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铭忠 写到: |
来源:西祠胡同
女孩喜欢杨过,是因为杨过是她浪漫的梦想。
男孩喜欢杨过,却是因为杨过是他逃避的借口。
当你脖子上暴起青筋和老师吵架的时候,你自以为是杨过;当你的父母反对你和女朋友谈恋爱的时候,你自以为是杨过;当别人看不起你的时候,你自以为是杨过;当你不想承担你对社会和家庭应尽的责任的时候,你自以为是杨过;当你生活充满了杨过一样的苦难的时候,你自以为是……等一下,你真的承受过那样的苦难吗?
金庸笔下的三个叛逆者:黄药师是深切感受到这个世界的荒唐和可笑,不得不叛逆;令狐冲是本不想叛逆,但自由的天性却由不得他不叛逆;杨过呢?他说他叛逆是因为世人对他不好,可是仔细想想,除了臭道士赵志敬外,有谁真的对他不好?说穿了,他是为了叛逆而叛逆。
黄药师不如杨过那么受欢迎,虽然他也一样的玉树临风,气度高华。因为他的叛逆里,有一种理智的对人类的鄙视,因为他的浪漫里,有一种融化在血液里的激越深沉。女孩喜欢叛逆和浪漫,但这样的叛逆和浪漫,世上的平庸女子又怎么理解得了,消受得起?
所以和朋友谈金庸时,常忍不住下武断的结论,说阿蘅才是金庸笔下最可爱的女子。喜欢程灵素,可是程灵素心底那抹不去的自卑总是免不了变成她言语中的刺;一千个一万个的心疼郭襄,可是总觉得,那种带着人间烟火气的温柔和美丽,虽然肯定能熨平你心里的痛,但是,一种心灵彻彻底底的交流,可能吗?
不大记得阿蘅默写《九阴真经》的那一段,聪明得着了痕迹,反而显得俗。默默在心里盘旋的,倒是那句“强极则辱,情深不寿”。这一句,陈家洛不配,是送给黄药师和阿蘅的。
看到《神雕》中黄药师和杨过结拜的一段,我心里总是感到深深的凄凉。要到差不多三百年后的嘉靖年间,真正可以和黄药师相视一笑,莫逆于心的思想家李贽才会降生。杨过本来甚至不具备和黄药师对话的能力,可现在仅仅因为那一点看来相似的叛逆,黄药师就禁不住把他引为知己。
老东邪实在是寂寞得太久了,阿蘅死后,这个伟大的浪漫主义哲人,究竟困顿在一种怎样的孤独里啊!
令狐冲总是有人批评他“婆婆妈妈”。因为他不像杨过,会因为一点小小的伤害就用仇恨的眼光看人。这个人虽然是“天生的隐士”,却对世人总有着欣赏的目光。他喜欢自由,冲动起来有点想不到后果,但是,该做的事,他就一定会去做,该挑起的担子,他也绝不会甩甩手就丢下。
令狐冲的“婆婆妈妈”,其实倒正是一个男人不可或缺的宽容和责任心。
杨过可以让女人爱他,但杨过一辈子也不曾有过一个真正知心的朋友。令狐冲的朋友却总是很多,开始的陆大有,后来的向问天,甚至老头子之类的江湖豪客也可以为他不惜性命。有没有朋友,其实是因为他们两个人对待朋友的态度绝不相同。杨过可以对人居高临下的施舍,但除了小龙女,别人为他牺牲得再多,他也不会太放在心上。可是令狐冲不一样,他总是首先相信别人对他的好是“出于挚诚”。他不会因为爱情,就否认男人和男人,还有男人和其他女人之间,还有值得珍惜的友谊。
然而,这也许正是令狐冲不如杨过的地方。女孩说:“我要我就是你的全部。”
但,毕竟还是喜欢《神雕》的。喜欢看十六年后,那个居然变得“比道学先生持重守礼”的杨过。不是因为这样的杨过才可爱,而是为了这种性格的变化,让人甚至感觉到一种恍如隔世般的凝重感。金庸小说写的虽然都是成长故事,但时光流逝的痕迹,从来也不曾有哪个人像在杨过那里烙印得这样深。
有人说,金庸先生本来的意思,是要写杨过与小龙女同丧于谷底,这才是悲剧的精神。我觉得其实没这个必要。刻意的给一个死亡的结局,常常反而流于煽情。人生的沧桑变化到了这一步,悲怆的况味实在已经是过于浓了。
就算是重逢,那时的杨过,也如月光下的雪峰,看起来孤独而冷清。 |
徐博
我很欣赏你的这番话,我喜欢令狐冲,可是我觉得很多人不懂令狐冲,有人说他是浪子,我觉得这个”浪‘,是不羁,不是流氓。
有人说令狐冲有愚忠,我一笑而过,令狐冲的难能可贵之处就是知道责任,他知道有些事是一定要去做的,有些情是一生无法传割弃的。
如果用一种动物来形容杨过,我选择蛇。我总觉得杨过对人很苛该,也有些偏激,如果不是遇到了郭靖,杨过不会成为大侠。我身边很女孩子都喜欢杨过,不过我说如果真的杨过来到你面前,你也许会接受不了,至少在男生中肯定搞不好关系。
黄药师是智者的寂寞,不过我却不太同意你所说的,他看透了世间的荒唐和可笑,他也没有理智地鄙视人类。还记得有一段,大概讲的是,欧阳说他西毒和东邪是臭味相投,因为他刚杀了一位教书先生,原因是他大讲仁义道德。但黄药师却是礼葬了这位先生。黄药师和东晋的叛逆者一样,口上骂的礼教,其实最信仰的也是礼教,所痛恨的不过是有人假借礼教之名,却不行礼教之实。这种叛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