要不断用针剌肠,使之冒出气泡,以免肠衣崩破。一般情况下约一个半小时即可煮熟食用,如再进行加工更好。其加工方法是:用手托肠,以刀剖为适量薄片,根据不同季节和食者爱好,可用蒜汁、香油调拌,称之为凉调灌肠;或放入底平煎盘,加油煎,看好火色,待块体由红变紫黑,肠衣向外津油,用小铁铲翻动,即可盛入分盘食用。用小磨香油煎更好。   灌肠含有大量脂肪、蛋白、小麦淀粉、醣类以及微量铁、钙、钾、钠等成份,所以大有补血、健脾、壮筋骨等功能。加上好吃不贵,尤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内黄灌肠以邱家为最早。在一百三十多年前,内黄南街邱秀山的曾祖父,原以杀猪卖肉为业。这位邱姓老人因常去县衙送肉,不断看到厨里放着一些外来菜品,有香肠、粉肠等,都是猪肉、猪肠经过加工配制而成的。这位老人从这里受到启发,他特意去安阳买了一截粉肠研究。在其侄子的帮助下,开始了自己的发明制作,终于制成灌肠上市。
20#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3:05 | 只看该作者
牛记空心挂面   空心挂面原名手工银丝油面,因群众奇其条细而且空心,随改呼此名。这种挂面清疡耐煮,柔软可口,营养丰富,易于消化,而且经夏不霉,携带方便。   制作空心挂面是汝南城关金生(铁蛋)家的祖传绝技。使用原料主要是白面、香油、鸡蛋、食盐。具体操作分和面、搓条、盘条、上筷子、阴条。分筷子、再阴条、出筷子、装封等十道工序。关键是掌握面性,面怎么和,什么时候可上条,什么时候可用筷子好掌握火候,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加盐要根据天气冷暖而定,天冷减少,天热增多。用盐要化成盐水,澄清后方可使用。面中不可有麸皮,因为这种挂面要用手将其拉长,稍有杂质就会断。一个人一天可做20-30斤。食用时,用鸡汤、肉汤下,味道更鲜,但不要加醋。   空心挂面是从制作馓子发展而来。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清油细面馓子是汝南的特产之一。牛金生的祖父学炸馓子,从炸馓子的过程中,逐步摸索出制作空心挂面。牛金生的父亲牛中彬二十多岁时(民国初年),牛记空心挂面已誉满全城。与牛记馓子一样,号称"双绝"、赵倜任河南督军时,曾专门把牛家请到开封炸馓子、做挂面。牛记空心挂面在开封独为一家别无分店。
21#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3:05 | 只看该作者
            洛阳水席   洛阳水席,历史悠久,古今驰名。千年以来,久传不败。红白大事,宴请宾客,率先用之。所谓“水席”,有二层含义。一是以汤水见长,二是吃一道换一道,一道道上,象流水一般。故名“水席”。洛阳水席,来自民间,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酸辣味殊,清爽利口。唐代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旨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又从宫廷传回民间。遂形成特有的风味。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尔官场席。   洛阳水席,有24件组成,简称“三八席”。先上6个冷盘下酒,冷盘为4荤4素。继上16个热菜,热菜用不同型号的青花海碗盛放。16菜中有4个压桌菜。其它12个菜,每3个味道相近的为一组,每组各有一道大菜领头。叫“带子上朝”,吃一道上一道,如行云流水。洛阳水席,有三大特点:一是有荤有素,有冷有执;二是有汤有水,北方南方均为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规定,搭配合理、选料认真、火候恰当。洛阳水席,又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可据情而定,故深受城乡人民的普遍欢迎,长盛不衰。
22#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3:06 | 只看该作者
信阳板鸭   信阳板鸭是将鸭育肥增膘后,按照一定的生产工艺和质量卫生标准制作而成。成品板鸭外型平整如桃状,脱毛净,无“天窗”,色泽白润,肉质细嫩,尾油丰满,盐味适中,营养丰富,只重600-800克。远销港澳、日本和东南亚各地。香港九龙志强贸易公司经理黎锦基说,香港人对板鸭的评价是:“造型美观,肉细骨软,咸淡适中,食味香浓”。1981年以来,罗山县庙仙乡,光山县上官岗乡,商城县丰集乡、鄢岗乡、潢川县双柳乡,淮滨县马集乡,信阳市双井乡相继办起板鸭厂。1983年生产10万只,出口3 万只。1984年生产26.9万只,出口12.3万只。板鸭经济收益高,1983年光山上岗乡板鸭厂加工板鸭22500只,盈利万元;出口17400只,价值10万元。1984年,信阳地区仅此一项即创外汇16万元。
23#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3:09 | 只看该作者
             鹿邑孔集卤鸡   鹿邑孔集卤鸡,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它以骨酥肉烂、色鲜味美、肥而不腻远近闻名。孔集卤鸡除行销本省外,远销安徽、北京、广州、深圳等地。 孔集位于鹿邑城西40公里处。孔集卤鸡系祖传。配料科学,卤汤中加以茴香、肉桂、良姜、丁香、白芷、草果、花椒等十多种中草药。并以香油烹炸、文火焖煮而成。成品以孔庆连(外号麻大娘)卤出的鸡为最佳。不仅鸡肉吃着爽口,且有开胃、健脾之功能。
24#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3:10 | 只看该作者
柘城鸡爪麻花   鸡爪麻花因其形似鸡爪而得名,是县城西南三十五里安平集的名品。成品嫩黄,油然透亮,香脆酥焦,风味独奇。老人食之不硌牙,哺喂幼婴可代乳,病人吃了生津开胃。这种麻花,能久放而其质地不变,盛于塑料袋,能放半月仍然酥脆如故。即使浸泡在开水里十几分钟,其焦香不减,依如新出。   鸡爪麻花的来历无考,据传有王姓者祖辈以此为业。清世宗雍正(1723)年间,安平集人刘慎,官任监察御使刑部左侍郎,曾以此品进贡。传至王安平一辈时,因自己年迈乏嗣无后,方传此技于好友周大江。至今,周家已传四代,历100余年。鸡爪麻花,折下一股用火点着,可以当纸枚点火吸烟。一股一股相接点着,一个鸡爪麻花可照明走一里远。   昔时,安平集归属鹿邑县。地处柘(城)、淮(阳)、鹿(邑)、太(康)交通必经之路,是豫皖苏鲁晋客商##被过滤##的大集,经此者,纷纷买食,以享鸡爪麻花奇特风味。   制作方法:选用优质白面,每斤面八钱香油、三钱盐、半钱碱。先将盐碱用温水化于盆,兑面后,两手将面抄成穗,再兑入香油和引酵、再揉,将面揉 到光滑为止,稍停待面发起后,执案上,刀割成块,搓成长条,粗细如筷,四股一剂,掐取二寸长一段。拧成鸡爪形状下锅,锅内香油用适宜的平火,将麻花炸到杏黄色,在锅内不出泡时,捞出即成。其制作难点有个术语,即"三分炒家,七分捞家"。翻拨麻花的捞家,是掌握火候,下锅多少,出锅快慢,色度好坏,是否达到酥脆,麻花造形等等技术要求的关键。非有传授和长期实践,难以具有决定质量的技术。
25#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3:00 | 只看该作者
            开封小笼包子   开封小笼包子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开封著名食品之一。小笼包子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采用猪后腿的瘦肉为馅,精粉为皮,爆火蒸制而成。其特点是:外形美观,小巧玲珑,皮薄馅多,灌汤流油,味道鲜美,清香利口。   小笼包子最初是由黄继善主持经营的。他博采各家之长、制成的包子色白筋柔,独具风味,很受食客赞誉。小笼包子原为大笼蒸制,后经黄继善师傅的改革,成了十五个一屉的小笼包子。并对包子的面和馅,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如原来的面是由三分之一的发面和三分之二的死面,后改为只用死面,不用发面,使皮更薄,且不掉底。活面工艺要求颇严,要经过搓、甩、拉、拽,几次贴水,几次贴面的“三软三硬”的过程,才能达到要求。包子馅原掺有肉皮冻,吃多了腻口,后去掉。又以白糖、味精调馅,去掉了甜酱,馅内只放姜末,不放葱。打馅很下功夫,一直把馅打得扯长丝而不断。小笼包子随吃随蒸,就笼上桌;其形:“提起一绺丝,放下一薄团,皮象菊花心,馅似玫瑰瓣。”   开封小笼包子现在已推广至全国各地,郑州、大连、沈阳、太原等地都开设了开封包子馆。来开封旅游的国外友人和港澳侨胞,在饱览了古城名胜之后,以能品尝开封小笼包子为乐事,并给予很高的赞誉。
26#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3:00 | 只看该作者
            马豫兴桶子鸡   马豫兴桶子鸡是开封历史上独具一格的回族食品,久负盛名。据考,在北宋时期就有一家洒楼擅长烹制桶子鸡,后随宋室南迁,遂在南京开业,历数百年而不衰。清咸丰五年(1955年),桶子鸡创始人的后裔马有仁,重返故里开封,并带回一桶"陈年老汤"随在开封办起马豫兴桶子鸡店。   马豫兴桶子鸡的制作十分讲究,原料采用三年以下,肉胰饱满,胸脯挂油、形体园美的优等肥嫩活母鸡。宰烫褪毛,配以五味佐料,用文火煨制而成。使蒸熟的桶子鸡,不迸口、不破皮、体形完美、色泽诱人、犹如生态。其味荷香扑鼻,食之咸香质脆,肥而不腻,愈嚼愈香、回味绵长。   马豫兴桶子鸡自1982年以来年年夺魁地984年在商业部举办的评比中,又以总分第一获部级优质产品称号,夺得了"三边冠",最近,商业部又拨款50万元,以扩大马豫兴桶子鸡产量,还通过贷款等渠道筹集资金,以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机械化能力的加工厂,每年可望生产桶子鸡百万余只。
27#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3:02 | 只看该作者
大隗荷叶酥饼   荷叶酥饼,历史悠久,为密县大隗镇生产的一种高级点心。它用蜂蜜、白耱、玫瑰和植物油做馅,用精粉、水和植物油和面做皮。工艺十分精巧,成品洁白无瑕。饼为二十层左右薄如白纸,紧紧相贴,裹着透明晶莹半流质的糖馅,形如荷叶。馅儿扯丝,久而不滞,透亮如胶,甜而不腻,味美爽口。
28#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3:08 | 只看该作者
沈邱顾家馍   沈邱顾家馍以其造形奇特,玲秀美观,味佳适口行销国内。顾家馍由来已久。据传为清嘉庆年间,沈邱县城(今老城镇)顾二别子首创。其后,代代家传,从不外授。长期以来,只有顾姓一家经营,故名顾家馍。该馍原来为二两重的园顶形,清末改制成亚腰葫芦状,馍底有一S型旋纹,馍高6厘米,底面直径2.5厘米,每市斤干面,制40多个。   顾家馍在制作技巧上有独特之处,是技艺颇高的面塑工艺。蒸出的馍洁白如玉,贮存日久不裂不霉,一年后再加蒸馏,仍鲜嫩如初,味美清润,甜滋可口。   清末,袁世凯曾以此馍进贡皇宫,献给慈禧。当时人也多以此馍作馈赠品。解放后,曾以顾家馍运往朝鲜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此馍因系手工制作,经常供不应求。
29#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3:11 | 只看该作者
火虾鸭蛋   郸城县唐桥店是"火虾鸭蛋"的产地。   清乾隆《鹿邑县志》(解放前,唐桥店属鹿邑县)载:"唐桥店鸭 最佳,以皮腌之,较诸南方高邮所制更为肥美,土人为之唐 。其附近村庄,或有仿为者,皆不及。盖由于水土所宜,迁则弗能为良。"光绪《鹿邑县志》又载:"唐桥店鸭卵黄大多脂,以盐渍之,美过南方高邮州所制,土人谓之唐蛋,他村效制不能及也。。"相传当年刘秀为王莽所迫,路过此地,吃了火虾鸭蛋,咸感到香浸肺腑,身轻体爽,连声称好,直到他做了皇帝还念念不忘。从此,唐桥火虾鸭蛋遐尔闻名。 唐桥店位于黑河、晋沟河汇合处,汇流后名为茨河,是淮河的支流。在汇合口的水草丛中,生长着一种奇特的虾,头部发红,夜间发光,当地称为"火虾"。##被过滤##吃了这种虾,下蛋个大皮薄。经腌制,蛋清洁白如玉,蛋黄紫红色如细粒朱砂,挑起蛋瓤油珠往下滴,咸不浓、涔不甘,鲜美宜口。蛋黄还可入药,附近群众专买唐桥店"火虾鸭蛋"治痢疾、胃疼。
30#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03:12 | 只看该作者
            新安烫面饺   著名风味小吃新安烫面饺,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在陇海铁路线上早已闻名。今洛阳郑州等地均有餐馆制作。   新安烫面饺为任老大所创,任老大开封人氏,生于1874年,幼年曾在开封"又一新"饭店当学徒。民国三年,铁路修至陕州,任老大到新安县落户,在火车站南侧开设老任烫面饺馆。   老任烫面饺,质量讲究,别具风味,在陇海线上出了名,食者日众,供不应求。车站附近饭馆改售烫面饺者蜂起,多达数十家,虽不抵"老任烫面饺"之味美,但新安烫面饺声誉大振,远近闻名。   在经营中,任老大把制作烫面饺的技艺传授给当地人王金斗。任老大去世后,改名号为"老王烫面饺"。现已传至三代。烫面饺的制作,选料严格,制作精细,面皮为精白面粉,用开水烫后和成块,后将面切开放凉,再重新揉匀,切成脐后,擀成圆片。其馅以鲜猪肉为料,选择前胛后臀,肥瘦搭配,细剁成丁,放入肉汤原汁搅拌,然后配上大葱、生姜、韭黄、白菜心,佐以食盐、白糖、味精、料酒、酱油、五香粉、小磨油等,打拌而成。包成面饺,状为新月,食口处内侧光滑,外侧皱迭八折,形成花边,起脊园平。饺肚内凹外凸,造形别郅,线条优美,每两干面可包饺五个,上笼清蒸,十分钟即成。成饺皮薄如纸,包润如玉,五味具全,鲜香不腻,为小吃中之上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

QQ|排行榜|小黑屋|Archiver|UKER.net ( 沪ICP备11021479号-1  

GMT+8, 2025-7-15 11:3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