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网论坛

标题: 你不造的英国课堂真相:好似各色馍馍角逐战! [打印本页]

作者: kevin_rain    时间: 2016-6-20 14:08
标题: 你不造的英国课堂真相:好似各色馍馍角逐战!
你造英国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吗?英国的课堂其实很随意,同时大家可以看到在课堂上演的“各色馍馍角逐战”,有白面馍馍、玉米面馍馍和黑面馍馍......小编带你亲身体会在...

[attach]112371[/attach]


上课这件事情,对一个当了十几年学生的我来说,本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但是来到英国的课堂,我着实煎熬了一段时间。毫不夸张地说,开学前几个月,每次上课对我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并且时常会生出一种莫名的窘迫之感。

随意的课堂让我们局促紧张

教室里,学生们将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每一位同学都能够面对面地交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感。教授们也各有特点,或和蔼可亲、或风度翩翩、或幽默风趣,他们在学生们的包围中走来走去,或者一屁股坐在旁边的桌子上,遇到活泼点的,把脚丫子直接跷到桌子上也不稀奇。他们基本不会西装革履地来上课,一件略旧的连帽衫加一双万年不变的匡威就是标配。

[attach]112372[/attach]


一般来说,课堂分为lecture和seminar(tutorial)两部分,lecture侧重教授的演讲,seminar侧重学生的观点表达,有的老师干脆把这两部分混杂在一起。对于习惯了lecture模式下乖乖听老师讲课做笔记的我来说,seminar简直就是噩梦。每每听到教授拖着长音问到“Anybody else? Say something.”并且目光扫视全场的时候,我就不由得紧张;更加要命的是,一堂两个小时的课,lecture的时间最多占一半,甚至有时只有10~20分钟,你会发现老师的讲义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学生们的互动和讨论才是重点。每到seminar时间,就到了同学们显身手的时候了。教授会把教室里二十几个人分成五六个小组,并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组内讨论,讨论完成后再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讨论。

课堂上演各色角逐战

[attach]112374[/attach]


教室里有各种不同肤色的学生,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路遥先生《平凡的世界》里县高中食堂里的各种馍馍,白面馍馍、玉米面馍馍和黑面馍馍……作为众多馍馍里为数不多的玉米面馍馍,要做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努力听懂白面馍馍和黑面馍馍们在说什么,然后就可以在万年不变的“今天天气怎样”等话题中开启寒暄模式了。观察了大半年,我默默地将各色馍馍们分成了各种类型。

亚洲学生:呆萌型

我有一个在谢菲尔德大学的好朋友,她告诉我,在她所在的会计专业班里,中国人占到了80%以上。上课的时候,除去几个表达欲很强的外国人之外,剩下的中国学生大都比较沉默,教授抛出的问题,常常遭到冷遇。

亚洲学生的“呆萌”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种不知所措。同班的亚洲小伙伴不止一次跟我说,对于课堂上的讨论话题,并不是一点想法都没有,只是总觉得自己不能够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尤其是作为官方语言非英语的学生来讲,从听不懂到听得懂一大半,从无话可说到参与讨论,每一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当然,同属于玉米面馍馍的香港学生却是亚洲学生中的另类,他们大多冷静且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们喜欢和欧美国家的学生打交道,爱说英语,英语水平也普遍高于其他亚洲学生。

欧美学生:亢奋话唠型

一堂课中掌握话语主动权的永远是欧美国家的学生,他们勇敢、开放,表达从容、流利,发言天马行空,且敢于和教授辩论。上周我们课堂的主题是欧盟的统一化市场和欧盟管理的相关问题,课堂重点是经济手段的调控,但欧美学生们不顾老师的一再提醒,一直就欧盟国家成员政治地位不平等、待遇差别大等问题纠缠争论,有时甚至还需要教授打断才能保证课程的继续进行,西方学生的话语权意识可见一斑。

非拉学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型

来自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学生在课堂上并不是很活跃,但是遇到世界贫富差距、全球卫生健康这类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格外关心,往往能给出客观、深刻的见解。比如,在讨论“艾滋病在非洲国家蔓延”这一主题的时候,班里的非洲妹子从非洲国家女性的社会地位、教育水平和生活际遇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从而提出了“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对艾滋病传播的明显影响”这一结论,得到了同学们的赞许。

“玉米面馍馍”并不是最努力的

不同地域的学生差别之所以这么大,无外乎两个因素:语言和自信程度。亚洲学生在非母语环境产生的窘迫感是很明显的,语言方面的劣势让他们不敢表达、羞于表达。另外,教授们五花八门的口音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除去语言因素,更重要的是不同教育环境熏陶出的自信程度。

[attach]112373[/attach]


我曾向一位任课教授坦白我在交流方面的压力以及学习方面的困难,她人很nice,对我说道:“不要怕说错,事实上,我认为许多学生的发言并不都是正确或有意义的,但是我们要尊重每个人说话的权利。”教授们追求的不是统一的标准化答案,也不是学生们的一致认同,而是critical analysis,也就是善于批判的创造性思维。

除此之外,必须承认,中国学生并不是最努力的群体。外国人爱玩,但是他们也爱学习,他们利用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获取信息和知识,每周的阅读任务能完成一大半。一个在伦敦政经学院上学的小伙伴就亲眼见过外国妹子把所有的论文打印出来,然后在上面密密麻麻地用不同颜色做的标注,看得人胆战心惊。有的学生会将老师讲的内容进行录音,回去后反复听,还有的学生写essay前要打N遍草稿给老师修改,学习的劲头足以让“下了课就万事大吉”的亚洲学生自惭形秽。



作者: 啊!伸个懒腰    时间: 2016-6-20 20:45





欢迎光临 中英网论坛 (http://bbs.uker.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