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投诉及帮助: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英网论坛

查看: 308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专生破格录取直接读LLM的样本——个人陈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3-10-30 0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一个法律专业大专生的个人陈述,其实没有多少工作经验,申请时保守起见,写了postgraduate diploma/LLM都可以接受,结果几所大学都破格直接录取读LLM。我把他的个人陈述也转到这里,也给UKER的XDJM们参考。

这里放出中文件,已经做过必要的技术处理,改做我自己的名字,给大家参考和讨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顶 踩
7#
 楼主| 发表于 2003-11-5 23:44 | 只看该作者
当时选了同专业既有Master也有PgDip的学校,填的时候两个都写,在Master后写了一个(preferred)。

这篇PS一字未抄,有思想,有事实,这是它的优点。尽管比较长,但在外国教授复习完无数篇雷同的PS之后,可能起了一点调剂作用,破格录取直接读LLM。
6#
 楼主| 发表于 2003-11-5 23:06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popo在2003-11-5 14:15:00的发言:
PS有什么可能那么长啊????  外国的教授哪里耐烦看???

很多关于PS的建议都是短小精悍的啊   通常一页A4纸就够了啊   

这贴值得质疑哦


真实性放心,只是现在看看还是很多地方值得改,比如比较长。
5#
发表于 2003-11-5 22:15 | 只看该作者
PS有什么可能那么长啊????  外国的教授哪里耐烦看???

很多关于PS的建议都是短小精悍的啊   通常一页A4纸就够了啊   

这贴值得质疑哦
4#
 楼主| 发表于 2003-10-30 22:52 | 只看该作者
最好高手们再一起改一改,好做的更精一点。也给大家做个参照,哪些是没必要写的,总结一下经验以及需要弥补的地方。
3#
发表于 2003-10-30 22:26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帮你顶~~~
2#
 楼主| 发表于 2003-10-30 06:51 | 只看该作者
请大家一起讨论修改,让它能成为范本帮助其他朋友打开思路。

个人陈述

我一直这么认为:良性社会是充满竞争并且有序的社会,.要想社会走上良性轨道,惟有法律才能担此神圣之使命.这就是我从小就喜欢法律的原因。我的家乡——浙江温州,市场经济异常发达,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曾经一度是全国的楷模。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它从原来的鼎胜走向现在的逐步衰落,一点一滴我都看在眼里。究其原因主要是那里正处于改革开放阶段,完善的市场经济尚未形成,因此竞争是无序的竞争,所以那里步入衰败也是一种必然的衰败。这是我的家乡,我不愿失去它往日的辉煌。重振家乡经济是我的愿望.,我们必须通过法律手段变无序为有序,才能使其恢复生机。在我的求学之路上,我将喜欢转化为追寻,很荣幸在1997年9月我终于成为了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三年的大学学习,我对它的喜欢已上升为热爱,热爱是基于我对他的深入理解。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主修了法学专业的各门课程,九七——九八学年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学院一等奖学金,学院安排的课程渐渐无法满足我的需要。我开始阅读各类法学原著和外国法译丛。如:《论法的精神》、《犯罪与刑罚》等。大量的阅读使我深陷在法律知识的海洋中,成了法律帝国的臣民。圣人孔子说“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对法律真谛的追寻,让我享受到了无尽的快乐,我开始设想应该把这种快乐与他人共享,我找了系里最优秀的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志同者,道合也”,学生法学研讨小组很快就成立了。小组每周召开一次讨论会,一个思想与另一个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产生了智慧的火花,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分享到了快乐,也将自己的快乐与别人共享,为了让这些智慧的火花常亮,我们请来了系里的老师作指导,以论文的形式将这些火花记载下来。小组成立一周年时,我们将这些火花付锌成册编成学生法学论文集,每位小组成员都激动的留下泪水。同时,我们小组代表学院参加温州市高校法律知识竞赛,经过我们的团队努力,以优异成绩夺得第一名。1998年暑期,我和其它几位高年级的同学,组织了温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用我们所学知识,为家乡人民服务。我们在温州市广播电台开辟了专门反映大学生活的“青春新干线”栏目,同温州市科协合作开展’98苍南大学生科技采风行,将一些科普资料和科学知识送到农村。另外,我们组织了“邮电杯”苍南大学生形象风采大赛,这次大赛耗时四个月,投入经费十多万,全面反映苍南大学生综合素质,ZF##被过滤##纷纷到场祝贺,决赛实况在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的主流价值必然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向。中国社会普遍认为高学历等同于高能力。我是三年制大专生,在法律知识上我认为我绝对不比本科生逊色,但是参加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一些好的用人单位的起点学历都是本科。我最理想的职业是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我要找到好的导师,我要步入优秀学府,我必须花一部分时间在学历取得上。刚进入大学时,我给自己立下一个目标,在毕业之前,通过自学取得本科WP,也就是说我要用三年的时间读完本该需要四年的本科课程,结果我实现了。“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给自己设立目标,实现目标,肯定自己,增强信心”,这就是我的大学生活。对于自己的事业,我是如此的尽心用力,对于别人,我觉得也应该是同样。人是社会中的人,我们的一切取之于社会,同样我们也应该回报社会,只有这样权利义务才会平等。我们应该有一颗公益之心,1998年我从一等奖学金中拿出六百元捐给希望工程,为此浙江省青年成才基金会给颁发了证书。我是学院青年自愿者服务队的成员,平时利用休息日看望聋哑学校的儿童,在1999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专门为聋哑儿童表演幽默小品。同寝室同学生活上有困难,能够在经济上给予支持的,我都尽可能去帮助。

除了学校的学习外,我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花在其它高校报告厅、自修室和校园的公共文化场所。我一直认为,环境是塑造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记得一位哲人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会翘起一个地球”。我觉得,即使是再普通的一个学生,给他一所名牌大学,他成为优秀人才的机率要大得多。因为环境中的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而且不同的文化环境会造就不同风格的人才。对多元文化的接触不仅能开阔眼界,而且能在不断的比较中的最合适自身发展的环境。正是这么一种思路的引导,大学三年我几乎跑遍了浙江省的各大高校,每到一处我都会认真观察仔细体会,小到海报设计,大到学生会体制,从中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找到的东西。我常去反思各个学校之间的不同,思考的结果验证了我前面的观点。不仅是不同的学校塑造了不同的人才,就是连学生的穿着,用词,甚至走路的样子也会因校而异。有一次,我刚走进温州大学的校门就被门卫拦住,要求填写来访单。后来我问他“学校有一万多人,从哪里看出我不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他的回答让我十分惊讶,“因为你的气质不像。”这可能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吧。所以我希望通过出国留学,得到著名法学院的熏陶。

去年,我大学毕业,由于学院教授的极力推荐,我被浙江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

QQ|排行榜|小黑屋|Archiver|UKER.net ( 沪ICP备11021479号-1  

GMT+8, 2025-4-29 21:1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