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介绍一下这种酒。
根据记载,Buckfast最初其实是一种药酒。
1880年,一群来自法国的(花)和尚在Buckfast修道院定居下来,此后他们根据一种法国的古老配方来酿制并贩卖这种酒。
到了1920年,每年销售1400瓶,其中500瓶是在当地售卖,剩余的通过邮寄售卖。
那个时代就深谙江浙沪包邮之道,放在现在早就成了网红了。
话说:他们当时的广告是Three small glasses a day,for good health and lively blood。一天三小杯,活血又健康。
到了1927年,修道院的卖酒资质过期了。
刚好有个大城市伦敦来的葡萄酒经销商参观了修道院,喝多了跟院长唠嗑时候说:哎,这酒这么好不能停卖啊。要不这样吧,你们接着酿,我来帮你们卖。
院长想:这感情好,一院老小全得靠卖酒吃饭呢。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同时为了打通销路,他们改良了一下配方,把之前浓烈的口感改的相对柔顺了一点。
自从改良以后,销量蹭蹭的上去了,加上价格便宜,Buckfast受到了英国和爱尔兰的年轻人,尤其是工人阶级的热烈欢迎。
Buckfast酒精度大约为15度左右,添加了相对大量的咖啡因。
除了拥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名字,比如“what the hell you are looking at”(你到底在看啥),坊间还盛传着关于它的一句口号“Buckfast gets you fucked fast”。
咖啡因+酒精非常霸道,酒量再好的人,喝两瓶也必倒无疑。
因此喝完之后,大脑会完全一片空白,根本回忆不出当时的事情,形成一种完全断片的状态。
一些独立研究称,英国版绿瓶包装buckfast咖啡因含量相当于六杯过滤咖啡或者八罐可乐的含量,每一滴中的咖啡因含量甚至超过红牛,达到每100毫升30毫克。
年轻的荷尔蒙、酒精再加上咖啡因,这这是各种社会事故产生的最佳成分组合。
优姐始终坚信:和平年代没有战争,还能放倒人的地方,在酒桌。于是无数人都渴望喝最烈的酒,给自己加加分。
我们都知道苏格兰人是以能喝擅饮闻名,而格拉斯哥被视为犯罪率最高和足球流氓盛产之地(其实也还好),Neds也由此诞生。
所谓Neds是指一群没事就穿着运动装在街上瞎晃悠的青年人,他们贫穷不务正业每天作死葛优瘫,借着酒精和毒品做一些危害社会秩序的暴力犯罪活动,而Buckfast被认为是罪魁祸首。
BBC曾对这个焦点话题做过专访,研究显示,2006-2009年间,共有5638起犯罪报告中提到了Buckfast,平均每天三件,十分之一的事件为暴力事件。
因为Neds们制造暴力犯罪并饮用Buckfast,当地出现了Buckfast应该为罪案负责的说法。
“都是Buckie让我这么干的”已经成为了格拉斯哥审案时的经典辩词。
Catherine Stihler,苏格兰工党议员说:Buckfast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难以言说的痛苦。
基于此,一些政府人员和社会活动家认为这个酒是造成高犯罪率的罪魁祸首,他们不止一次的去找修道院和经销商聊要求减少甚至停止这种酒精饮料。
然而,这一系列数据和举措并未奏效,苏格兰小青年们和经销商们根本不买账,反而起到了宣传的作用,Buckfast的销量蹭蹭的上去了。
直到2013年,因为政客的骚扰太严重,修道院一言不合把政府衙门给告了,说你这是看洒家卖的酒便宜,卖给的都是穷苦的群众,就说咱们都不是好人,这简直是歧视!!
结果,竟然,胜诉了!
法院判决政府部门派代表给老和尚们道歉。
至今,Buckfast依然在苏格兰和爱尔兰大行其道,偶尔腐国碰到一两个苏格兰人,时不时地也会调侃一下坊间口号“Buckfast gets you fucked fast”。
但是,作为一个非正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五好青年和正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四无少女,我必须摸着良心说一句,断片失身莫怪酒,尽在一颗撩骚的心。
没别的说的,今晚,我要喝10瓶!
不喝他你永远不知道你错过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