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投诉及帮助: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英网论坛

查看: 8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情杂文] 韩良忠—山东昌邑市的骄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29 0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山东潍坊昌邑华达集团的大名,我自然早已耳熟能详了,但是,对于昌邑华达集团创始人韩良忠先生的个人经历,我却是所知甚少。只是在读过青年思想家06期光彩近推出的长篇传记文学《先做人后经商》一书之后,我才算真正弄清了昌邑华达集团的创业经过,并对韩良忠这位传奇的下岗工人企业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当然,通过韩良忠先生的个人传记,我看到的还决不仅仅只是一位下岗工人企业家个人的创业史,更重要的,我同时也看到了中国当代下岗工人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进而真切把握到我们这个时代变迁的脉搏。                                                                    

韩良忠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山东汉子,他生于山东昌邑柳疃镇的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里,长于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的年代;他没有显赫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是清一色的工人。在韩良忠的身上,中国工人传统的优秀素质,他有;中国工人尚不具备的优秀素质,他同样有——前者属血脉相传,后者则得自于生活的直接传授。毋庸置疑,韩良忠是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走上社会的,当时的农村政策既为广大工人的生存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生活来源,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即便是心智过人、天生拥有商业头脑的韩良忠,也不得不在“一大二公”的夹缝中求生存,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寻找着致富的契机。正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韩良忠抱着一个工人淳朴的生活理念,他第一个尝试打破“大锅饭”,在纺织厂内率先实行小段包干、统筹安排、统一分配……。这些“第一”在今天看来固然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无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它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聪明灵活的头脑,同时更需要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第一”的历练,就不会催生出韩良忠逐渐成熟的企业理念,就不会有后来闻名遐迩的下岗企业家韩良忠,当然也更不会有今天的华达集团了!      
 作为一位下岗企业家,应该说韩良忠取得的成就是非常骄人的,时至今日,他名下的华达集团已经拥有两个工业园区,下辖十几个合资和全资子公司,总资产高达25亿元——仅2008年一年,华达集团即已完成收入72亿元,出口创汇2.2亿美元,实现利税2.7亿元。列出这样一个成绩表来,不仅是为了证实华达集团已经取得的业绩,同时也是为了引发我们对于韩良忠个人成功之路的思考。历数韩良忠走过的创业历程,我们能够发现他极善于把握人生中遇到的各种机遇——从首创“一个倒闭亏损的厂子”,到勇敢挑起重任,再到不计一时得失、毅然率领员工在转产中突围,韩良忠每次总能审时度势,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及时理解、消化最贴近下岗的各种政策,并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硬是从自己处身的穷乡僻壤中开辟出一条宽阔的乡间大道来。正如传记所说的那样,齐鲁商人道德文化的精髓在韩良忠的血液里流淌,这使韩良忠对外能够恪守诚信原则,对内善以真情打动人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意识方面,韩良忠堪称“先知先觉”;在行动方面,他也同样无愧于“先行者”的称谓。
     10年间,韩良忠的生意加速度发展,但快速并不意味着虚空,他实在的性格成就了实在的生意,所谓商道即人道,“赚钱不是最终的目的,身为柳瞳人,做一点实事,开拓出一个完善的市场,这是我近些年的目标。”在繁忙的工地现场,在吊车的轰鸣声中,韩良忠造福家乡的理想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

QQ|排行榜|小黑屋|Archiver|UKER.net ( 沪ICP备11021479号-1  

GMT+8, 2024-6-15 05:5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