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投诉及帮助: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英网论坛

查看: 168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申请新闻] Uker新闻:南京理工大学12名专科生成为英国名校研究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3-12 0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专家反思中外教育差异

  在国内,低于本科录取分数线的高考成绩使他们只能就读于学历层次为大专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可在英国高校学习两年后,他们不仅拿到了学士学位,还获得了一些英国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在国内读大专时,他们被老师认为是基础较差,自制能力较弱,上课不爱提问,有点懒散的学生;可在国外读了两年后,父母说他们变得非常自信、独立,
动手能力、创新意识都很强。他们是南京理工大学1999年招收的12名大专生,现在是英国一些知名高校的硕士生。

  最近,这12名大专生的经历成为人们议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同时,也让不少教育界人士反思中外教育的差异和对学生产生的不同影响。

  阿康是这12名学生中的一员,今年7月,他以优良等次(英国学历WP分为优秀、优良、中、一般4个等次)获得中英格兰大学的学士学位,并升入伯明翰大学攻读研究生。他的同学小夏也同时接到了英国好几所知名大学的研究生入学通知书。但小夏都放弃了,他要全力以赴明年冲击剑桥大学。

  阿康、小夏当年的高考成绩只有400多分,连江苏省第二批本科录取的分数线都达不到,上国内名校根本不可能,最后上了南理工新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这是南理工与英国中英格兰大学(英国一所中等偏上水平的大学)联合开办的高职班。学生先在南理工学习两年,通过考核后再赴英学习。2001年7月,在南理工完成了两年的学业后,这个高职班有24名同学进入中英格兰大学。如今,这24人中除一人外都获得了中英格兰大学的学士学位。其中,有12人分别升入英国的诺丁汉大学、约克大学、伯明翰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前两所大学在英国综合排名前10位,伯明翰大学理工科排名在第8位)。

  这个结果让他们在南理工学习时的授课老师大吃一惊。在老师们的印象里,这批学生基础较差,自制能力较弱,上课不爱提问,有点懒散,作业质量不高,老师教得很累。

  两年过去,这24名学生不仅学业有成,而且个个都像换了一个人。阿康的家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他变得视野开阔,非常自信、独立,对人宽容,动手能力、创新意识都很强。

  如今已经回国就业的吴黎黎谈起自己在英国的两年求学经历,感觉国内外教育最大的差异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她说,国内的两年她是整天忙着上课,考试也注重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很少有发挥的空间。在国外就不一样了,每门课程都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记得在英国学“嵌入系统”这门课时,他们每星期只有3个小时的课,1个小时由老师讲授基础理论,两个小时用来让大家做实验。实验开始时,要大家设计一个红绿灯。为了这两个小时的实验,她在图书馆看了20个小时的书。后来,实验中需要运用到的知识逐渐加深。直到这门课结束,老师的要求依旧是做实验,不过这次是复杂的电子老鼠识别迷宫了。

  她说,在国内也做实验,但往往是学生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不用动太多脑筋。在国外虽然做得累,但很有成就感,而且,两年下来,连父母都感觉她更独立,更能干了。

  熟稔中外教育异同的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王钦友教授分析说,这些学生在国外取得的学习效果,是国外大学的教学方法、教学体制和教学理念带来的。

  王院长说,首先,在中英格兰大学,实行“考教分离”。教课的老师往往不负责该科目的考查和成绩评定工作。这种各司其职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尽可能多地讲解知识。老师不断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学生也尽可能地充实专业知识,学广学深。这促进了教学相长的灵活性,使教学有很大的扩展空间。而国内则是依大纲教学,依讲义考试,讲的人就是主考官。

  其次,英国不以考试为惟一的评判标准。国外的大学里,普遍实行的是最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时,学生平时的科研水平、实践表现、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最后的考试成绩各占50%。此外,考试考核的答案也具有相当的灵活性,绝不存在国内考试的“得分点”,而是注重其科学性、灵活性、开创性。只要学生的解答言之成理、具有创新意义和研究价值都会得到学校的认可和鼓励。

  再次是真正的因人施教。王院长说,国外教育大多是“通才教育”,注重学生自身的特点,遵从以人的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可以比之为“根雕艺术”,不同形状的树根,可以雕琢出不同形态的艺术品,美轮美奂。而我们国内实行的教育可称为“精英教育”,即用严格生硬的教育体制和教学范式去“生产”缺乏个性化的“精英”人才。有如“石膏艺术”,投进去的石粉,生产出来的是中规中矩、符合模板的石膏雕塑。王院长指出,人和人之间不同的地方才是最可贵的,国外教育着眼于教育的“人性化”和“创新性”的开发,正体现了国内和国外教育理念的差距。

  此外,这批专科生取得如此成功与国外大学的软硬件条件也是不可分的。国外,许多学校都采取小班式、开放式的教学。教师课堂授课只占教学时间的1/2,其余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和开展讨论,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深入研究的条件,同时也可以弥补自己的欠缺之处。另外,在国外大学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遵循以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顶 踩
2#
发表于 2004-4-14 04:36 | 只看该作者
你找到什么出路了?
3#
发表于 2004-4-14 03:59 | 只看该作者

这么 好多帖子没人 顶啊

我来说几句

我就在国内上的,念的是土木工程,本本来就是很古板的教育

不就是为了学分,大家都为了 考试才学的,没谁为了什么学知识的

所以国内的大学生毕业后什么也干不来哦,哎,我学的是不喜欢的

我都挂了好多了,真的郁闷啊

我根本就没学,因为不能安心学他们啊

就是 因为不喜欢这些专业。这么下去我会死了的,赶紧找到出路,好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顶帖子·!!!!!!!!!!!!

4#
发表于 2004-4-15 02:48 | 只看该作者
感觉有点泛泛而谈。
5#
发表于 2004-4-16 02:37 | 只看该作者
不努力到哪儿都一样。我们南理工那批人也不知有多少是象上面说的那样。很可能被夸大,做广告了。
6#
发表于 2004-4-30 06:18 | 只看该作者
南理工中英班的学生的基础有那么差么?
7#
发表于 2004-4-30 07:1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看我基础如何,呼呼。

我就是有点招摇,哈哈。

8#
发表于 2004-5-4 19:40 | 只看该作者

用高考成绩来定夺一个人的基础,本来就是在中国教育体制这个大环境下。

不想说中国教育差,事实上也不是用好与差来判断的。

中国的高校教育有问题,有很大的问题,众所周知;问题在哪里,一目了然。

可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高校领导,行政层面的,教师层面的,都反其道而行之。为什么?因为改革会触及他们的即得利益。这就是当前事实上的事实。

于是,我就会看到,把一个由四个系科组成的学院,分拆成四个学院,一个学院一个系科。理由是:改革!

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些人在台上夸夸其谈的时候,居然脸都不会红。

当我们拜读了哈佛、耶鲁……它们的发家史之后,为那一些,那一些领路人的胆识、气魄、远见所折服时,注定只能无奈接受当前的平庸,系统性的平庸,与当权者的利益休戚相关,也与弱势群体的利益休戚相关的平庸。

在中国,在高校,谁是弱势群体?学生,永远是学生。

9#
发表于 2004-5-5 12:18 | 只看该作者
tyjody 你哪个啊 ?我承认是有广告成分,看我的查点吐血,,不过哪里都有好哪里都有不好的 , 在UK就那么会事咯
10#
发表于 2004-5-6 19:49 | 只看该作者

uk-drug,你的问题好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什么叫哪个呢?不过我同意你的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

QQ|排行榜|小黑屋|Archiver|UKER.net ( 沪ICP备11021479号-1  

GMT+8, 2025-4-5 00:0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