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投诉及帮助: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英网论坛

查看: 6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情杂文] 留学的日子:吃饱不想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4 0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临出国时,我曾在一个北京人家寄宿了一段时间。那一家人很和善,第一次晚餐时,房东先生大概看我胖胖的样子,怕我吃东西拘束,就特别叮嘱我:“你要记住啊,不管味道如

何,不管饿不饿,都要吃饱——吃饱不想家!”
  
       当时还不到18岁的我,端着饭碗听到这话,突然感觉有泪水在眼里打转。
  
       后来,在澳洲求学的日子里,爸妈每次给我打电话,都会唠叨几句:“在吃饭问题上,别舍不得,想吃什么就吃点什么……”可是,每每把价格乘以汇率,想想那个数字,我总觉得好贵,忍不住把放进购物筐的东西再拿出来,放回架上。
  
       其实,相对欧洲来说,澳洲的物价并不很贵,但工薪家庭出来的孩子们,拿着父母的辛苦钱出来留学,却大都经过一段舍不得花钱、甚至舍不得吃喝的阶段。
  
       初到澳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舍不得买芒果、草莓这些“昂贵”的水果,甚至连鸡蛋也舍不得多吃一个。因为住得偏僻,去市区或其他区的菜市场买菜并不方便,基本上是就近购物,看到超市货架上什么东西打折就买什么——标着减价、快到保质期的牛奶、鸡蛋和肉类,不顾新鲜不新鲜赶快买下;那些罐头食品和意大利面,遇到打折时,就多买一些在家囤积着。至于价格便宜的超市,例如自有品牌Coles的Coles Smart Buy;Woolworths的Home brand; Franklins的No Frill,更是不容错过,而KFC的两人套餐,是我和室友最中意的、便宜又能打牙祭的“外食”。
  
       第一次打工是在一家面馆。虽然包饭,但中午下班后,我却来不及吃,急匆匆地马上赶去大学上课,那种饥肠辘辘地坐在课堂上的辛酸感觉,至今难忘。第一次发工资后,心血来潮地走进7-11,买了一瓶巧克力口味的牛奶,边喝边想:这价格抵得上在超市里买一公升装的了,有些微微心疼。
  
       牛奶、土司面包、鸡蛋、速食面、速冻饺子、意大利面、罐头、辣椒酱、冻鸡腿、土豆、胡萝卜、青菜……这些东西,也许是许多留学生厨房里的缩影。整天吃这些食品显然没什么生活品质可言,但却可以实惠地解决吃饭问题,让面临学业和经济双重压力的留学生们放心大胆地吃到饱。
  
       吃得饱,千里之外的家人就会放心;吃得饱,身在异乡的自己就不会觉得凄凉,就会有力量、有心情做更多的事情!
  
       如今,来澳几年,我在经济上也宽裕多了,不管是出去吃还是在家吃,都希望吃得健康又营养,也喜欢追求品质和情调。但是,每当遇到一些刚刚抵澳、生活上还比较朴实的留学生时,我总会回想起当年的自己,忍不住对他们重复同样的嘱咐:“吃饱一点,吃饱不想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

QQ|排行榜|小黑屋|Archiver|UKER.net ( 沪ICP备11021479号-1  

GMT+8, 2025-1-26 01:5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