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投诉及帮助: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英网论坛

楼主: 人鱼不游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人对印尼##被过滤##中华人世界的描述[国人必看]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5-1-16 12:16 | 只看该作者

好人難做!

壞人難當!

32#
发表于 2005-1-16 14:5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传统文化

以前的种种精华

都很少留住了

原因多方面的

希望奋起直追来得及

更重要的是

过度的注重物质文明,

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

这才是可怕的

33#
发表于 2005-1-16 22:40 | 只看该作者

只有在物质文明保证的基础上才能谈精神文明

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体制是物质属公,

资本主义国家是物质属于个人,

但是精神文明方面却比我们好上不知道多少

这么大的反差真是不得不值得我们去思考

在这里顺便提一下贫富问题

在我们中国富人和穷人的差距状态就象金字塔一样,富的人很少,但是非常的富有,他们都处于顶端

而在欧美等国家,他们是属于橄榄状的,穷的和富的分别占上下两端,

34#
发表于 2005-1-17 03:35 | 只看该作者

那些“中國人”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了,很難改變

35#
发表于 2005-1-17 05:20 | 只看该作者

只有在物质文明保证的基础上才能谈精神文明

真的是這樣子嗎?

建國初期,物質文明極度衰敗的情況下

大家的精神文明還都是很不錯的

因爲他們有希望,他們純樸,

更不用説古代,物質更不怎麽樣的情況下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當時產生的思想,精神,等等都好過現在

只是因爲,現在國家的發展,太過於急進

也有文化革命等原因的輔助,也許是人們窮怕了,

如果真的是把物質文明建設好了,在開展精神文明的建設,

又不知道要花多久的時間

如果精神文明建設得不錯,物質文明可能會發展得更快

36#
发表于 2005-1-17 06:02 | 只看该作者

建国初期那时候大家都一样,都是一穷二白

那时候就是大锅饭嘛,想偷想抢都没地方

谁说古代的物质文明不怎么样了,

你指的是古代的物质科学不如现代吧

古代的中国的物质文明是到了清王朝中后期才开始渐渐落后与西方的

我不知道你是学什么的,可这是非常简单明了的道理啊,

在没有物质基础保证的前提下怎么可能谈精神文明

比方说,没有钱就没有生活,肚子饿了,怎么讲文明,想的都是怎么填饱肚子,

然后肚子饱了,有衣服穿了,然后开始受教育,然后有了思想,然后才开始讲究精神境界

不管你赞同不赞同,这个永远是真理

37#
发表于 2005-1-17 06:42 | 只看该作者

建國初期,一窮二白,沒偷沒搶

但是建國前,有窮有富,有地主,有財閥,有偷有搶

難道只因爲變得一窮二白了,這些所有的種種罪惡就都消失了?

應該不是這麽簡單吧,如果真得如此,我們還不如再窮一次好了

物質文明不發達,只是生活苦

精神文明衰敗了,一個國家,民族就真的苦難了

或許連苦難的機會都沒有了

古代的物質真得很發達嗎?

春秋戰國,動蕩紛紛,

那時候的生活,對老百姓來説,也就是填飽肚子,養家糊口吧

連年戰爭,物質水平應該不會好到哪裏去

在那樣的情況下,產生的一大批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

他們的作用,影響,應該貫穿了整個歷史長河

中國從何時衰敗?我覺得從宋朝末年就開始了吧,明朝開始就明顯了

至於清朝,也就康乾盛世,

我學的東西比較雜,國際貿易,管理,經濟和金融,亂七八糟的,學了不少

沒有物質基礎,不能談及精神文明?

現在的狀況,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填飽肚子,肚子不餓了,

也沒見他們怎麽涉及到精神文明阿

只看到一些沒事砸大奔的,開寳馬撞人的,沒事送人保時節,切諾基的

弄虛作假的,什麽黑心棉,什麽糧食,什麽假來假去的

等大家都肚子飽了,有衣服穿了,再慢慢的教育他們,讓他們有了思想

可能會事倍功半吧

德國戰後,一片狼藉,也沒見他們都是在吃飽了,喝足了,穿得暖和了,才開始建設精神文明

就拿大家不怎麽喜歡的日本來説,戰敗了,挨了兩顆原子彈,一個彈丸島國

就算大家真的再不喜歡它,撇開政治這方面的問題不談,

他們在精神層面的建設,有許多可取之処

真理也是需要時代檢驗的,真理也是要適應不同情況的

這些只是我的一面之詞,一時之想

或許以後我會同意你的觀點,同意真理

38#
发表于 2005-1-17 06:44 | 只看该作者

我路过!

闪,找个轻松的帖子灌水去!

39#
发表于 2005-1-17 06:49 | 只看该作者

斑竹怎麽可以帶頭閃

拖回來打pp,趕緊灌水

40#
发表于 2005-1-17 06:5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偶错了!

等我有时间,慢慢消化你们的话以后再来灌啊!

41#
发表于 2005-1-17 11:16 | 只看该作者

灌水,开心就好了

越轻松越好

42#
发表于 2005-1-17 15:12 | 只看该作者
##被过滤## 75 中國 的 國家 [們] !!!
43#
发表于 2005-1-17 20:13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我想你的观念有错.

少数的富人是不能代表一个国家是否真正的富强,

中国的一些富人基本都是在80年代经济改革那时侯开始发展起来的,

那时候是暴发户的鼎盛时期,他们中的大部分的文化素质都不高.

到了现在WTO的加入,经济体制开始逐步的完善,也必将优胜劣汰.

另一方面由于ZF服务部门权利下放过大,##被过滤##的监督不利,导致腐败

象这样的人能有什么素质.

你说的没事砸大奔的,我看是真有事才砸的吧.你说的送切若基的什么的,

我觉得这是个人的私事,我要有钱我也会买了送我女朋友的.你说的开宝马撞人,

我不知道他是有意还是无意撞的,如果说他没有得到响应的惩罚,那是属于ZF不公,

司法不严明,漏洞百出,上下勾结,钱权一体,腐败.就是因为这样的结构才导致了社会上人心不古

笑贫不笑娼的局面.所以什么弄虚作假的,什么都来了,

建国前,老百姓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想大家也都知道

但是建国后,##被过滤##把从地主富农手中夺来的土地分发给了老百姓,

老百姓都非常珍惜这样的结果,要知道在建国前,想自己拥有耕种的土地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是一穷二白,大家的起步点都一样,没有理由要去偷抢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说我们再去穷一次这样的话,你认为现在的老百姓都很富裕吗

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吃的饱吗,你认为他们在温饱尚不能自理的情况下如何接受教育.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全世界也是赫赫有名的,但是提起人均,也是倒数板上有名的

也许你是很富有,但是少数富有的人是不能代表全中国的.

说起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我想先在这里阐述一下它的由来

春秋初年,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走向瓦解,出现了土地私有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再,周平王东迁,

天子的地位衰微,文化上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各地开始兴办了私学,

各诸侯国为了兼并他国,都想富国强兵,

所以他们礼贤下士,因而当时社会盛行养士,最著名的齐国的孟尝君,

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他们养士多达几千人,另有吕不韦,

也有食客三千之称.到了战国,出现了战国七雄并立的状态,他们吞并了其他的小国,

强大了自身的力量,到了战国后期,七国相争,战争连连,直到秦一举兼并六国,开始了焚书坑儒,

诸子百家学说成果就这样毁于一旦.若没有这样社会背景,没有这样的主子,他们何以自由治学

由于金元的入侵,宋朝末年开始中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这只仅限于国内.

事实上,在国际上,明朝的郑和拥有的船只是1500吨的巨舰,

百年后哥伦布使用的最大的船也才100吨,在当时,

中国是称霸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霸主,事实上发现了美洲和澳洲是郑和

而不是哥伦布,可以这样讲,当时成为世界的霸主,建立日不落中华帝国的不二时机就在眼前

只要郑和能继续下去,现在在美洲,澳洲以及世界其他很多地方建立庞大殖民帝国的将是中国

人,但是由于明朝的保守的治国方针,我们就这么错过了在世界上拓展国土的时机.

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还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到了清王朝中后期,

这时候中国的科技文明就已经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了.

说到日本的战败后,经济也是一败涂地,他们也是偷抢成风,当时的ZF就出台了一套

凡偷抢的人就斩断其小拇指的法律.

对不起,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我始终认为,温饱是基础

44#
发表于 2005-1-17 20:14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friday在2005-1-17 7:12:17的发言: ##被过滤## 75 中國 的 國家 [們] !!!
呵呵,
45#
发表于 2005-1-19 08:13 | 只看该作者

能坚持自己观点,也是不错

个人有个人的观点,有碰撞,才会有发展

真的能够兼容并包,百花齐放,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少数人的富,不代表国家的强盛,是没错的

个别暴发户没什么文化素质,也不能否认

但是,没有文化素质,不能表示这个人就没修养,没道德,品质不好

就如同中国有7亿农民兄弟姐妹,相当一部分没有受过文化教育,没设么文化素质

但是,大多数的他们,还是保持纯朴,知道如何做人

大多数的他们,思想境界,道德品质,还好过部分高级知识分子,部分生活富裕的人

就像最近的天下无贼,开好车的都是好人吗?

没有文化的就缺少道德品质吗?完全不能这样说。

如果大经历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如果还有部分朋友经历过海外的学习生涯,

应该会知道,经历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学习在海外的生活比较富裕的留学生们,

他们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因此,不能说,人富了,有知识了,自然而然的就代表有好的修养

建国后的老百姓珍惜那样的生活

现在的生活好过当时不知道多少倍,为什么多数的人反而不珍惜了呢?

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吃的饱吗,你认为他们在温饱尚不能自理的情况下如何接受教育.

我想,这句话是有一点问题的

并不是只有接受教育,才会提高精神品德修养,那只是一部分

吃不饱的人,也不代表不能接受教育,社会就是个大学校,身边的事务也是潜移默化影响人

自身的修养,跟多个方面都有关系,家庭环境,身边的朋友,学校的教育,。。。。。

即使有些人接受了教育,就算是高等教育,也不代表此人的境界一定有多高

另,谢谢你对中国历史的简单阐述

我也是学文科的,也偏爱历史,这些事情,我也略知一二,

最后想说的是

温饱是基础,没错,

但是精神文明建设,不能等到大家都衣食无忧叻,才慢慢着手

那个时候,可能晚亦,

这中间,可能又要走不少的弯路

物质,精神,最好同时建设,

精神的步伐最好快过物质的速度

才会加快物质的建设

就这样了,不想再就这个题目说什么了

也谢谢你对自己观点的阐述,

也明白你的激动

正事太累,还是潇潇洒洒灌水来的快乐

也不能说希望大家怎样怎样,自己没这个资格

还是从自身做起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

QQ|排行榜|小黑屋|Archiver|UKER.net ( 沪ICP备11021479号-1  

GMT+8, 2025-7-8 07:2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