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整理:何威
熊老师:我们今天是第一次清华传播论坛开讲,也是清华传播学前沿讲座的第一讲。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方汉奇教授,给我们讲这第一讲。方教授是国务院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处组长,是国内新闻传播学领域里的首席专家,泰斗级人物。由于我们这个专业领域里没有院士,方先生是当然的学科带头人。方先生今年已经75岁高龄,他今天非常高兴地来参加我们这个讲座,下面我们对方先生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众掌声)下面请方先生做报告。
方教授:(站起身来)
跟大家见见面,因为我个儿太矮了,坐下来就看不见。(热烈的掌声)
今天准备和大家讲这样一个题目,就是:学习、研究和积累。主要是讲讲学习研究积累方面的很基本的一些东西。因为我听说在座的很多都已经进入研究生阶段了,那么是一个新的起点,也许我谈一些这方面的经验体会,对大家也许会有些帮助。
先讲讲学习。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不少学习,目前和今后也都要学习,关于学习可谈的方面就很多了。对于我们从事新闻学传播学研究的同学们,我想主要是三点。
第一点就是,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主要是因为我们新闻传播学和政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然和政治密切就有一个方向。记得当年严复办报的时候,北大的老校长,他说过这样的话:“一立论不能无宗旨,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抬腿就有一个方向问题,腿往哪儿迈,东南西北中都有个方向问题;一立论不能无宗旨,办报纸,发表评论必然有个宗旨:你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梁启超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和历史合起来讲的,他说办报的人和写历史的人一样,都应该是要注意政治。梁启超一辈子写过1500万字的文章,他说他所写的文章,都和政治有关。他办报期间所写的就更不用说了。他在谈报纸和政治之间关系的时候说,一个研究历史的人,有主观和客观两性,他说办报也是这样,“有客观无主观不得谓之报”,这是他的原话,办报的人光是“客观”,没有自己的立场观点,“不得谓之报”。我们从事新闻学传播学的研究,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从民族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振兴中华,从公民的角度来说我们要遵守法律,以及执行四项基本原则啊,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啊,如果是党的机关报或者是党的媒体,还要讲究宣传的纪律。这个立场是必须有的,每个人实际上都有自己的立场,关键看你屁股坐在哪个地方。
西方国家的新闻工作者或新闻传播研究者,他尽量想淡化这个新闻传播运作当中的政治色彩,但是实际上是离不开政治的。西方新闻学里,经常谈的记者应该有“新闻感”,他们说成的“第六感”,就是五官之外的第六官,就是新闻感,其实它无非就是个政治敏感,对一些客观的信息的政治上的评估,来做出决断,这个新闻该不该报道,有多大新闻价值,也是从政治上来考虑的。西方国家比较多的强调客观报道,其实客观报道本身里头也是有立场的。客观报道本身虽然报道的是客观事物,但在选择报道哪些不报道哪些的时候就有个立场。鲁迅讲过这样的话:画家画的都是客观事物,但是你看画家画的或者是山水,或者人物,或者花鸟虫鱼,有哪个画家画大便?画毛毛虫?画鼻涕?没有哪个画家画吧。同是客观事物,画家在画的时候,就有个选择。这个选择就体现了他的好恶和爱憎,画家选择的是真善美的事物。
所以,从事新闻学和传播学首先要有个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这相联系的,还必须有一个好的人品。具体的说,要讲究职业道德,要讲究新闻道德。日本东京大学一个故去的老新闻学者,叫小野秀雄,他说过这样的话:新闻系别的课都可以不开,新闻伦理这门课一定要开。无非就是强调要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养成职业道德。此外还要有敬业的精神,在中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像梁启超、邵飘萍、成舍吾等人,都是非常有敬业精神的。所以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要有个正确的政治方向。
关于学习我想说的第二点就是,要有比较广阔的知识面。这一点对于从事新闻学传播学研究的同学来说尤其重要。马克思讲过这么一句话,凡是人类感兴趣的事情,我都感兴趣。我想我们新闻工作者,新闻学传播学研究者也应该有这样的抱负,兴趣应该广泛,知识面应该宽,学科的基础要打得宽一些。主要原因是新闻传播学都是边缘学科,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因此从事新闻学和传播学,必须有非常广阔的知识面。过去胡适讲过一句话,叫做:“为学当如金字塔,既能博大又能高。”我想不必因人废言,胡适这句话,没错。治学,特别是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其知识结构就应该像金字塔那样,有非常广阔的基础,然后又有高度。可以说老一辈的新闻工作者或者新闻学者,他们都是知识非常渊博,涉猎非常广。譬如戊戌维新时期的梁启超,他之所以能在《清议报》《新民丛报》《时务报》当时一些维新派的报纸上发表那么多给人以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