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投诉及帮助: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英网论坛

查看: 76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伦随笔:“无言以对”的汉弗莱斯(zhuan)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4 0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刚刚过去的圣诞节,善解人意的圣诞老人送给我一本BBC著名记者约翰·汉弗莱斯(John Humphrys)的新书《无言以对》(Lost for Words)。

汉弗莱斯是英国最著名的政治记者之一,从事新闻工作已经有四十多年。他主持的英国广播电台四台《今日》新闻时政节目,采访国内国外的领导人是重头戏。汉弗莱斯伶牙俐齿自然不用提,他采访时言词之犀利经常接近刻薄,且颇有得不到答复誓不罢休之势。

据汉弗莱斯本人说,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当选之后很长时间一段时间都拒绝接受他的采访。各种原因,读者可以自行猜测。

如此语言专家,为什么突然觉得“无言以对”了呢?汉弗莱斯在自己的新书中做了解释。

“致命病毒”

《无言以对》主要讲的是现在英语被乱用、滥用的现象。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一个章节,是作者抱怨和讽刺当今的政治语言。

汉弗莱斯在书中说,现在有一种“致命病毒”正在损害着英语的健康,著名的政治家包括英国首相布莱尔和美国总统布什,也都染上了这种病毒。

“患者的症状”包括无休止地重复陈词滥调、发明夸张虚伪的空话套话、爱喊空洞无物的口号、需要表态时模棱两可、胸无点墨时套用行话、扭曲、篡改英语字词的原意等等。

后果是,人们无法完全听懂,或者干脆完全听不懂,这样也就不能反驳了;不明确表态许愿,政治家当然也就不用为没有实现承诺而负责了。

汉弗莱斯先生,如果连你都无言以对了,我们这些生活在英国的外国人,如何才能走出政治家的语言迷宫呢?

布莱尔不喜欢用动词。因此他的演讲中经常是一个接一个的名词和短语

“讨厌动词”

汉弗莱斯在给英国首相布莱尔把脉之后,列出了他受到“致命病毒”感染之后显出的症状。其中一条就是,布莱尔不喜欢用动词。因此他的演讲中经常是一个接一个的名词和短语。

如“新工党、新挑战“、“新时代、新政策”、“年轻人、更光明的未来”、“成就的时代”、“现代化的全民保健系统”、“教育、教育、还是教育”等等。

如此口号性语言,说着朗朗上口,听来珠玑玉盘,因此,既容易博得听众的掌声,回家后还不易忘。记者轻而易举地有了标题,因此更愿意报道;上了头条之后,也很抢眼。

但是,汉弗莱斯却批评道,布莱尔“避免动词”,目的在于逃避责任。因为,动词的一个最大坏处,顾名思义,就是要采取行动。

比如,演讲者如果说他要“吃红苹果”,他就必须“吃”,不吃就是食言。但如果只说“红苹果”,再用表情或者手势加上一个无形的感叹号,则可能意味着他一定要吃、克服重重困难也要吃;但也可能意味着,他不过是对这个苹果之红发番感慨而已,吃不吃无所谓。

难怪,政治家不喜欢动词呢。

“无可争辩”

另外一个让汉弗莱斯先生大动肝火的政治语言现象,是政治家们在推广一项政策时,故意选用一些让你无法质疑、无法挑战的字眼作为口号。

他对美国总统布什“民主”、“自由”、“恐怖战争”一类的字眼不离口很不感冒。因为,谁斗胆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提出疑问的话,反驳是现成的,难道你不支持民主?难道你不赞成自由?难道你同情恐怖?

同样,对英国的工党ZF动辄打着“现代化”的旗号推广改革政策,汉弗莱斯也是大加抱怨。因为,谁要反对改革,就是反对“现代化”。反对现代化,当然不好。

现在英国最流行的政治字眼还有一个就是“选择”,ZF的政策是为了给人民“提供选择”(delivery of choices)。谁能反对拥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呢?

汉弗莱斯警告说,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因为,民主体制的精华在于辩论。对方一下子就让你无话可说了,还怎么辩论呢?

“扭曲本意”

汉弗雷斯在书中还对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几个新词大加讽刺。

阿富汗战争后,送到美军关塔纳摩海军基地关起来的人被称作“非法战士”(unlawful combatants),这样,即便不提出正式控罪,仍然可以无限期地把这些人关起来。

伊拉克战争中,美国飞机炸了英国士兵,被称作“友方炮火”friendly fire。既然friendly,为什么还要fire?很明显的“误炸”却要发明一个新词,原因是“误炸”关键在“误”。承认了错误,别人就能追究责任。相反,“友方炮火”给人的感觉是,大家都是“哥们”,甭提了。

再比如说,“强化审讯”(enhanced interrogation)的说法,非常模棱两可。强化审讯的强度到底有多大呢?大到什么程度时就能成了“酷刑”、“逼供”呢?

挡不住的诱惑?

政治语言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政治形势,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政治文化和政治氛围。

汉弗莱斯认为,现在,政治也已经成了“市场”的一个分支。政治家选用某一个字眼,更加看重的是它能够起到的作用,即传达自己想让选民知道的信息,继而影响选民的看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顶 踩
2#
 楼主| 发表于 2005-1-14 06:54 | 只看该作者

interesting article,giving another view of politics in UK

Tony does like to use some strong words in his presentation which criticised by C##被过滤##ervetive as"BIG Words,No action"

Anyway,personaly, i enjoy the way of his talk

3#
发表于 2005-1-14 18:28 | 只看该作者

edithen原创的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

QQ|排行榜|小黑屋|Archiver|UKER.net ( 沪ICP备11021479号-1  

GMT+8, 2024-9-29 06:2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