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投诉及帮助: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英网论坛

查看: 1207|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推薦:方漢奇先生的精彩演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1-30 0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主讲人: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整理:何威

熊老师:我们今天是第一次清华传播论坛开讲,也是清华传播学前沿讲座的第一讲。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方汉奇教授,给我们讲这第一讲。方教授是国务院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处组长,是国内新闻传播学领域里的首席专家,泰斗级人物。由于我们这个专业领域里没有院士,方先生是当然的学科带头人。方先生今年已经75岁高龄,他今天非常高兴地来参加我们这个讲座,下面我们对方先生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众掌声)下面请方先生做报告。

方教授:(站起身来)

跟大家见见面,因为我个儿太矮了,坐下来就看不见。(热烈的掌声)

今天准备和大家讲这样一个题目,就是:学习、研究和积累。主要是讲讲学习研究积累方面的很基本的一些东西。因为我听说在座的很多都已经进入研究生阶段了,那么是一个新的起点,也许我谈一些这方面的经验体会,对大家也许会有些帮助。

先讲讲学习。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不少学习,目前和今后也都要学习,关于学习可谈的方面就很多了。对于我们从事新闻学传播学研究的同学们,我想主要是三点。

第一点就是,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主要是因为我们新闻传播学和政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然和政治密切就有一个方向。记得当年严复办报的时候,北大的老校长,他说过这样的话:“一立论不能无宗旨,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抬腿就有一个方向问题,腿往哪儿迈,东南西北中都有个方向问题;一立论不能无宗旨,办报纸,发表评论必然有个宗旨:你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梁启超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和历史合起来讲的,他说办报的人和写历史的人一样,都应该是要注意政治。梁启超一辈子写过1500万字的文章,他说他所写的文章,都和政治有关。他办报期间所写的就更不用说了。他在谈报纸和政治之间关系的时候说,一个研究历史的人,有主观和客观两性,他说办报也是这样,“有客观无主观不得谓之报”,这是他的原话,办报的人光是“客观”,没有自己的立场观点,“不得谓之报”。我们从事新闻学传播学的研究,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从民族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振兴中华,从公民的角度来说我们要遵守法律,以及执行四项基本原则啊,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啊,如果是党的机关报或者是党的媒体,还要讲究宣传的纪律。这个立场是必须有的,每个人实际上都有自己的立场,关键看你屁股坐在哪个地方。

西方国家的新闻工作者或新闻传播研究者,他尽量想淡化这个新闻传播运作当中的政治色彩,但是实际上是离不开政治的。西方新闻学里,经常谈的记者应该有“新闻感”,他们说成的“第六感”,就是五官之外的第六官,就是新闻感,其实它无非就是个政治敏感,对一些客观的信息的政治上的评估,来做出决断,这个新闻该不该报道,有多大新闻价值,也是从政治上来考虑的。西方国家比较多的强调客观报道,其实客观报道本身里头也是有立场的。客观报道本身虽然报道的是客观事物,但在选择报道哪些不报道哪些的时候就有个立场。鲁迅讲过这样的话:画家画的都是客观事物,但是你看画家画的或者是山水,或者人物,或者花鸟虫鱼,有哪个画家画大便?画毛毛虫?画鼻涕?没有哪个画家画吧。同是客观事物,画家在画的时候,就有个选择。这个选择就体现了他的好恶和爱憎,画家选择的是真善美的事物。

所以,从事新闻学和传播学首先要有个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这相联系的,还必须有一个好的人品。具体的说,要讲究职业道德,要讲究新闻道德。日本东京大学一个故去的老新闻学者,叫小野秀雄,他说过这样的话:新闻系别的课都可以不开,新闻伦理这门课一定要开。无非就是强调要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养成职业道德。此外还要有敬业的精神,在中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像梁启超、邵飘萍、成舍吾等人,都是非常有敬业精神的。所以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要有个正确的政治方向。

关于学习我想说的第二点就是,要有比较广阔的知识面。这一点对于从事新闻学传播学研究的同学来说尤其重要。马克思讲过这么一句话,凡是人类感兴趣的事情,我都感兴趣。我想我们新闻工作者,新闻学传播学研究者也应该有这样的抱负,兴趣应该广泛,知识面应该宽,学科的基础要打得宽一些。主要原因是新闻传播学都是边缘学科,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因此从事新闻学和传播学,必须有非常广阔的知识面。过去胡适讲过一句话,叫做:“为学当如金字塔,既能博大又能高。”我想不必因人废言,胡适这句话,没错。治学,特别是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其知识结构就应该像金字塔那样,有非常广阔的基础,然后又有高度。可以说老一辈的新闻工作者或者新闻学者,他们都是知识非常渊博,涉猎非常广。譬如戊戌维新时期的梁启超,他之所以能在《清议报》《新民丛报》《时务报》当时一些维新派的报纸上发表那么多给人以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顶 踩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1-30 08:3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学习我想强调的第三点,是要有比较娴熟的文字基本功。对于从事新闻学传播学研究和将来从事这方面的同学们,培养自己娴熟的文字基本功是终身受用的。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都有非常娴熟的驾驭文字的能力。比如梁启超,黄演生,现代的像邓拓,这些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他们的驾驭文字的基本功都是非常娴熟的。梁启超一生担任过将近10家报纸的主力,写了1500多万字的文章,平常大概平均每年都得出个几十万字的成果。最多的时候据说他一天写过5万字,这可能是不确实的。但是根据他日记的记载,梁启超一个晚上写8000字的情况还是有的。在他宣统三年有一天的日记里是这么写的,吃完晚饭以后写了一篇给《国富报》写的社论,美国东方政略记,论述美国在远东的政策,5000字。写完之后休息一下,又写了一篇论锦?铁路的问题,当时沙皇俄国占领了中东铁路的筑路权,要从锦州修一条铁路一直修到???,梁启超就此事发表评论,写了两千多字。写完之后天还没亮,想起《横滨商会报》让他写个发刊词,然后拿起纸来又写了一篇,一千多字。他的日记上写着,从黄昏的时候到太阳升起方得空闲。用毛笔写的,不要说写一遍,抄一遍都是非常累的,而梁启超都非常轻易地完成了。而这些都是成品,第二天就要发排见报的。梁启超的文章自称是笔锋常带感情,条理非常明晰。他自称写文章“春蚕食叶之乐”,就像春天进到养蚕的屋子里就听到一片沙沙沙的春蚕吃叶的声音。他写文章就听见笔在沙沙沙地挥洒。梁启超不以写文章为苦,而以写文章为乐。这点如果没有非常娴熟的驾驭文字的基本功,是做不到的。很多新闻工作者都说写文章是个苦事,成为乐事是印出来之后,成为铅字之后才是乐事,写的过程中是苦事。很多记者说自己的稿子是挤牙膏式地挤出来的,是憋出来的,是用烟一根一根熏出来的。但是梁启超没有这个问题,而是“春蚕食叶之乐”,这就需要娴熟的文字功底。黄演生也是,这是民国初年的一个名记者,他采访有时候出去,有时候在家里请客。请客过程中宾朋满座觥筹交错高谈阔论,他请的都是ZF高官,谈话中信息量很大。他一边应酬一边交谈,一边拿起纸来就写,写完后就发稿,写作技巧非常娴熟。邓拓也属于这样的人,邓拓在抗战期间曾经“五头骡子办报”,就是所有的家当五头骡子就可以拉走。白天就和敌人周旋,敌人在围剿扫荡,报社工作者骑着马迂回,反扫荡。他的那些社论都是骑在马上打腹稿,到了驻地以后真是下笔千言倚马可待。这些老新闻工作者之所以能做到这点,就是因为他们有娴熟的文字基本功。我们将来是从事新闻工作的,媒体工作的,虽然现在有的媒体已经不用笔了,不用笔也得形成文字或者形成书面的东西,组织、策划最后形成文字的过程,也是需要娴熟的文字基本功来完成的。 与之相联系的,就是我们还需要有好的外语基础。我们面临着入世这么一个新的局面,我们是个改革开放的路线,外语是我们新闻工作、媒体工作非常需要的。全世界现在大概有五千六百多种语言,精通一种或两种外语,对于我们未来的新闻传播工作者是不算太高的要求。实际上老一辈的新闻工作者和学者中不少都是外语很好的。梁启超号称两种外语,章太炎别看是老学究,他是懂日语的。鲁迅是四种外语,陈寅恪是十四种,咱们清华国学院的大师。他是能说四五种,能听懂七八种,能看十四种。这里外语包括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包括汉满蒙回藏,包括已经死掉的西夏文。像他这样的学者当然是比较有天分的,不是很多,但我们争取精通一种。对于外语说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再有一门第二外语,我想对我们做好新闻传播工作,和从事研究都是有好处的。 关于学习我想就谈这么三点。第二个我想谈的就是研究。因为大家都是研究生,研究生就要研究。所以这部分我跟大家谈一谈怎么研究。我想分两个阶段,一个是怎么研究,一个是怎么写论文。两个阶段来说这一部分。

先说研究。我想讲五点。

第一点,研究要有所师从,就是把前人的学问先接收过来。你不可能样样都自己开始、开创。先把前人的研究成果接过来,然后你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起步。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要有一个好的学风。具体地说,要实事求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说人文社会科学都要理论联系实际,但是新闻学传播学恐怕更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从事新闻学传播学理论研究的,要联系实际;从事新闻学传播学实务研究的,要联系实际;从事新闻学传播学历史研究的,同样也要联系实际。因为历史任何时候都是为现实的,它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无端地去研究历史,它总是要为现实服务的,所以都要联系实际。在研究过程中应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指导,但是要勇于去探索。宣传是有纪律的,学术应该是没有##被过滤##的,应该允许探索。因为马克思主义是需要发展的,不能当作教条和僵化的东西。如果是按照这样的观点去学习马克思主义,那么一国两制就不会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不会有,三个代表也不会有。马克思主义总是要根据中国的实际去不断发展,要经常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实事求是,要理论联系实际,

3#
 楼主| 发表于 2004-11-30 08:3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怎么进行研究,我就想讲这么五点。那么下一个阶段就是怎么写论文。研究生总要写文章,写研究的成果。写论文,其实是对研究生学习成果一个综合的检查,平时去学习去吸收,等到写作论文就像酿成蜜了,出成果了。怎样写作论文呢?我想谈四点。

第一点,就是要选好题,选题。选题主要是抓三点,一是要了解本学科研究的现状,得了解这个学科领域内现有研究的状况,已经有了哪些成果。用经济术语来说就是你得了解行情,你别做些劳而少功、劳而无功的事情。题目没选好,做了半天,结果前人走过的路,写过文章了,早就有了成果了,你的功夫就白花了。不要看到那些好的题目就动手,往往路边的李子是酸的。因为路边的李子要不酸早就让别人吃了。所以要了解学科的研究现状。这是第一。第二就是从主观上看要选择能够发挥你优势的突破口,从客观上看要选择资料的储备是否足够的选题。资料有待开掘,但是富矿还是贫矿,这些都需要有数。选题不要选不是自己优势的东西。我们学校有一个博士生,他研究外国记者在中国的活动,选了这么一个题目。但是他的第一外语是日语,可外国记者在中国的活动大量是使用英语的那些媒体的记者,他的主观有先天缺陷,结果他写出来的论文大量是第二手材料,因为他没法使用英文的第一手材料。很多外国记者写的报道他看不懂,有关的传记和文献资料他无法使用,所以他写起来就比较费劲,经过了一些反复。同一届的都拿到学位毕业了,他这个论文搁浅,研究生院没有让他通过,让他再加工,煮成一碗夹生饭。虽然后来书也出来了,写得也还不错,但是毕竟是没有发挥他自己的优势。如果他把这个题目改成日本媒体在中国的活动,那他就如鱼得水了。他的题目没有选好角度。我们也有一个研究生,选了一个题目是研究北京的新闻史,计划三年内完成,正好赶上三年内北京图书馆搬家,搬家期间所有报纸封存。所以他这三年就没法利用北京图书馆的馆藏,所以论文就没写成。他如果不选这个题目,也许就写成了。没写成,七耽误八耽误,学位也没拿到手。所以这个题目也没选好。选择好突破口这一点很重要。关于选题的第三点就是关于题目的大中小要适当。要可着料子做衣裳,要量体裁衣。有的题目是适合大题大作的,有些是适合小题大作的,有些是可以大题小作的,怎么做法就应该有个权衡。比如在座的李老师(李彬)的那本书《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他这是大题大作。盛唐的文化浩浩荡荡,内容丰富极了,他也给做出来了,这叫大题大作。和他同一届的有一位老师写的题目是研究一个报纸,是十九世纪在澳门出版的一家葡萄牙文的报纸,一共才出了67期,加起来才薄薄的这么一本合订本。这位老师念学位写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这报纸,67期的报纸就这么大的一本书,结果写成学位论文还出了书。这就是小题大做,也能写好。大题小作的也有,列宁有篇文章叫做《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命运》,这题目大不大?结果他就写了2000字。这要是作为博士论文,搁在我们研究生院就通不过,因为它字数不够。实际上这也是研究成果,不能按字数来衡量好坏。可见大题小作也是可以的,就看你怎么做。就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做出选择。这是写论文的第一点,选好选题。 第二点,也就是第二阶段,酝酿。酝酿就是十月怀胎了,你采来花粉,然后回去就要酿蜜了。广泛收集的材料,然后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做些必要的调研,做些定量的、定性的分析。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重读前人有关的专著和文献。充分利用和借鉴前人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这样才能完成酝酿的过程。这是第二个过程。

第三个步骤就是谋篇。写论文第三个步骤就是你要给你的论文搭一个结构、搭一个框架,拟一个提纲,做一些规范,一些宏观的考虑。在这些方面中国的不少作家各人的习惯不一样。茅盾的习惯是提纲拟得非常细,事先考虑得非常周详,哪个环节,怎么展开,他每个细节都考虑好才动手。巴金是另外一种类型,他不打提纲,鲁迅也不打提纲。大家看经常有这样的镜头,他老人家坐在长椅上拿着一只烟斗,眯着眼睛抽烟,实际上他在谋篇,他在构思,他在打腹稿呢。他未必拟一个提纲,但他也会有宏观的考虑。在文学家里头,也确实有些连提纲、谋篇都没有的,这种情况也有。比如民国初年那些鸳鸯蝴蝶派的作家,他们写文章写小说带有很多即兴的性质。比如有十锦小说,十个人今天你写明天他写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轮着写,十个人合着写一篇文章。事先也没有一个总的规划,各人写各人的。鸳鸯蝴蝶派里有个作家叫包天笑,他实际上也是报人,也是新闻工作者,办时报的。他在报上写的连载小说是《空谷兰》,一天写一段。当时有的作家是同时给几家报纸写这种连载小说。其中在上海滩上有个最有名的姓王的,同时给十家报纸写小说,雇一辆黄包车,坐着黄包车到一家报馆给这家报纸写一段,500字,然后再坐着车到另一家报纸那里写一段,然后再到第三家。后来听说这几家报纸在一块印,干脆到印厂一屁股坐下来,分头写几段。包天笑是给时报写小说的,《空谷兰》是言情小说,才子佳人什么的。写着写着家里来电报了,他是苏州人,说是老爷子病了,赶快回家去

4#
发表于 2004-11-30 15:05 | 只看该作者

我倒,这么长,先顶了再说

5#
发表于 2004-12-10 08:27 | 只看该作者
对这种没兴趣~要是偶赶兴趣的小说,再长偶也会看滴,嘿嘿~
6#
发表于 2004-12-10 12:21 | 只看该作者
嗯,感興趣的好
7#
发表于 2004-12-10 14:26 | 只看该作者
那当然~
8#
发表于 2004-12-10 14:57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是很博爱地

啥都看

9#
发表于 2004-12-10 15:03 | 只看该作者

有时间也不看

此地不宜久留

会被轰出去的说。。。。。。

10#
发表于 2004-12-10 15:30 | 只看该作者
誰哄小老鼠了
11#
发表于 2004-12-10 15:37 | 只看该作者

偶清晰的记得某人说要把我轰出去,

录音为证

[em58][em58][em58][em58]

12#
发表于 2004-12-10 16:20 |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4-12-11 04:01 | 只看该作者
谁敢,偶打他!
14#
发表于 2004-12-13 08:38 | 只看该作者
你要打你自己干嘛
15#
发表于 2004-12-13 10:56 | 只看该作者

你们都灌完走掉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

QQ|排行榜|小黑屋|Archiver|UKER.net ( 沪ICP备11021479号-1  

GMT+8, 2024-5-10 05:3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