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投诉及帮助: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英网论坛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夜游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情杂文] 水乡乌镇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04-6-1 15:44 | 只看该作者

而且如果你想省钱根本不用买门票,直接饶到后门,从后往前走就行了

我记得那时候坐船加门票好象要。。。75一个人,NND,被宰了

17#
发表于 2004-6-2 06:27 | 只看该作者

75一个人????

还不如把船买了呢

还有后门前门?

倒了

18#
发表于 2004-6-2 08:32 | 只看该作者
  恩,一般都是从前门进后门出的,但是如果你聪明点绕过去可以从后门进前门出,也没人查的,只不过没的船坐了
19#
发表于 2004-6-2 12:55 | 只看该作者

o ,,

那麻烦吗

20#
发表于 2004-6-2 13:32 | 只看该作者
找找咯
21#
发表于 2004-6-2 13:24 | 只看该作者
  主要看你找的到找不到了,不麻烦的
22#
发表于 2004-6-2 13:43 | 只看该作者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距上海80分钟、杭州50分钟车程。从唐朝开始建镇,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明清时,这里就是客商云集的繁华集镇。

乌镇有东、西、南、北4条大街。古朴的石板路,店铺的旧门板,街道两旁的老当铺、大药房……乌镇据称是江南古镇中最原汁原味的。经过多年的开发,一期工程——东大街、中心区旅游景点已修复并正式对外开放。辟为传统作坊区、历史居民区、古代文化区、仿古餐饮区、商铺区、水乡风情区6大景区30个景点。

乌镇有一条宽约一米的青石板路贯穿全镇。进镇后迎面见到的是街北一片传统作坊群。这些作坊仍在按传统方式生产,并向游人出售产品。路旁一家名为“公生糟房”的造酒作坊,远远地就能闻到浓郁的酒香。穿过店堂,只见几个赤膊汉子正围着大木槽在劳作,不远处的一口大缸,储存着新酿出来的酒,用木勺舀来品尝,味道醇厚甘爽。

走进蓝印花布馆,只见屋前宽阔的晒场上搭着六七米高的木架,木架上垂挂着刚染好的蓝印花布。风吹过,蓝印花布便随风扬起,如千船竞发。馆里,用这些蓝印花布制成的蓝花小袄、蓝花竹裙、蓝花头巾、蓝花提包、蓝花伞、蓝花扇——陈列其间,令人叹为观止。

“百床馆”,旧时的富家大院,现在有上百架雕花描金的宁式大床静卧着。那些有着三进门格的红木大床,更是让人啧啧称奇。推开一进描龙雕凤的床门,这儿是换鞋的地方。跨进第二进门格,两旁是衣箱,是就寝前更衣的地方。再上第三进门格,一边是马桶箱,一边是浴盆箱。再靠里,帐幔内,才是铺着棕棚真正意义上的床了。在床的三面镂空花板下,还有好些小抽屉,是盛放零食、首饰等小物品的。

雇一条小船,橹声咿呀地慢慢往回摇。这让我们看到了那些民居的后门——沿岸的“乌镇水阁”即“水上吊脚楼”。水阁3面有窗,窗旁有门,门外有石阶,可以临河打水,洗衣洗菜;可以吊一只竹篮下来,向过往船只买菱买藕买虾买鱼。

乌镇历来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由宋至清,这里出了161名举人,其中进士64人。1896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文学家沈雁冰诞生在乌镇,其故居本身就是一幢颇富特色的民居。故居共有600多平方米,日式建筑,据说是沈先生用长篇小说《子夜》的稿酬建造的,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影视剧团在此拍戏。

此外,乌镇还有不少民俗及文化展馆,如江南木雕馆、余榴梁钱币馆、汇源当铺、翰林第、修真观等等,让游客大饱眼福。

上得岸去,暮色已临,细雨微湿,只见雨巷寂寞,一把江南的伞,屋后流水,一条微醉的船……

23#
发表于 2004-8-24 06:24 | 只看该作者
我家离那里骑自行车大概20分钟,哪里有我们家亲戚,说实话那里的东东其实没什么意思。那些个所谓的名胜古迹,有很多都是00年才修的。不过哪里有不少好吃的,大家可以去尝试一下。
24#
发表于 2004-9-2 01:23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那里的确不错 我常去玩哦 大家也可去哦 因为我本来就是桐乡人么呵呵
25#
发表于 2004-11-13 07:3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怎么这里桐乡人这么多的,我也是啊,乌镇那偶有亲戚,想逃门票的可以找俺 [em01]

是桐乡的留几个联系方式嘛?[em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

QQ|排行榜|小黑屋|Archiver|UKER.net ( 沪ICP备11021479号-1  

GMT+8, 2025-7-15 11:2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