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投诉及帮助: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英网论坛

查看: 5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中国成为“著名经济学家”的十大秘诀(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6-22 0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出处:摘自一个介绍诺贝尔经济学奖作品的网站 本人淫浸经济学界久矣,自知资质不才,难成此器,但久与众多经济学家交好,细心揣摩,悟出若干道理,并与诸公切磋再三,汇成十大秘诀,并不吝公诸大众。凡有志于成为经济学家的社会各界人士,只需中等以上智力,吃苦耐劳,相信“宝剑锋从奇计出,梅花香自巧招来”者,均可择其善者而仿之,久而久之,侧离经济学家不远矣。

以夷制中法  此法亦称“洋学位法”,是终南捷径之一。具体的操作流程是,在中国的大学里读本科,将10%功夫搞好功课,将90%时光去考TOFEL、GRE,在字母中煎敖数载之后,终有见云开天之日,于是意气风发越洋而去(多半是美国);在外面,用30%时光重新学英语ABC、用30%的功夫挣口粮,再用30%的功夫学数学,用10%的时光恋爱。不久正果修成,脑袋中装满“方程”和“模型”,口袋里装着绿卡和少量的美金,于是一种新神圣棗曰“打狗脱”(Doctor)或曰“皮儿取帝”(Ph.D)便告出炉。  “打狗脱”们是些什么样的神圣?他们门第高贵,对数学工具极其熟练,能将“关公战秦琼”的可行性和“加州的草鱼市场上是否存在种族歧视”用十页以上的数学公式演绎出来。由于普通人和一般财经学生实在不懂他们的语言,他们也就更易成为最神秘、也最受景仰的一群。一般来说,这是这个时代最让人觉得象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固然,他们可能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他们对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和困境没有足够的功夫去分析棗那是低层次的活儿,不够理论深度。因为洋学位的背后是美利坚经济的天下无敌,是洋宗师“诺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巨无霸牌子,或者至少自家宗师也与诺家沾上点儿关系,所以土派们不得不仰视之、畏惧之。他们挟洋风、闯学海,扬名立万,黄道、黑道、红道,均能通吃到底,无不膺服。  不过据内部消息,也就是打狗脱们的宗师和少数圈内的异己分子所言,他们也就是对医生讲政治、对政客讲文学的手法,要与在西方经济学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美国打狗脱比,还真难于入流,他们的时髦的经济学专著,以“来料加工”型居多,其构架是:“西方经济学或美国经济学的观点”十“中国的经济生活材料”十“体会性或感想类结论”。毕竟,他们身在中国的时间太少,了解中国的情况难于深入,刻苦时主要考虑“托福”,因此他们对国情的无知往往受到善意的容忍。但从表相来看,他们对西方经济学知之多矣,视野开阔、观点新颖、影响很大,仿外经济学、组合经济学也就俨然是正宗的新经济学了。所以,这一法儿,对立志成为经济学家的人士,必须明此“苦海有边”至理,潜心背字母,巧妙安排,则正果不远。

傍大款法  傍大款之法需讲究艺术性,否则就易附人俗流。具体来说,傍大款可细分为“绑大款”和“帮大款”两类,手法不同,效果一样。 盖大款者,有钱之公司也,他们天生有一种对经济学家的需要:搞好企业形象,装出几分儒雅风度,显出总经理或董事长独具慧眼,修养深厚,也凸现出该公司发展战略稳健,足可信赖,做生意也就容易得多了。故他们乐于用钞票买名声,不时地捐个款、建个什么基金、组织些发展战略研讨会或高层研讨会,弄个课题关注一下国计民生,或者就自己的发展问计于经济学家,如此等等。  穿插于此中、活跃于此中的是那些经济学家和准经济学家,他们有时充先知,有时是策划人,有时是会计,总之一个原则是充实自己,也“传道授业解惑”于他人,各取所需,各遂所愿。高明的经济学家,面对众多大小企业,时而绑之,并让他们舒舒服服不叫痛;时而帮之,只要药吃不死人,不妨多开它几副。长此以往,他在经济界的名气越来越大,顾问越做越多。据京城某杂志说,目前有几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在上百家公司中泡顾问聚财,他们所信仰的,叫作“玩世经济学”,不讲逻辑、不着本质、不顾事实,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地作文发言,将经济学作为一门显学的好处,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傍大款之法,属一种“曲线救国”之术。盖有了钱,就能出版专著,就能结交更多的商界大款,就能更多地结识媒体并把持媒体,当然也使自己在学术评比、职称评定中更有经济基础棗总之是更加长袖善舞。当然,初出道的准经济学家走此道可能就难些,但不要紧,只需从小做起,持之以恒,势必收入与名气共长,前途光明。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大款被傍被绑,其付出的钞票通常是国家的,决策者一般不会心痛,而名誉是自家的,用钞票赚之,多多益善,因此,经济学家不用发愁此路不畅,这是后进者不可不知的。

数学玄学法  要一概否认经济学的数学化倾向,恐怕不大公允,但数学泛滥现象,的确令人心忧。数学而成为玄学,也成了某些人士的专利,他们利用自己熟练的数学工具,营造一些“贵族味”,俨然精英中的精英,他们惯于将一些本来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的问题,用一大串的数学公式推导,故弄玄虚,及至出现上文所说到的无稽之论,玄言惑众。  这种说法是一些业内人士的怨言。本人只不过实录以反映数学玄学法的威力所在。盖在多年文理相隔之后,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框架下,真正懂数学又懂经济学的人太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顶 踩
2#
发表于 2004-6-22 03:14 | 只看该作者

(补充)

占山为王法   盖今日谁最有知识?曰博导、硕导,曰院长、系主任、所长,曰主编、总编。于是有志之士当尽力为之,抢占了这些岗位,就成功了百分之九十。   按今日之体制,博士点、硕士点是个聚宝盆。学校靠它树名气、挣外快。一旦缺少真正高水平的鸿儒硕耆,学校比你急。学校必想尽一切办法扶持你,拉你入队,助你成名。因此,己有博点、硕点的地方须看断层是否存在,这是你能否快捷成为博导、硕导的关键之所在。如果你是廖化先生,生在蜀国,那就是有幸了,只须上下左右打点关系而已,必有分得一杯羹之机会。笔者亲见京城两所著名大学,有多达五个经济学二级专业博士点,新近出炉一批博导,四十至五十年纪,有靠两本资料汇编而成的专著而上的,有博士毕业不过几年的(勤奋好学读博至四十五岁以上),有靠在自家园地里发了几篇宏论的。不一而足,绝对真实。   如果不是这样也不打紧,信息时代,关键是要敏于观察,细心发现,盖中国硕、博点日益增多,大学也不少,财经是热门,不愁找不到“断层”。   要是没有博点、硕点、恐怕就难些,不过不也用怕,如今不屜高校、研究所痛感博、硕点的含金量,势必将争“点”当成头等大事,重点攻关,制订三年计划。职称不够,则鼎力相助,文章不够,则以次充好。评审委员会的人士也深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至理,和“以大局为重”的责任感。多一个教授决不会危害社会。教授一多,硕点、博点就如囊中取物了。如此众志成城、胜算极大。更重要的是,必胜信念背后,还有国家宏观背景的强大支持。如今国家处于迅速发展中,各领域均急需资金,能摊到教育方面的往往捉襟见肘。教授薪金不高,国家便将“教授”、“博导”、硕导”作为一种安慰奖发售,使一些“皓首穷经”之士在微薄的物质收入之外,有丰厚的精神收获,因而财政支出就可以大大减少,是为妙计。于是博士生导师由国家遴选改为校方审定。硕、博点设立根据“经济生活之需要”而定,评定高级职称只不过是由校内、系内酌情处理。通常是皆大欢喜,想当初凯恩斯先生只当过讲师,伦敦经济学院只有一名经济学教授。实在是太小家子气了。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热选岗位”?有。如果你身为一份学术刊物的主编。最不济也是个编辑,你就成学术界的无冕之王或一方诸侯了。盖在当今,谁掌握刊物,谁就扼住学界的咽喉。办刊费用是国家的事,用谁的稿子是我的事,生杀大权在我一念中。以此为砝码,广结学界同仁,互换园地,天地宽阔不少,还可以此把握学术方向、制造学术规范,成功地将刊物变成一架职称生产机,或职称零部件生产机。久而久之。人家必敬我畏我,亲我奉我。因为祖国大地,人人要评职称,发不发文章,关乎大众福祉,其中意味深远,不可不知。   当然,更高级一点就是弄个院长、主任、所长干他几年了。如此,头衔日益威严,学术影响飞速扩大。如今时髦“专业”改称“系”、“系”升“学院”、“学院”改“大学”,于是平地官升一到两级,增加了不少学术官僚,加上轮流坐庄,不用发愁没有机会。不过这就更需要“功夫在诗外”的功夫,多一点左右逢源,少一点“皓首穷经”了。   总的来说,“占山为王”之法,难度甚大,登堂入室也最正宗,能最终成功的、不是袅雄,至少也是半个豪杰。有志于此者,不妨细心体味,必有所获,而且此法各专业均通用,唯稍加变化而已。   …… 官学一体法   在中国,官拥有绝对的权威和绝对的真理,一方面,你的理儿无论多么精致、多么经得起实践考验,要是没跟官拉上关系,也只是歪理,至多算个旁门;但一旦与官结盟,则“一加一等于二”这样的原理就成了行动纲领,成为重要原则,是指导改革的重要文件了。因此,官学一体法也就成了登龙术。   具体来说,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不少领导其实不太懂经济,方法之一是重新学,真学或假学;方法之二是称自己与经济家有密切交往,他们都是自己的高参,方法之三是不时地借经济学家之手炮制点理论泡沫,“纲要”、“战略”不断出台。这种需求的哄抬,导致经济学界名流受到众星拱月的礼遇,更使不少新的经济学家产生。   官味经济学家以这些方法开展工作:一是有中央各部委会议文件、工作报告起草时,人大有法规起草时,尽最大的力气,通过各种渠道挤进去,旁听一下,或者分到几段来写,这些体制内的GWY怕干的事儿,于他们是不可多得的“香饽饽”。回来之后,便向新闻界宣称自己参与了最高层决策,是最高层的智囊,乃至是“×××改革理论之父”。例如,初级阶段的理论、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重组等理念。虽然是千百万人的实践和无数理论家的贡献,并最终由政治机器予以认可,但他不妨称自己在其中起了核心作用,是首创者。由于那些半真半假的经历,人们也不敢质疑其虚。二是活跃于诸侯之间。如今,地方诸侯实力强劲,务虚成为一种时髦,具有经济学名望的人士,堪当为省、市、地、县领导出谋划策,他们利用自己的盛名和关系,在京跑“部”,在外招商,下“地”讲道,不亦乐乎。由于他们能熟练地将媒体影响力、经济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

QQ|排行榜|小黑屋|Archiver|UKER.net ( 沪ICP备11021479号-1  

GMT+8, 2025-1-8 05:2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