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4日 阴
伦敦
特拉法尔加广场、纳尔逊纪念碑、国家美术馆、水师提督门、皇家骑兵卫队、国宴厅、唐宁街10号(首相宫邸)外交部、财政部、威斯敏斯特教堂、议会大厦、大笨钟、伦敦塔、伦敦桥、大英博物馆、斯坦福德(号称世界最大的书店)
重点是威斯敏斯特教堂、大英博物馆
厉害吧,一天时间把伦敦市内得景点逛完。
飞机稳稳地停了下来,我和小肥羊对望了一下,这就到了啊,好像感觉到不可思议。
下飞机,取行李,到机场的咨询台问路,机场工作人员很热情,给我们一张地铁线路图,指点我们如何坐地铁到酒店,我们找到地铁的自动售票机,买了到酒店的单程票,4镑/人。
因为还没有想到今天的安排,其实应该买“一天票”或者“地铁卡”Oyster卡,这样就会更科学。一日卡one day travelcard,票价是7磅多。如果在伦敦呆一天,这“一天卡”比较适合。Oyster卡有点像香港的八达通,其计费原则是“pay as yougo”,也就是根据你的行程实付付费,计费每天有封顶,也在5-7磅之间。
第二天我们就买了“地铁卡”,每张充值了30磅,其中3镑是押金不能使用,实际能使用的是27镑。最后一天离开英国时可以在机场站退卡。
英国的地铁有百余年的历史,伦敦是世界上最早修建地铁的城市,第一条地铁线在1863年1月10日通车。目前伦敦地铁总长294公里,仅次于纽约地铁,居世界第二,很古朴。
坐上地铁,时间是早上5点半,车上没有人,地铁里很温暖,我和小肥羊还是穿着深圳穿的衣服,现在我们还感觉不到英国的天气,出发之前晚上查到是0度到4度,我还在考虑要不要从行李箱中把大衣拿出来。
车厢开动了,2分钟后到达第一个站,上来一个男子,这个男子的装扮可能就反映了伦敦的天气,他穿着一件黑色唱呢子大衣,戴着毡帽、手套,拿着一把雨伞,这应该是英国男子的标准装束,这让我想起中学的一篇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雨伞上没有雨水,说明外面要下雨,但还没有下。
不断地有人上车,车厢里逐渐装满了人,但是还是异常地安静,大家不是在闭目养神就是在看报纸,现在时间差不多到7点钟,估计是上班时间。
下了地铁,走到地面,这时天还没有完全明亮。地是湿湿地,天是阴阴地。感觉空气中地水已经到了极限,随时大雨就会降临。我们的酒店就在地铁站边上。
到了房间,放下行李,我们来到酒店对面的快餐厅要了2个汉堡包,解决早餐问题,随便计划一下今天的行程,这里的汉堡包好贵,一个要4镑,4快多人民币。
按照功略指示,我们坐地铁来到特拉法尔加广场,这次我们买了地铁的“一日卡”,7镑/人,然后一路走到大笨钟、议会大厦、威斯敏斯特教堂、伦敦眼。
特拉法尔加广场(Trafalgarquare)是英国伦敦最著名的一个广场,是19世纪初纪念著名的特拉法尔加海战尔修建的。1804年法国拿破仑执政后迫使西班牙舰队同他一道渡海进攻英国,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指挥的英国舰队与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在西班牙的特拉法尔加港海面上遭遇,英国舰队以少胜多,使法、西舰队在这场海战中惨败。但当海战胜利结束时,纳尔逊上将因中流弹而牺牲,英国人民尊崇他为英雄。每年10月21日,也是纳尔逊上将牺牲的日子,总有许多人到特拉法尔加广场举行悼念仪式。
在广场中心,竖立着威廉·雷尔顿设计的纪念碑,纪念碑的主体是一根高约56米的圆型石柱,石柱上端立着一尊5米多高的纳尔逊全身戎装的铜像,是用特拉法尔加大海战中缴获的铜炮铸成的,由雕塑家贝利完成。石柱底下是高大的方形石座和多层台阶,石座的四壁镶着纳尔逊生平所指挥的4场著名战役的铜雕;最低一层台阶的四角,安放着4只大铜狮子,这些是埃德温·兰西尔爵士雕塑的。
这座纪念碑修建于1840年至1843年。纪念碑设计得如此之高是因为人们希望它高于附近滑铁卢广场上的约克公爵的37.8米的圆柱。广场边上还有一些其他英国名人的雕像。雄壮的国家美术馆位于广场的北端。
国家美术馆收藏有大量欧洲的油画,是世界上最好的美术馆之一。馆内分为四个厅,按照年代顺序展出。
1991年增建的Sainsbury厅收藏1260至1510年早期文艺复兴作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达·芬奇的“The Virginand Child with Saint Anne and Saint John the Baptist”炭笔素描。
西厅是1510至1600年代文艺复兴全盛时期意大利和日耳曼绘画,其中包括许多巨幅绘画。
1
600至1700年绘画收藏于北厅中,有荷兰、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的绘画,其中有两间伦勃朗专属展室,以及委拉斯盖茨的油画“TheToilet of Venus”。
东厅的1700至1900年代绘画,包含了18、19及20世纪初的威尼斯、法国和英国绘画,风景画是一大特色,也有浪漫派和印象派的许多佳作。
从特拉法尔加广场沿着怀特霍尔大街(whitehall)往南走,一路上很多古老的建筑,感觉很有历史,这里有皇家骑兵卫队、国宴厅、唐宁街10号(首相宫邸)外交部、财政部等等。
海军门:水师提督门是英国伦敦的一座纪念性建筑物,建于1912年。水师提督门位于伦敦西敏寺市中心,连通特拉法加廣場和白金汉宫前的林荫路,因连接旧海军部而得名,又稱作海軍部拱門。门楼在特拉法加广场的西南角,林荫路的东北端。该建筑名为门,实为楼(参见新华门)。在楼内办公的有内阁办公厅和首相策略处。
门楼左右为四层。中间部分下部是五道券门(三道车行,两##被过滤##行),上有一层。
水师提督门是按英王爱德华七世之命建造的,以纪念王母,维多利亚女王。门洞上方有拉丁语铭文:
: ANNO : DECIMO : EDWARDI : SEPTIMI : REGIS :
: VICTORIÆ : REGINÆ : CIVES : GRATISSIMI : MDCCCCX :
意即“王爱德华七世十年:臣民感维多利亚女王之恩而立:1910”。
唐宁街10号 (No 10 Downing Street)建于1680年,18世纪以来为英国历届首相官邸和办公处。唐宁街为17世纪后半叶由唐宁爵士开发建筑的私人住宅街道,后来保留了四所住宅。1733年,英国王将10号辟为首相官邸。11号现为财政大臣官邸,12号是财政大臣的办公室。
唐宁街10号楼内最有名的房间是内阁室,从室内可远眺皇家禁卫军的换岗仪式和圣·詹姆士公园。二战期间,丘吉尔将地下室的一间房间用作餐厅。二楼有早餐厅、国宴厅、书房及第二会客厅.其中最大的为国宴厅。客厅内挂有名贵油画,大部分借自博物馆和画廊。
大笨钟、议会大厦、威斯敏斯特教堂,这三个著名的景点距离十分近。
中国人给大本钟BIGBEN起了一个可爱的外号叫做“大笨钟”。大本钟代表了英国古典文化,是伦敦的标志,也是英国人的骄傲。在以伦敦为背景的电影中,几乎无一例外会出现大本钟的身影。电影《第三十九级台阶》中,男主角用双手吊在大本钟的时针上,跟制造爆炸的歹徒做着殊死搏斗,分针每走一秒都让人心惊胆战。
大本钟位于伦敦西敏寺北端议会大厦98米高的钟塔内,每当议会召开会议的时候,大钟上方的灯就会点亮。一到夜晚,大钟在灯光的照耀下,静静地浮在夜空中,从对岸观望更觉壮观。大本钟有四个钟面,每个钟面各由312块乳白色玻璃镶嵌而成。透过玻璃,时针和分针清晰可见。
负责钟塔工程的人叫做本杰明·霍尔,人们便以他名字的爱称尊称这座时钟塔楼为“大本钟”。最初这个名字只是赋予塔中那座13吨重的大钟,如今却已成为整个塔楼的名字了。
建造之初,英国皇家天文馆就要求大钟每个钟点的第一响准确到误差不超出一秒钟,对于这个带着笨重的机械敲击装置、指针暴露在风吹雨打之中的巨钟来说,这个要求似乎是太苛刻了。不过,最终大本钟还是按照要求建造完毕,并且表现良好。仿照剑桥的大圣玛丽教堂,每个准点敲响的钟声,配合了如下的词句:“愿这个钟头的分分秒秒,上帝导我前行,以主之能,佑吾民平安。”
议会大厦中有很多不起眼的设施,因为背后有趣的故事而被人津津乐道。例如威斯敏斯特厅中的丘吉尔铜像,无论是保守党议员还是游客,都喜欢摸摸他的脚求好运,结果一只脚被磨得光可鉴人。再如下议院中议员席位与旁听席之间的隔离玻璃,据说是因为前首相布莱尔在议会演说时被来自旁听席的鸡蛋袭击而加装的。
议会大厦本来的名字为West MinisterPalace,即威斯敏斯特宫。在1834年的一场大火中,这座宫殿几乎初被毁,只留下了唯一的瓦顶的威斯敏斯特大厅。此后,又花费了几年时间重建成如今的规模。建筑整体为大家所熟知的哥特式、盖有如同针塔般的尖顶,由查尔斯·柏利设计。著名的大本钟就是议会大厦的标志。
英国议会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在威斯敏斯特大厅有两条通道分别通往各自的办公和会议场所。整个议会大厦占地3万平方米,走廊长度共计3公里,共有1100个房间、有100多处楼梯、11个内院。
提示:这里禁止以游览为由进入参观,只可以以旁听审议的形式进去,但要等旁听席空闲才可,在旅游旺季要等到空席位非常费时间。而且,对于随身物品的检查也非常严格。
威斯敏斯特教堂在英国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英国王室专属礼拜堂、1066年以来几乎所有英国国王的加冕教堂、王室婚礼教堂,王室的一切重大仪式都在这里举行。在16-18世纪,威斯敏斯特是与牛津、剑桥齐名的学术中心,英文版的《圣经》就是在这里翻译完成。教堂墓地中埋葬着英国历代国王和历史上各个领域中最杰出的伟人,因此威斯敏斯特教堂也被称为“荣誉的塔尖”。1987年,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建筑风格:
总体来看,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廊柱高大凝重,雕刻精致优美,彩色玻璃华美绚丽,高耸的尖顶、钟楼显得巍峨挺拔,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中的杰作。但经过13-16世纪历代国王的不断改建、扩建,实际上已经成了各种建筑风格的大杂烩。在19世纪的最后一次修整中,设计师大胆拆除了一些非哥特式的构件和艺术作品,使得教堂部分恢复了哥特风格的原貌。
主要看点:
爱德华一世加冕宝座:宝座高踞在教堂祭坛前的高台上,从1301年开始,除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八世外历代的英国国王都是坐在这把椅子上加冕的。宝座下原有一块被称为“命运之石”(Scone)的圣石,它原是苏格兰国王传统的加冕座位,是其权力的象征。1297年,爱德华一世将它带到了伦敦。现在这块石头已送返苏格兰。
亨利七世礼拜堂:位于教堂的后端,建于16世纪,是英国中世纪建筑的代表作品,装饰华丽,其巨大的扇形垂饰和拱顶设计异常大胆和巧妙。周围还有其它很多献给故去国王的礼拜堂,如英国著名的朝圣地圣爱德华礼拜堂、雕饰繁复的亨利五世礼拜堂等。
教堂墓地:有20多位英国国王埋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墓地。后来贵族和教堂执事人员也允许被埋葬在这里。由于英国历史上有很多伟人都被封为贵族,所以这座教堂墓地后来实际埋葬了众多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如牛顿、纳尔逊、丘吉尔、达尔文等,成为名副其实的伟人之墓。在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中,主人公就是在牛顿墓前获得了重要启示。
诗人角:是教堂墓地的一部分。首先被埋葬在这里的文学家是乔叟。乔叟实际上是以王室##被过滤##而非作家的身份获得被埋葬在威斯敏斯特的殊荣,并且他生前也是住在教堂中的。1599年斯宾塞被埋葬在乔叟身边,开创了著名文学家埋葬在乔叟周围的传统,并为那些没有埋葬在这里的诗人设立纪念碑,最终形成了这处最受游客青睐的凭吊之地。埋葬在这里的文学家有狄更斯、##被过滤##、吉卜林等,莎士比亚则拥有自己的纪念碑。在这里几乎可以找到英国文学史上所有巨匠的名字。
无名英雄墓:在教堂西大门内甬道的正中,埋葬着一位一战中牺牲的无名战士,黑色大理石的墓碑上镌刻着著名的墓志铭:无名者最有名。
皇家空军礼拜堂:是为纪念二战中牺牲于不列颠空战中的空军英雄而设立的礼拜堂,礼拜堂的彩色玻璃镶嵌出参战的68个空军中队的徽章。
教堂博物馆:位于修道院的地下礼拜堂中,主要展出历代国王和贵族去世后供凭吊用的雕像。其中最古老的一座是1377年的爱德华三世雕像。
圣徒雕塑:在教堂西门廊上有十幅浮雕人像,是20世纪的10位基督教圣徒,其中包括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中代人赴难的圣科尔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等。
教堂历史:
早在8世纪这里就有一座修道院。1045年英格兰国王“忏悔者”爱德华答应教皇去圣地朝圣却没有去,为了“赎罪”,他应教皇要求在此兴建新的教堂献给圣彼得,因此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真正名称应该是“圣彼得教堂”。1066年教堂建成,和修道院一起供天主教本笃会使用。
教堂建成后不久,爱德华就去世了,没有留下王位继承人。他的表弟、诺曼底公爵威廉渡海而来,击败贵族推选的国王夺取了英国王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诺曼征服”。为了显示自己继承王位的合法性,威廉决定在爱德华兴建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从那以后,几乎所有的英国国王都在此加冕。
1220年至1517年间,历代的英国国王不断对教堂进行扩建和重修,竭尽所能地使它看起来更辉煌壮观。但在1540年,英国与罗马教廷决裂,威斯敏斯特教堂也被关闭。1579年伊丽莎白一世重开教堂,但彻底清除了天主教势力,把管辖权收归王室,由国王直接任命的教长进行管理,并在这里将《圣经》翻译成英语。威斯敏斯特教堂成为英国新教的传播和研究中心。
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中文解说器,这样就方便我们这些英文盲了。
从威斯敏斯特教堂出来,我们来到泰晤士河边眺望伦敦眼。
“伦敦眼”是为迎接千禧年而建造的,高达135米,构成了伦敦天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已名列伦敦各旅游点榜首,是伦敦城内最著名的标志性景观。英航伦敦眼在建成时是世界最大的观景摩天轮,现在已经被新加坡的飞行者摩天轮取代。
摩天轮由平台处的两座马达带动旋转,有60个封闭座舱,每舱可容纳20人,舱内装有太阳能电池,提供通风、照明和通讯系统的电力。游客在“伦敦眼”中半个小时就可到达城市中心上空俯瞰城内的壮丽景色,还有伦敦55处著名景观的解说,在旋转到相应角度时播放。
选择黄昏时分去乘坐,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夕阳。而夜间的伦敦眼更有一种梦幻气质,巨大的蓝色光环把泰晤士河映衬得更加美丽。
我和小肥羊只是眺望了一下伦敦眼,就坐地铁去参观伦敦塔和伦敦桥了。
伦敦塔
1078年,威廉王在罗马人的城堡旧址建起了怀特塔,其真正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给伦敦城制造一些压力,并非真的是要将其作为堡垒用于实战。1285年,在此周围又修建了几座带围墙的塔和一条护城河,自此这条中世纪的防御工程基本上没什么大的变化了。
这里虽然曾经是主室的住所,最终却逐步演变为关押、拷问、处刑的监狱。最为悲惨黑暗的事件发生在1483年,当时13岁即位的幼主爱德华五世及其胞弟理查德(11岁)被关在血塔(BloodTower)内,并遭暗杀。多数人认为,其主谋便是其后登上王位的理查德三世。莎士比亚曾将其描绘为一个驼背的恶人。
此外,还有伊莉莎白一世被幽禁、福克斯一伙被拷问与处死、大战中数名间谍的命丧于此等等,发生在伦敦塔的充满血腥味的故事数不胜数。
小肥羊3年前来过伦敦塔,她不停地感叹时间飞逝,而伦敦塔却依然如故,和三年前一模一样,别说3年,几百年都是一样。
伦敦桥就在伦敦塔旁边。
此桥完工于1894年,具有维多利亚时期的独特风雅气质。当轮船还作为重要交通工具的时候,一天之中桥身不得不起落过50次之多。不过,现在一周也就一、两次,运气好才能有幸一睹其风采。
桥上塔内(北塔)展示有此桥的结构及伦敦市内各桥梁的历史。上层的步行桥廊均是玻璃窗,可凭眺伦敦美景。可以搭乘电梯到达展馆。
此外,在对岸的动力室里,公开展示着过去的水压式动力机械与现在正使用的电动式机械装置。
看功略,白金汉宫就在附近,坐地铁在海德公园站下车,不远就是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是一座四层楼的正方形围院建筑,宫内有典礼厅、音乐厅、宴会厅、画廊等六百余个房间。在宫前广场有胜利女神像站在高高的大理石台上,金光闪闪。正面的大门富丽堂皇,外栅栏的金色装饰威严庄重,厚重铁门的浮雕营造出与宫殿十分和谐的氛围。围墙里面,可以看到那些著名的近卫军士兵纹丝不动地伫立着。周围占地广阔的御花园,为典型的英式风格园林。
白金汉宫建于1703年,最早称白金汉屋,意思是“他人的家”。1762年,王室将其买下,又不断加以改装、增建,最终形成了这座色调不尽一致,式样五花八门的“补丁宫殿”。
当女王住在宫中时,王室旗帜会在宫殿中央高高飘扬。白金汉宫门口的皇家卫队换岗仪式一向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军乐和口令声中,穿着大红军装、戴着熊皮礼帽的卫兵作各种列队表演,并举枪互致敬礼,非常气派而又花哨。可惜我们到的不是时间,留下遗憾。
天气阴阴的,我和小肥羊在白金汉宫边上的格林公园散步,这时天气比较寒冷,在公园里有很多人在跑步,我们走到惠灵顿拱门,看到惠灵顿博物馆、伊丽莎白女王门,然后坐地铁去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是英国最大的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大英博物馆和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同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
博物馆始建于1753年,1759年对外开放,现有建筑为19世纪中叶所建。博物馆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罗马式圆柱,支撑起三角顶门楣,三角形中刻着一幅巨大的浮雕。整个建筑气魄雄伟,蔚为壮观。共有100多个陈列室,藏有展品400多万件。
大英博物馆内主要分为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西亚文物馆、欧洲中世纪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
埃及文物馆:是博物馆中最大的陈列馆之一,这里展有大型的人兽石雕、庙宇建筑、为数众多的木乃伊、碑文壁画、镌石器皿及金五首饰,其展品的年代可上溯到5000多年以前,藏品数量达7万多件,其中包括19世纪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从法国国王拿破仑手中夺取的古埃及艺术品。
东方艺术文物馆:该馆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其中,中国陈列室(中国馆)就占了好几个大厅,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总数多达23000余件,珍品如山。大英博物馆称古代中国藏品与古代希腊、埃及收藏一并为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大英博物馆中的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例如敦煌壁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等等。
由于小肥羊3年前来过大英博物馆,她就没有什么兴趣,我则重点看了中国馆,困惑的是这么多的,大型的珍品是如何运到英国的。
小肥羊一心想买法语小说,我们按照功略来到考问特花园CoventGarden地铁站附近的号称世界最大的书店斯坦福德Stanfords,但是没有收获。
回到酒店,两个人洗漱完毕就躺在床上了,看了看接下来得行程,感觉时间不够,伦敦要玩得地方太多,小肥羊要去巨石阵,这要一天得时间,温沙要一天,牛津要一天,七姐妹要一天,伦敦附近还有很多小镇想去,我们在伦敦得时间只有4天,和小肥羊商量把回程票改签,推迟几天回去,但是一打听,改签机票要3000港元得费用,算了,下次再来吧,
困得不行了,关灯睡觉,时间是7点钟。也是,我们不到5点到达伦敦,没有停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