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投诉及帮助: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英网论坛

查看: 9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丘成桐给国内基础教育泼冷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1-17 1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比美国学生扎实”是自我麻醉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观点被普遍认同:中国学生的数理化成绩要比同龄的美国孩子好,中国学生基础知识要扎实得多,只是创新能力差一些。


  11月5日,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对这种观点毫不客气地泼了瓢冷水:“这都是多少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


  丘成桐是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道出此言的,此前,他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举办的“21世纪的计算”论坛上做了演讲,北京高校有2500多名爱好计算的学生聆听了他的演讲。


  丘是被公认为是近1/4世纪里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在29岁时就攻克几何学上的难题“卡比拉猜想”,轰动国际数学界,因此在1982年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他迄今惟一获得该奖的华人。


  “美国最好的学生真是好得不得了。”丘成桐说,应该这样比较,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能进他所就职的哈佛大学的学生都应该是这两个国家最好的学生。而两类最优秀的人相比,美国学生的基础知识绝对不会逊色于中国学生,相反是要强很多。


  教育界和社会上还有这种说法,认为中国的中小学生要比美国的学生数理化知识学得多,比如,在某个年龄段,中国孩子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已经学得滚瓜烂熟,但美国孩子加减法还做得磕磕绊绊。


  “这也是错的,在美国比较好的中小学校里,中国学生念的功课,他们也都是要学的,而且学得很灵活,绝对不是像中国那样填鸭式地教。一些好的学校,十一、十二年级学生的微积分已经做得非常漂亮,但听说国内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学微积分。”


  丘成桐在很多场合都举过这几个例子,几个来自国内一顶尖大学的学生找到丘先生,求教一个几何方面的问题。丘成桐感到很奇怪,他们问的是一个微分几何方面的古典问题,是学生们在读本科时就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还能说中国学生比国外学生学得好吗?”


  还有一次,也是北京某著名大学的博士申请到哈佛作研究。“一看他的论文,我吓了一跳,程度低得一塌糊涂!坦白讲,还不如一些大学的硕士生。”丘成桐多次用这些例子提醒,不能再对国内的教育盲目乐观。


  学生们在听了丘成桐的学术演讲后,都希望他谈谈怎样才能成为数学大师。丘先生回答:“我研究了30多年数学,对自己在数学基础上要求很严,希望能够尽量将自己的基础打好。打好基础才能游刃有余。”


 

  ■你说我说


  也有人不同意丘成桐的观点,“国内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孩子多厉害呀,连着多年占据金牌霸主的地位。美国孩子能行吗?”


  其实这些讨论已经出现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当时就有学界专家告诫,别被“奥赛”的光环蒙蔽。中国之所以能在数学“奥赛”上年年丰收,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选手都是层层选拔的,并在赛前经过了严格的强化训练。在国外,参加“奥赛”是自由的,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组织得这么好。在我国,各种“奥赛”都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痕迹,不再是培养兴趣的活动。


  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获得数学博士的陈先生说,他非常同意丘先生的观点。陈先生本人赴美留学之前在国内一所高校执教多年,“海归”后又在一家跨国公司负责和国内教育界打交道,他的一双儿女正在接受美国的教育。


  陈先生说,国内学生学的都是书本上的“死知识”,根本不会灵活运用,即便学再多的知识也是无用的。“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基础知识的概念?重要的不是会背书本上的知识点,而是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的教育不看重会背多少公式,而是会用多少公式”。


  “我的知识结构注定我在很多方面都比我的美国同学差,或许在一些考试方面我能考出不错的成绩,但要谈到创新,或者是设计什么新东西,我和他们有相当的差距。其实应该这样考虑这个问题,只有很好地把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有创新。这说明创新能力强的美国孩子,基础知识是掌握得非常好的。我们对基础知识这个概念可能也有误解,认为基础知识就是掌握的书本知识有多少,其实基础知识应该包括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陈先生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

QQ|排行榜|小黑屋|Archiver|UKER.net ( 沪ICP备11021479号-1  

GMT+8, 2024-11-25 23:5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