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看重的是学校的环境舒适度,如宿舍的配置,所在城市是否有适当的娱乐设施。
国内高考已落幕,八小时时区以外的英国,莘莘学子们还奋战在旷日持久的高考中。
这场从五月到本周五才结束、历时近六个星期的英国高考,从学识、体能、耐性上考验的不单是考生,还有其身后的助考团——父母。
我女儿就读的高中,学校有20个名额,提供给家长去名牌大学参观,以利于他们帮助子女报读合适的大学。
鉴于报名人数太多,学校只有建议把名额分配给那些没读过大学的家长——结果,英国土生土长的英国家长读大学的比例不到20%,亚非裔的父母读大学的比例为80%。
一般英国父母对子女读大学的看法比较随意。
他们看中的是子女尽快融入社会,有一份满意的工作。
女儿好友汉娜的父母是公司高管,他俩就没进过高等学府,汉娜将会是他们家族里第一个读大学的人。
然而,时代的改变,父母的观念也悄然变化。
为了提高竞争力,在未来入职起薪点高的职位上站稳脚,还必须有个高等学历证书去敲门。
为了孩子,他们也是拼了!从选大学,到出席学校开放日,再有就是请名师补习确保成绩;好的大学很在意学生面试的表现,于是,参加面试强化班也是摆在日程安排中。
然而,最大挑战,不一定是金钱上的,也不一定是人脉上的,而是父母与子女对“什么是好的,适合的大学与专业”这个问题的分歧。
首先,看学校的排名。
英国著名的数牛津剑桥,及罗素集团名下的大学了。
有意思的是,在学生选举的“最好的学习体验的大学”排名中,所提到的名校并未进入前列。
位列第一的是名气不算高的“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第二名是拉夫堡大学。
孩子们看重的是学校的环境舒适度,如宿舍的配置,所在城市是否有适当的娱乐设施。
4月我们参观了普利茅斯大学(Plymouth),设施、校舍等硬件很不错,但是女儿却不喜欢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以学生自学、讨论,总结方案为主。
女儿就不喜欢这点,于是放弃这所大学。
还有生活费也是重要指标。
例如伦敦的生活指标比其他地方高很多,由于学生一般都申请学生贷款,如果善于理财,再打份兼职,一般贷款够用而无须再向父母伸手,所以学生也喜欢伦敦以外的大学。
当然,他们考虑自己的兴趣多于就业前景,因为他们并不把大学学习专业看作终生职业。
至于是否名牌大学,量力而行,并不强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