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投诉及帮助: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英网论坛

查看: 1479|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关于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2-4 0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既然有人指责我在“捣乱”,那好吧,我开一个自己的新贴,供在这里xdjm一起互相交流好了。[em00][em0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顶 踩
2#
 楼主| 发表于 2003-12-4 04:34 | 只看该作者
鄙人不才,但也读书读了十多年了,算是有些经验教训吧。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学习,或曰做学问,最重要的是能够静得心下来,不浮躁,才能一字一句把书读好(说句不好听的话,相对国内的教材而言,这里经济系用的教材里面几乎没有一句废话)。在这点上,求知、好学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把书要读懂读透是一个非常艰苦的,长时间的过程。听说的经济系最NB的Juuso Valimaki教授当年做学生的时候就把Mas-Connell的《Microeconomic Theory》读了15遍,(很可惜如今finance and economics的同学已经不用难度这么高的教材了,要不,某人对finance的理解会比现在要好一些)。但是,据说Juuso Valimaki教授自己承认,他把这本bible完全弄懂是在他做了老师之后,因为要教学生,要回答很多为什么,why and how,这样的“低层次”的问题。这样子就必须把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定理/推论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弄清楚。

对于做学生的,尤其像是大部分MSc,一年的时间太匆忙以至没有太多的时间去exploit书本的每一句话。现实的说,对于MSc,考好试获得学位就万事大吉了。但是,如果想要学东西,这样是不够的。

考试考过了,并不一定表示你真懂了。这是考试客观的规律造成的。而且,对于学习经济学、金融学或者管理学,甚至其他学科,知道了几条公式/定理(或者根本就没有懂,只是国内应试教育的习惯,把这些公式定理背了下来)不等于懂了这些知识。要懂,必须知道这些东西的来龙去脉。每一个公式/定理,他们都是在一定的前提假设下建立的,忽略了这些东西,公式/定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再把他们应用出来的时候,就可能不对了。所以,在学习上,要经常问自己为什么!!不要记住了某条式子就欢呼雀跃——老子天下第一。如果说来说去都只是抛书包,抛来抛去都只有艰深的术语/公式的话,那么这些都可以说是花里胡哨的表面文章。一个人应该用最显浅易懂的方式来告诉大家(因为这世上更多的是非专业人士),让大家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西方本科生的课程比研究生课程对老师的要求还要高!!

听说,经济系有很多老师做finance,不管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证分析都是很强的。某人可以把你的理解和小眼睛以及我的理解一起提交过去请教老师吧。他们应该有资格回答这些问题的。但是,问题的关键除了那几条公式以外,这种孤立的静止的看问题的学习方法就…… (某人提到的那些金融学的概念思维全部在经济学思维里面的,如果还是不以为然,Waterstone's有一本小读物,书名好像叫《think in an economic way》的,可以参阅一下,令你开窍。)

有句西谚:“魔鬼藏于细节中”。与大家共勉。在这件事情上,我已经花了很多时间了,再弄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在此于众xdjm别过。

请呀~~~~~~~~~~~~~~~~~~~
3#
 楼主| 发表于 2003-12-4 04:44 | 只看该作者
最后,补充一句:“知之为知知,不知为不知”。人不是万能的,不懂了也没有什么好羞耻的。要不,怎么会有“不耻下问”一说。
4#
发表于 2003-12-4 05:16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前一个关于经济问题争论的帖子,以及楼竹的帖子,偶从一个非经济专业人的角度来说,觉得主角应该冷静一点的.

学术的问题本来就是应该对事不对人的,为一个观点争论的面红耳赤而赤,吵得不可开交那是没什么的;坦白的说,个人认为还应该去支持的.争累了,下碗面去,吃完了,接着上.但总觉得不应该牵涉任何对个人的攻击和谩骂.不应该为讨论,争论话题而丢失了自己的气度和风度.试想你用令人信服的论断证明你的观点,让你的"反方"有所得,有所学;那不是来的更过瘾,更酣畅淋漓吗?

谢谢........

5#
发表于 2003-12-4 10:47 | 只看该作者
pfpf........
6#
发表于 2003-12-4 05:17 | 只看该作者
你写的东西不错啊!

虽然我不是学金融或经济的,但也知道很多有理工科背景的人进入了金融领域
搞出了很多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所以学科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We are taught to fbreak apart the world, which make things more managable, however, we can no langer see the whole world. What a pity!

所以我看了你上面说的话,就顶一下咯!
7#
发表于 2003-12-4 04:59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DEMO在2003-12-3 20:44:00的发言:
最后,补充一句:“知之为知知,不知为不知”。人不是万能的,不懂了也没有什么好羞耻的。要不,怎么会有“不耻下问”一说。


做人的道理!同意!
8#
发表于 2003-12-4 06:16 | 只看该作者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
发表于 2003-12-4 06:2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没时间温故呀。我的作业都来不及完成。感觉学的真是乱七八糟。写完了ESSAY就感觉这门课根没学一样。现在终于明白什么是MSC了,就是对这个学科每个部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这个专业的研究的大体方向。可以说很有收获,也可以说是毫无收获。
10#
发表于 2003-12-4 06:36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上mm的话
11#
 楼主| 发表于 2003-12-4 08:56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Irene8012在2003-12-3 22:27:00的发言:
现在没时间温故呀。我的作业都来不及完成。感觉学的真是乱七八糟。写完了ESSAY就感觉这门课根没学一样。现在终于明白什么是MSC了,就是对这个学科每个部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这个专业的研究的大体方向。可以说很有收获,也可以说是毫无收获。


Language Barrier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比别人付出要多的了

加油!
12#
发表于 2003-12-4 10:04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你们的帖子震得很感动,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学到更多知识,相信共同进步这句话!欣赏楼主的敬业精神和严谨态度~~

13#
 楼主| 发表于 2003-12-4 08:54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CEDC49在2003-12-3 21:16:00的发言:
看了前一个关于经济问题争论的帖子,以及楼竹的帖子,偶从一个非经济专业人的角度来说,觉得主角应该冷静一点的.

学术的问题本来就是应该对事不对人的,为一个观点争论的面红耳赤而赤,吵得不可开交那是没什么的;坦白的说,个人认为还应该去支持的.争累了,下碗面去,吃完了,接着上.但总觉得不应该牵涉任何对个人的攻击和谩骂.不应该为讨论,争论话题而丢失了自己的气度和风度.试想你用令人信服的论断证明你的观点,让你的"反方"有所得,有所学;那不是来的更过瘾,更酣畅淋漓吗?

谢谢........


兄弟你说得太对了。我想,这坛子上的争论大多都是对事不对人。你从小眼睛的回答里面,你看出他的态度是很严谨的,要表达的论点都是经过考证的,连书本的页码都标了出来,没有半句信口开河。我想,这点对于我们这些不是学fanace的人,如果有兴趣了,一样看去参阅,并且从中学到不少。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很好的治学、做人的态度。

还有,争论不是谩骂。有些东西就算不从技术的层面论述,逻辑方面也要严谨——不光理工科的学生有严谨的逻辑,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也一样要有。只要逻辑混乱,那么就会表述不清——那样子,就算非专业人士也可以评论,痛打(学术上)一番。

不知你可以为然??

谢谢交流。
14#
 楼主| 发表于 2003-12-4 09:08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ttpig在2003-12-3 21:17:00的发言:
你写的东西不错啊!

虽然我不是学金融或经济的,但也知道很多有理工科背景的人进入了金融领域
搞出了很多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所以学科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所以我看了你上面说的话,就顶一下咯!


呵呵……一般理工科背景的人进入经济学或者金融学,他们大多数都在很技术的层面上,做methodology的,那是他们的优势。今年炸药奖又给了做Methodology的人,算是给了他们很多盼头和鼓励。

一般来说,他们的intuition是不够科班出身的那些同行的。他们也清楚知道。不过,他们也没有觉得什么不妥——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嘛
15#
发表于 2003-12-4 10:11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bety227在2003-12-4 2:04:00的发言:
看了你们的帖子震得很感动,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学到更多知识,相信共同进步这句话!欣赏楼主的敬业精神和严谨态度~~


感动就要再多说几句
介绍些学习经验什么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

QQ|排行榜|小黑屋|Archiver|UKER.net ( 沪ICP备11021479号-1  

GMT+8, 2024-11-16 14:1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