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要倡导教育家办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杨福家教授当属这样的教育家。74岁的杨福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第一位以玻尔命名的物理学教授,他曾担任5年的复旦大学校长,2001年起至今担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成为出任英国名校校长的第一位中国人。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温总理曾经就教育问题不仅和他当面座谈,还亲自给他写过3封书信。
温总理:我当时给杨福家写了一封信,我亲自写了一封信。我说你什么时候到北京来的时候给我打个电话,我约你到办公室谈一谈。
这是温家宝总理2006年11月21日在中南海召开座谈会时说过的一段话,总理提到的那封信,写于2006年4月。此后的4年里,总理在自己的办公室见过杨福家,并且先后还写了两封信,无论是信件还是面谈,都和教育有关。杨福家说,温总理写给他的三封亲笔信,至今都平平整整地保存在上海的家里。
杨福家:总理每次都是用毛笔写的亲笔信,能感到总理对我们知识分子的尊重。
一位是共和国的总理,一位是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校长,鲜为人知的是,两人的交往缘于杨福家2006年1月的一篇文章。
杨福家:06年的年初,瑞士开达沃斯会议,希望我写一篇文章,关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的问题。05年12月,总理访问法国,报纸上有报道的,《china daily》上面登了总理一句话,“经济上的交换是暂时的,而文化上的、教育上的交流是有非常长远影响的,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交流,其重要性远超过买130架飞机。”所以我就把这话就在文章里加进去了。后来这文章寄给我两本,一本是希望我转给温总理的。转过去的同时,我也附了一本我的书,关于教育的。
3个月后,杨福家就收到了温总理的第一封亲笔信,在回信中他和总理相约,6月上旬,他会去北京。
温总理:他说作为知识分子不求什么,就求领导的一个信任。我呢,就跟大家讲,我信任大家。
2006年6月5日杨福家到北京开院士大会,当天下午,他和温总理如约见面。
杨福家:去了是到他的书房,他从里面跑出来说:福家,你来了,我昨天是从内蒙回来的,今天上午参加你们院士大会,下午时间都给你。讨论完了之后,他一定要送我到门口,我说不要了,您很忙,留步吧。他说,我要散散步嘛。
对4年前的那次见面,74岁的杨福家依然能清晰地回想起当时见总理时的点点滴滴。
记者:那一下午大概持续了多长时间?
杨福家:持续了一个半钟头多一点吧。
记者:大概讨论的中心话题是什么?
杨福家:他向我说他是教育世家,对教育有感情,对教育一直非常关注,也知道当前中国教育有很多问题。因此,他很希望能听听各方面人的意见。这个就是我们交往的开始吧。
4年来,杨福家就中国的教育问题发表过多篇文章,而有一些文章就源于总理的来信。2007年9月14日,温总理在给杨福家的第二封信中说:如何办好大学,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虽然多次谈了些意见,但总觉得工作做得不够,现实问题不少,很愿听听你的建议。收到这封信后,杨福家召集了50位在教育界工作多年的老朋友一起商讨总理提出的问题,并最终由他总结为一篇文章:关于如何办好大学的思考和建议。
文章提出,应制定大学的分类标准,规划各类高校的布局,使各类高校能够各安其位,办出各自特色;要试行“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办学”的管理模式;多位专家还建议从几个省市试点高考改革,考招分开,废除一分定终身。
杨福家:寄给总理以后呢,他看了之后就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就有这样的话:“看了十分高兴,看来下了大功夫的。有更多的人思考这个问题,讨论这个问题,对办好大学必有益处。对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不能停留在议论上头,必须有更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必须有更大的作为。”今年1月11日,向他汇报的时候,题目就是《对教育改革必须有更大的作为》。
在这篇文章中,杨福家认为,发展中国教育,必须进行五个改革:高考制度、评估制度、教育方法与内容、教育结构及教育体制。
杨福家对教育的关注不止限于发表文章,2005年,他在宁波成立了宁波诺丁汉大学,并担任校长。在7月11日宁波诺丁汉大学纯英式的毕业典礼上,200多位学生一一走上主席台向老师鞠躬告别,杨福家对每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殷殷嘱托:毕业了,但学习没有结束,从此你们要为人民、为国家服务,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去试一试,同时他没忘了再叮咛一句:走出校门,一定要讲诚信。而对他自己,他说,是总理让他愿将余生献给教育。
杨福家:不是一点促进,(是)大大促进,使得我更立志要把自己的余生,全部贡献给教育事业,使得中国的教育在世界上有他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