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网论坛

标题: 南安印象 [打印本页]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0-27 09:01
标题: 南安印象
<P><FONT size=3>一直想写点什么,可时间一天一天地在流逝,我仍然不能付诸行动。可能觉得“盘点”过去需要时间,需要空间,更需要心情吧。如今在新家安顿下来,仿佛万事俱备,只等我坐下来敲打键盘了。</FONT></P><P><FONT size=3>四叶草又名幸运草,学名苜蓿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只有三片小叶子,叶形呈心形状,叶心较深色的部分亦是心形。在十万株苜蓿草中,你可能只会发现一株是“四叶草”,因为机会率大约是十万分之一。关于四叶草四片叶子的诠释版本很多,有人说他们分别代表爱情、健康、名誉和财富,有人说他们分别代表着亲情、爱情、友情和幸运。我比较倾向于后者,——当苜蓿草悄悄地长出第四片叶子,幸福就会降临到我们身上了。更多内容请访问<a href="http://fangweihust.tianyablog.com/" target="_blank" >http://fangweihust.tianyablog.com</A></FONT><br><br><br>[attach]28104[/attach]<br></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3 13:02:52编辑过]


[ 本帖最后由 brady 于 2007-7-18 06:29 编辑 ]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0-27 09:02

——初到南安

经过近11个小时的飞行,飞机于2003927日下午320顺利降落在Heathrow Airport。空姐在报告伦敦天气的时候先来了一句惊人之言: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Beijing!整个机舱先是一片沉寂,接着笑声此起彼伏。你想,直奔不列颠飞了老长时间,搞得人都疲惫不堪了,最终却飞回了伟大祖国首都北京,大家能不乐吗?这位大姐可真会开“国际玩笑”啊!不过,还真得感谢她,这一笑顿时赶走了不少倦意,也可当做英伦之行有个快乐的开端吧。

同行的有一位要去Bath的大学同学,他女朋友先抵英国已经几个月了,那天特意赶到机场接他。这一对儿一见面就亲热无比,搞得我的目光不知道该往何处游走。唉,真是福无双至啊,刚才还念叨有个快乐的开端呢,这会儿却又让我小感一番孤独。在这位女“先知”的带领下,我们很快就从Terminal 4转到Central Bus Station27日学校还没有开始接机服务,我只有自己奔南安来了。买coach票的时候是500钟左右,545的票已经销售一空,不得已求其次,我只有买了645的票,在车站里开始漫长的等待了。尽管听说英国的治安比较好,但望着在我面前晃动的形形##被过滤##的人,尤其是目光与似乎不怀好意的某人多次交会到的时候,心里还是不免胆怯。天色渐渐暗下了,而我焦急等待的那班车也终于现身了,谢天谢地!一上车就马上就开始犯困了,可是不能睡啊!万一错过了南安怎么办?于是强忍着困意撑到了南安。抵达Montefiore的时候,另一位先来南安读语言的大学同学已经在reception等候我了,看到熟悉的面孔,心里顿时踏实了不少。拿钥匙,打开行礼,整里床铺,然后找同学拿了几包面,没有怎么煮开就迫不及待地吃了,然后终于可以静静地坐下来了。拉开窗帘,独自凝视窗外,这夜的碎片,纷纷扬扬。。。。。。

[attach]28105[/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0-27 09:02

——南安的天空

开启这个标题,自己都有些心虚,天空有什么好写的?不过,对南安天空的情有独钟还是让我鼓起勇气却又诚惶诚恐地搜索枯肠来。最爱南安的天空,蓝蓝的,低低的洁白的云朵像大片大片的棉花糖,有时候真忍不住伸手去采撷。其实,南安天气放晴的日子并不是很多,但刚南安的一个月里竟然天天阳光明媚,以至于让我怀疑自己先前听到的英国天气多么多么糟糕的说法。这一个月的“蓝色天际”,让我印象格外深刻,这种深刻也可能与下意识的两种对比有关吧。本科是在“九省通衢”度过的,那里的天空是不轻易会蓝的,即使蓝,也蓝不过南安的天空,更不会有这么低的白色的云朵;而家乡所在的中原大地也由于污染严重终年见不到多少蓝天。

南安是海边城市,估计这也是她多风的缘故吧。如果有风的日子天气也是晴朗的,那南安的天空又是另一番样子了。白云随风飘动,时快时慢,时疏时密,各种形状变幻无穷,这个时候就任观者的想象力恣意驰骋了。风大了,天空也变幻莫测了,这个时候白云也不可能在天空中唱独角戏了,白云不断集结变成乌云很稀松平常,而乌云时常也会因地心引力的过于留恋而脱胎换骨滋润大地。所以,最喜欢的还是云淡风清的天空,给人恬静、闲适感觉。南安的天空还有一个特点,如果天气是晴朗的,你会发现:早晨的时候天空是没有什么云朵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云朵不断地从天际的一侧生成,继而飘向另一侧,就像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赶场一样,而一到傍晚天空又没有什么云朵了,仿佛那些赶场的云朵都在另一处安歇了。

傍晚时候的天空也非常美丽,这时天空的颜色也是最丰富的,残阳如血,微霞满天,真是美不胜收!

不少英国人都说南安拥有英国最好的天气,所以我该庆幸吧。

天这样蓝,树这样绿,生活原来可以这样安宁和美好。

[attach]28106[/attach] [attach]28107[/attach] [attach]28108[/attach] [attach]28109[/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0-27 09:03

——Flatmates

我原来所在的House属于Montefiore III,就是en-suit那种,像大多数其他flat一样,我们flat一共入住了7个人:两个中国人(Henry和我),两个英国人(ZiaBecky),一个乌克兰人(Andriy),一个哥伦比亚人(Liliana),还有一位来自非洲加纳(Zee[])

先说Henry吧,他是ORCPhDHenry是在国内读完研过来的,但我第一眼看他觉得他比我的年龄还小,he looks much younger than he actually isHenry为人慷慨而热心,这让第一次走出国门的我倍感温暖。我读master期间70%的打印都是交给他帮我打的,每次麻烦他的时候,他都是那么热情,和他生活在一起,真是如沐春风啊。

再说Zia,他是ECSPhD,印巴裔英国人。Zia说话特快,仿佛在证明尽管自己不是白人,但从小就生活在英国,因此英语说得特liuZia很喜欢足球,他来自Manchester,却是Liverpool的忠实球迷。

Becky是读English LiteraturePhD,个子很高,身材很好,人也很漂亮,一脸的笑容总是那么迷人。Becky总是喜欢穿黑色的衣服,给人一种很cool的感觉。她几乎没有怎么用过厨房,只是偶尔在她男朋友来看她之前才下厨做一些蛋糕,平时用到厨房也只是用微波炉热一下咖啡或牛奶什么的。Becky在她本科毕业后曾经去过中国保定教了几个月的语言课程(英国有很多这样的国际项目,为毕业生提供一个了解别国文化、增加社会实践的平台),她说她最怀念的就是中国麦当劳里的甜筒,2元就可以一个,每次提到这个,她总是一脸的满足。

Andriy是也是ECSPhD,他对中国特别感兴趣,不过也有不少对中国的误解。他曾经多次与我促膝长谈有关TW和西藏的问题,在某些问题上,我们都在试图说服地方,但都终不能够,但我想,通过我苦口婆心的解释,他多少对中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理解吧。Andriy为人也特别热情,他打招呼的方式也很有特色,每次离开厨房都要满脸笑容地说“See you later”,哪怕一到房间就转身又回到厨房了,反正他对一些礼节性的问候总是乐此不疲。刚来的时候我还不怎么会做饭,一次,Andriy进厨房的时候我正在煮面,面里下了一些叫不上名字来的英式调料,Andriy离开厨房的时候像往常一样不厌其烦地说了一句“Enjoy your mealHave a nice afternoon and see you later”,而我实在无法消瘦无名调料的味道,转身就把面条倒掉了。

Liliana来自哥伦比亚,是读海商法的masterLiliana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0-27 09:04

——Riverside Park

Montefiore House附近有个非常大的ParkSouthampton Riverside Park。每个天气放晴的傍晚,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去这个Park,偶尔清晨也会去那里。去那里的目的不一,或慢跑,或散步,或喂天鹅,或者只是静静地坐在河边的长椅上,看天鹅闲游,看海鸥飞翔,看夕阳慢慢染红天际。一直以为只有那些曾经涉足爱河的人到了国外独自生活的时候才会觉得孤独,但后来发现我也是孤独的;一直以为只有当生命中的另一半突然远隔重洋的人才会寂寞,但后来发现我也是寂寞的。都说“不在寂寞中恋爱就在寂寞中变态”,不过我既没有恋爱,更没有变态,后来经过分析发现,原因有两点:一是网络,二是Park。如果说网络给了我一个虚拟的空间让我的精神有所寄托,那么Riverside Park则给了我实实在在的空间,让我舒展肢体,开阔视野,让我感受蓝的天空、绿的草地、红的晚霞。。。。。。可以说Riverside Park不仅占据了我不少的时间,也占据了我不少的心灵空间。一个人在精神的荒野里踽踽独行是苦闷的,幸好有个美丽的Park让我寄情。

[attach]28113[/attach] [attach]28114[/attach] [attach]28115[/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0-27 09:05

Riverside Park 艳遇

每到傍晚Riverside Park就会出现当地的人们的身影,他们中间有一半的人都是出来遛狗的,还有的是过来或踢球,或慢跑,或骑车,或划艇的。英国人的慵懒,生活的慢节奏(有时候换言之就是办事效率低下)是出了名的,不过在Riverside Park里你却能感觉到很多运动的元素,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我也喜欢去那里慢跑,据不完全统计,一年里我去那里跑步的次数应该不下52次吧。有时候因为天气原因半个月都没有去Park慢跑过,有时候一周则跑了两三次或者更多。有一次跑步回来的时候遇到了三个相向而行的穿着十分前卫十二分XG十七八岁光景的金发女孩子,当时我刚从慢跑转成散步以舒缓砰砰的心跳,其中的一个女孩子微笑着向我打招呼“Hello”,我气喘吁吁地怯怯地回敬了一声“Hello”。没想到她接着说:“You are very ##被过滤##y. 其他两个女孩子也似乎有所挑逗地朝我笑着,此时我刚来英国不久,遇到这种“赞美”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于是我只是微笑表示友好和谢意了。没想到另一个女孩子又接着问:“May I have your number please?”哇噻,好直接的英国女孩子啊!见面就要电话号码。我嘿嘿两声就落荒而逃了。后来想想,其实她们估计也只是说说好玩,而我委实不应该只一句“Hello”就噤若寒蝉了,锻炼一下口语也是好的嘛,哈哈。如果说这是一次艳遇,那下面一次的“事件”就不知道怎么定位了。还有一次,就在“艳遇”发生地不远处,我遇到了两个英国女人,注意,不是女孩子哦,因为她们可不是花季年龄,估计都二十七八岁了。她们从草地上走,我则走在柏油小道上,我们的距离大概有10多米的样子。起初我走我的“羊肠道”,根本没有注意道她们,是一声“##被过滤##”把我吸引过去的,而当我脖子转九十度循声望去与她们目光相遇的时候,她们中的一个人就像小学生完成老师造句任务一样,把##被过滤##扩充成了“Would you ##被过滤## me now?”我一脸茫然地四处望望,确认一下她们到底和谁对话呢,结果发现附近除了我还真没有别人了!我就化茫然为无辜,继续装腔作势锲而不舍地用目光四处搜寻,仿佛一定要把她们对话的另一方找出来。此时又听到一声“Would you ##被过滤## me now?”唉,真是的,英国人的遣词造句能力还真是差!你就不能在换一个句子!不过,我可不想此时充当老师来进行指导或者表达不满,如果她改口说“Would you ##被过滤## us now?”那岂不是更棘手!呵呵。我又一次落荒而逃,这次表现更“差”了,压根就没有张口,连说“Hello”的机会都没有。

听了我的描述,那些住Montefiore的男生是不是也有去Park遭遇一下艳遇的冲动呢?其实,几率是很小的啊,你想,我一年去那么多趟也就遇到了两次啊。

[attach]28116[/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0-27 09:06

Riverside Park 喂天鹅

对我来说,Riverside Park值得我寄情的除了蓝天绿地,就是那条河了,其实与其说是河还不如说是那些天鹅,那些野鸭,那些海鸥,还有那些些叫不上名来的各类水鸟。刚到英国的时候,总是去买ASDA那种20p一包的smartprice的面包,后来就买Kingsmill或者Hovis的面包了,而那些天鹅野鸭海鸥也随着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我寄情于Riverside Park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喂天鹅(其实也喂野鸭海鸥等啦,不过一直这样说,比较简洁)。同学说我对小动物很有爱心,其实他是不了解“内情”。一开始,我也只是觉得把过期的面包扔掉怪可惜的,就效仿当地的居民,把这些面包用于喂天鹅等等。不过,渐渐地多多少少对这些小动物们产生了感情,其实与其这样说也倒不如说是慢慢习惯了这项“活动”,如果突然终止就觉得若有所失,所以才一直坚持下来。而到后来,我买面包的时候就想到了要去喂天鹅,唉,完全堕落了,你还真把天鹅当情人啊!时时刻刻都想着她!

Riverside Park因有River Itchen流过而得名,Park里有一座浮桥延伸到River Itchen的中央,这个浮桥就是方便当地人喂天鹅的。一开始我也是定点在那里喂天鹅,把面包一片一片地撕完就完事了,不过,每次喂完天鹅都要走长长路回到宿舍,这路一长,一个人走起来就不免怅然,尤其是伴着晚霞、伴着那归巢的鸟儿。后来就想到了一个办法,每次先到浮桥那里,然后往回走,边走边撒面包,那些天鹅就会跟你走了。最壮观就是五十多只天鹅排着长长的队伍沿着河边追随着你,好有成就感哦。当地的居民看到我把天鹅都“吸引”走了,都朝我友善的笑笑,呵呵,中国人喂起天鹅都懂得创新啊。

[attach]28117[/attach]

不过最有意思的并不是喂天鹅,因为天鹅太优雅太高傲了,加之她们行动稍嫌缓慢,她们之间争夺面包的场面就比较少了。River ItchenSouthampton City Council Canoe Shop为界分为两边,一边有浮桥,河里天鹅居多,海鸥也很多;另一边则只有两只天鹅(估计两只天鹅才不会寂寞吧),但野鸭和各种水鸟比较多,海鸥也有不少。由于野鸭和海鸥体积较小,行动方便,她们争夺面包的场面也身为壮观,偶尔她们时间还因为一块面包而厮杀起来。掌握了这一点你喂起她们来就比较有意思了,你尽可能地把连续两次投掷的面包的距离拉远一些,有些野鸭可以飞起来去争抢,你看到的争夺的场面会很激烈,有动感才有意思撒。如果都像天鹅一样拖着“笨重”的身体不不紧不慢地毫无##被过滤##地朝一片面包游去,那就太没有没有意思了。

[attach]28118[/attach]

喂海鸥也很有意思。经验是:只要有一只海鸥在附近,很快你就可以吸引一群海鸥过来,可能她们之间也有食物信息的传递吧。要领是:你要往空中抛,抛得越高越好。一开始可能只有一两只,两三分钟以后就三五成群,成群结队了。有些海鸥在空中就可以把面包接住,但最过瘾的还是面包掉到水里后海鸥一个快速俯冲将面包衔起,就像老鹰捉鱼一样。不过,英国人似乎对海鸥没有什么感情,因为很少见到她们喂海鸥的,并且多次听到她们对海鸥的评价就是“They make a lot of noise!”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或许,他们不喜欢听海鸥的叫声就把它给大半否定了吧。

[attach]28119[/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0-27 09:06

Riverside Park 少年与狗

曾经最怕狗,也许那些喜欢狗的朋友听起来会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大男人怕什么狗啊!很多女孩子都还喜欢狗呢,至少不会“怕”吧。不过,万事皆有因。我上小学的时候,姐姐上初中,有一天她们学校的一位老师被一个疯狗咬了,不知道是不是没有及时打针,后来竟然疯了,继而挂掉了。这个事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从此认定狗是很危险的动物,很可能随时被它咬而结果了自己。其实,我也知道这里面的逻辑经不起推敲,或者说根本没有逻辑可言。被咬了以后还可以打狂犬疫苗嘛,不一定会疯掉吧;即使疯掉也不至于死掉吧。但不管什么逻辑不逻辑了,反正我从此就害怕起狗来了(当然除了那种很可爱的小狗啦),尤其是长的凶神恶煞的体形比较庞大的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没有被蛇咬,也怕起井绳来了。每次到Riverside Park总会遇到遛狗的人们。Riverside Park里狗的种类繁多,有小巧的非常漂亮的贵宾犬,也有体形庞大的凶巴巴的狼狗,还有很多很多叫不上名的狗,不一而足。起初我一遇到它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提心吊胆,似乎要随时防备来自它们的袭击,不过却从来没有遭遇过。后来慢慢习惯了它们对我的“不理不睬”,渐渐的对它们也不那么“敬而远之”了。有时候还有狗还会跑到我面前,那可爱的样子渐渐拉近了我与它们的距离,到最后那种怕狗的心态完全不复存在了。其实,来英国之前家里也养了一只狗,不过我只和它相处了很短的时间,来到英国后,这种心态的改变也促使我想念起它来。临近旧历新年的时候,在一次与母亲的通话中我关切的询问起它现在怎么样了,却被告之它因为疾病在一个暗夜里悄悄地离开这个世界。放下电话,我不禁潸然泪下。

狗我是不怕了,但却害怕起这里的少年来,就是那一帮胆大妄为的小孩子。要说害怕,其实还是谈不上的,“害怕”一词更多地包含了对那帮小孩子的无奈和尽量疏离。中国是个很特殊的国家,英国的媒体对这个“赤色”国度鲜有赞美之词,他们的报道中充斥了中国的种种的不好,即使一件本来很好的有关中国的事情,他们也要将民众往坏处引导。我想,英国的很多小孩子对中国人态度的不友好,与媒体的宣传不无关系吧。南安发生的多起针对中国人的事件也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实,英国人也拿那些小孩子没办法,这主要因为,那些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无形中助长了他们肆无忌惮的嚣张气焰。我这个生活在英国的中国人,遇到成群结队的英国少年就更能躲就躲、能闪就闪了。不过有一次还是没有躲过去,在来英国将要奔一周年时的一个傍晚,在The Gate酒吧门前被一群小孩子中的一个骂“##被过滤##ing Chinese Bucket”,“晚节不保”啊。当时我背着笔记本,身上还装着房子的定金,就置若罔闻毫无尊严地走开了,不过即使没有笔记本和1000多镑的现金在身上我也会忍气吞声吧。只身国外,懂得保护自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你的安全牵动着多少人的心啊,父母,哥姐,亲戚,朋友。。。。。。所以,有时候即使被小孩子骂,也要吞声忍气,不是尊严不尊严的问题,假如你反击了,遭殃的很可能还是你自己。即使你一时惩罚了那些小孩子,他们也会伺机“回敬”,而他们的“回敬”的对象就不仅仅是你,而是所有的中国人了。庆幸的是在Riverside Park里,我从来没有遇到过找茬的英国小孩,不过想到还要继续在英国熬上三个年头以上心里就觉得隐隐不快。世界卫生组织几个月前对全世界青少年健康状况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英国青少年的酗酒率、抽烟率、滥用##被过滤##率和发生性行为率却均为最高。不久前英国议员要求“更好地”惩罚青少年,因为80%青少年犯人在获释后再度犯法。希望能有相关政策出台,让那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孩子们行为上有所收敛。不过,短期内我是不可能看到事情得到什么改观了。什么时候遇到三五成群的孩子能够“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就好喽。

[attach]28121[/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0-27 09:07

——幸福的孩子

尽管讨厌英国的小孩子,但不得不羡慕他们幸福的生活。当然,生活在英国的小孩子不一定都是幸福的,从世界卫生组织几个月前对全世界青少年健康状况的那份调查报告可见一斑。不过,至少英国社会为孩子们还是创造了很好的成长环境的。如果你反问我为什么所谓的好的成长环境下为什么英国还会有那么多抽烟、酗酒和滥用##被过滤##的青少年呢?这个问题可不是能一言以蔽之的。其根源的探讨估计可以产生很多论文了,学工程的我就不越俎代庖了。

记得读master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总是在下午330赶往学校,每次在路上都能遇到成群结队的小学生,心里琢磨着怎么会有这么多学生呢,后来发现英国中小学生的上课时间和国内有很大区别。英国公立中小学一般是上午9时左右到校,15点或1530分离校。高年级和低年级稍有差别,比如最高年级上午845分到校,最低年级915分到校;有一条是统一规定的,所以中小学必须在17时前净园。学生们中午不回家,可以选择在学校的餐厅就餐,或自备午餐。一节课的时间一般为2530分钟,课间休息时间为20~25分钟。同时,英国还明文规定儿童每天学习不得超过6小时,除了在学校学习时间,当然也包括家庭作业的完成时间了。而家庭作业也很少,小学生一般一周12次,每次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说到这里就想到在国内起早贪黑有做不完的家庭作业的我的那帮小辈们了。侄女和外甥就读于一所私立双语学校,分别读小学三年级和一年级,他们为了准时赶到学校,早晨不到700就起床了,晚上5:00才回家,并且每两周才有一次双休日。想必国内也有不少相关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法律法规,但激烈的竞争使很多学校自作主张,有法不依,而一些相关的监督机构也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谋其政。

英国的中小学生与国内的差异并不只体现在学习时间上,学习方式上也都大相径庭。学习方式的差异地球人都知道,一个是注重兴趣教学,一个整天叫嚣“素质教育“却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复活节前期我和朋友一起去了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在爱丁堡博物馆里遇到了大批的小学生,估计读一年级或二年级吧。他们分散在博物馆的各个角落,每四五个人就有一个老师负责讲解。后来了解到,英国小学生上课时没有任何教材,以讨论为主,教师讲解完后就给学生发放活页练习,并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和速度的快慢对个别学生发放不同程度或不同量的练习。

[attach]28120[/attach]

唉,不知不觉写了这么都有关中小学生差异的情况。其实,英国毕竟是英国,就像中国毕竟是中国一样(这不废话吗?),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怎么还是废话!),所以现阶段不能要求太多,中国连失学儿童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好,先把国内的差异缩小在追赶“发达国家”吧。不过,现在光瞎操心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现在我能做的真是太少了。记得半年前的《焦点访谈》曾经播出了复旦大学的一位女生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两次去贫困山区支教的事情,在问及为什么已经有了一年的支教经历、几年后却又再次参加支教时,她的回答是:“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你不知道它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你不知道它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不能拥有你不知道它的纯粹。每当我想到孩子们的生命轨迹会因为我的付出而有所改变时,我就感到无穷无尽的快乐……”当时,真有去山区播撒希望的种子的冲动,可惜我还在遥远的英国,唉。。。。。。Maybe, sometime in the future.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0-27 09:08

——Uni-Link

Uni-Link是学校为方便入住学校宿舍区的同学们来往宿舍与学校以及local communities而提供的公共交通服务(官方语言),其实就是校车啦。据信,整个英国只有南安普顿大学才有校车,所以我们是幸运的。当然,校车也不是白坐的,住宿费里都已经包含了坐校车的那笔钱。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校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更让我们找到了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并且校车比起其他的公共巴士也干净多了。

校车的乘客基本上都是学生,但也不乏当地的居民,尤其是老人。坐在校车里,你会发现你周围有很多人和我们一样:黑头发,黄皮肤。记得几个月前我去Bath进行PhD面试的时候,Bath EE的系主任对我说加入他们研究组的其中的一个优点就是:There is a very big Chinese community here. You will never feel lonely。晕啊,竟然把这个也当作“卖点”了。不过,的确,现在满地球都是中国人,这几年涌入英国的中国人也足足有一个集团军了。在校车上这种感觉特别明显,有时候感觉大半个车厢都被中国人占据着。有同学开玩笑说,在Uni-link(已成为校车的代名词)上,如果只有一个乘客,那很可能是中国人。这种说法一点都不夸张,我有好几次都是校车上的唯一乘客。这么多中国人,让远涉重洋来到异国求学的莘莘学子们不会感到孤独了,但缺点也有不少,一则无形中减少了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二则回国后找工作的竞争和压力也变大了。但不管怎样,如果你改变不了现实,那就去适应它吧,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至少目前很多人都是处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有怎样的行动昭示了我们选择了怎样的路,而选择怎样的路决定了我们怎样的未来。

开始说到校车有一些乘客是老人,在我看来,这也是一道风景。英国是个文明程度比较高的社会,校车乘客的主体是大学生更让其成为文明的体现者,在老人上车后主动让座这绝对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老人们面带微笑,一声拉长的颤音——“Thank you”让这个世界在交流中显得如此温馨。老人要下车的时候,司机都会慢慢地减速,然后把前门降低,以方便他们下去,而不像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国内,很多公共巴士司机的素质实在是不敢恭维,经常坐武汉521路巴士的我对此更是深有感触(在武汉生活了四年的我对武汉还是有不少感情的,我可没有“诋毁”武汉的意思哦,呵呵)。我想说的可不是让座这么简单的事情。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些迈入古稀之年的老太太都化了妆,据朋友说,几乎所有的英国老太太出门之前都是要化妆的,她们特别在意自己的仪容。几乎所有的老太太都特别和蔼可亲,不过这些满面春风的老人的生活却很艰辛。我所说的艰辛倒不是他们有什么经济问题,英国的福利制度还是很好的,8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可以领到超过10000镑的津贴(免税的),并且看病都是免费的,ZF还可以提供住房。但是,不像中国,英国的老人很多都不和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这正是这个社会崇尚个人奋斗的理念使然,也因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显得比较淡薄。从年满18岁的那天起,绝大多数青年渐渐地脱离对父母的依靠,而一旦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们与父母的联系就更少了,到后来就有了众多独居的老人(或者住ZF提供的养老院)。我第一次去的host family就只是每周末把自己的父母从养老院接到家里。走在大街上,经常看到一些行动很不方便的老人,每次都忍不住想去上前帮他们一把。有时候一些老人们购物满载而归后搭乘Uni-link,即使前车门降低了他们也很难上车,这个时候她们会主动求助,身旁的学生就先把她们的行礼提上车,然后搀扶着她们上车,每次看到这种场面,心里总是感觉到阵阵暖流,当然,我也不总是旁观者,也曾有机会身体力行过几次。尽管这个世界的温情体恤着老人们,但每次看到老人们下车后缓缓离去的背影,还是不免生恻隐之心。记得有人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青/中年的战场,老人的坟墓”,大抵在“西方国家”都是相似的吧。

[attach]28112[/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0-27 09:09

——Uker.net

对于uker.net,我的感情是复杂的。曾几何时,我几乎把自己完全交给了她,做什么事情呢,俩字——灌水!寄情与Riverside Park只能成为我消遣的一部分,更多的时候,天气并不是那么让人满意,尤其是老天伤心事多的时候,我只能把自己禁锢在10多平米的空间里了。此时,网络成了我最好的partner,而花的时间最多的要数uker.net了。

Uker上有个贴图灌水区,读master的上半学期,我几乎天天去那里,并且很多时候一去就是四五个小时,干啥呢?答案是:贴图。如果你搜索一下我发过的文章,你会发现,我竟然有近20个帖子被列为“精华”。这些帖子大部分都是系列的图片,比如《感受自然,感受生命之美》有10幅很美的风景图片,《各国国花》则有近30幅图片、图文并茂,《人间天堂——马尔代夫》里的图片就更多了,记得发这个帖子的时候,我在各大论坛用三四个小时搜索了能搜到的所有关于马尔代夫的美丽图片,然后加以遴选、整理,在加上文字,这个工程可真不小哦,其他的帖子诞生的经历也都大同小异,难怪我花那么多时间了。我有个习惯,每次在网上看到特别美的图片就把它们分类保存到自己的硬盘里,然后加以整理,让它们继续在网络里“漫游”,曾经有段时间,我真可谓乐此不疲,还自作多情地把自己当作“美的传播者”了,sigh

贴图给我带来了乐趣,不过,老在uker上贴图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一方面常时间对着电脑屏幕,视力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因为在uker上花的时间太长,有时候也影响了学业,临时抱佛脚,每次在交作业前都要煎熬一段时间。还好,下半学期,我的“卑劣行径”得以收敛,几乎不怎么去灌水区了,只是偶尔去南安的校友录上看看。

一开始老师拿学业重来当作自己不打工的接口,后来发现,我不打工的时候也没有在学习,倒是老在uker上面灌水。没时间打工,有时间灌水,唉,想想真是特别后悔啊,所以强烈建议后来者,如果你觉得无聊的时候就去打工赚钱吧,千万不要“沉迷”于网络。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0-27 09:09

——打工

我的第一份打工经历就是发传单了,当时来了英国没有几天就在学校Careers Advisory Center的网页上找到了这份工作的链接。我提供了自己的住址,他们就把传单给我寄过来了。本来说好5个小时发完传单就给我35镑的,结果我出色地完成工作后给相关人士发了nemail都杳无音讯,现在那35镑还不见踪影,唉,没想到第一次打工就被骗了。这估计也成了我后来一直不想打工的一个借口了吧。

不过在做Project期间,我还是找了份工作,就是在学校做cleaner。一开始是在New College的一个学生宿舍做清洁,每天从早晨900做到下午300,第一天的时候除了午饭时间我竟然一直忙个不停,晚上回到宿舍都快累趴下了。后来有经验的同学告诉我,一定要做做停停,要懂得忙里偷闲,劳逸结合嘛。深得要领后,我也觉得做cleaner没有那么累了,尤其是后来只是挂挂窗帘、擦擦窗户,干活的时候大家还一起聊天,感觉这钱赚的还真是容易。不过,我做cleaner前前后后也只做了两三周,后来没有活干了。拿到自己赚的钱感觉真是太好了,后来特别后悔自己怎么就没有把上网的时间花在打工上呢!打工的意义不仅在赚钱,还在于你可以认识不少朋友,后来我几个比较要好的朋友都是打工认识的。朋友多了,你就不会那么孤独了。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0-27 09:10

——Host

Host是英国一个非盈利机构,有众多英国家庭组成,其安排在英留学生到英国人家里短期同住几天,让留学生体验真正的英国家庭生活。报名的留学生可以在周末或圣诞节期间在某个英国居民家里小住几天,同吃同住同活动,吃住和游览费用都由房东负担,学生只需负担来回的路费。其官方网站是:www.hostuk.org

我一共去了两家Host家庭。第一家Host家庭就在南安,所以没有在他们家住宿,只是中午去他们家吃了午饭,然后一起聊天,一直聊到晚上才回来。

第二家Host家庭在Bradford-on-Avon,是个离Bath很近的非常漂亮的小镇。Bradford-on-Avon因其靠近River Avon而得名,我想其名称也是为了区别英格兰北部的另一个Bradford吧。这次Host之行时间长一些,我和同学两人于周五晚上出发,周日下午返回的。Host的男主人Michael在英国Bay System工作,年轻时服役于英国海军的一艘潜艇。女主人Julie已经退休,先前的工作不得而知。去他们家的时候遇到了他们抚养的三个儿子:25岁的Simon16岁的Jason14岁的Lloyd。他们从结婚到现在陆续抚养了10多个孩子,短期的只有几个月,长期的则从十来岁一直到他成家立业。他们的亲生儿子在另一个城市工作,很少回家。他们家(Whitehaven)周围非常非常的安静,房前是一个花园,里面种了一些蔬菜,养了蜜蜂和5只鸡,每只鸡都有自己的名字,花园里还有一些苹果树和李子树。后面也是一个花园,里面种了一些花,还有一个小小的池塘。房子左边七八米以外是另一个家庭,房子的右边则是一望无际的草坪。这个远离喧嚣的地方很适宜生活。

Michael带我们去了位于WarminsterLongleat Houseit’s an amazing place!房子建造于四百多年前,主人曾经是一个潦倒的社会底层的青年,但不知道什么魔力使他娶了一位非常富有的伦敦姑娘,但这个姑娘后来去世了,然后他又幸运的娶到了另一伟家资殷盛的姑娘,从此便成了不折不扣的富人。Longleat House的现有面积900英亩(5466亩),此前,高昂的tax使后来的主人已经卖掉了很多土地。

我们和Host一家还去Theatre Royal Bath看了“与你同行”剧团演出的莎士比亚的悲剧Othello,第一部分根本没有看懂,可能第一次看英文的opera,一下子适应不了,还有莎士比亚使用的语言连英国人都觉得难懂(估计感觉就像很多中国人看文言文一样,有点吃力)。其实,在英国,能演莎剧的人不多,能说好莎剧台词更属不易。换言之,从观众的角度讲,能听懂莎士比亚语言也属不易,也难怪我一开始一头雾水了。Othello730一直演到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0-27 09:11

——The Last Minute

其实这个题目与南安没有什么关系,与英国也没有关系,因为故事发生在瑞士。

Project开始之前,我和其他两位同学一起去了瑞士。瑞士蓝天白云、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尤其是那皑皑的雪山,真是太漂亮了。瑞士的自然环境绝对是一流的,真让人流连忘返啊。我们一行从伦敦飞Geneva(日内瓦),到Lausanne(洛桑),转Interlaken(因特拉肯),然后抵Lucerne(卢赛恩),最后一站则是Zurich(苏黎世)。在Lucerne游玩的时候我们乘坐了Sunset Cruise,游船傍晚的时候出发,伴着晚霞在Lake Lucerne里绕行一周。Lake Lucerne比较大,其周围都是小山,山上有不少小镇。其实,游船也是小镇居民来往Lucerne的重要的交通工具。游船在停靠一个小镇后,一般是等游客和当地居民上下完毕片刻后就又启碇前行了。自然环境一流的瑞士,社会环境也是一流的。记得一次游船刚离开某小镇10多米的时候,湖岸上突然又来了两个骑车而来的乘客。在他们挥手之后,游船又返回了,船长微笑着一声“The last minute”调动了气氛,大家也用自己欢笑声迎接着里赶来的这两位乘客,桑榆已晚,微霞满天,游船在这友好的氛围中又继续前行了。此情此景,让我再次联想到伟大祖国。如果在国内,任何交通工具都是不可能出发了后再返回接一两个乘客的。都说来到国外会有culture shock,在国外生活几年,感受这里的文明和秩序,回国后会不会又再经历一番culture shock呢?

[attach]28103[/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0-27 09:12

不知不觉已经写了近一万四千字,但感觉还是没有写多少东西。Anyway,暂时就写到这里吧,最后贴上自己很喜欢的一篇文章,和大家共勉!

四叶草

喻丽清

  生命终点是不可言喻的静。起点是无端莫名的痛苦。   于是,你哇哇坠地,你静默逝去。一切未静止以前,你总想尽方法去动。   于是,有喜剧,有悲剧。生命是一片喧哗。   在不该挥霍的时光,你挥霍着错误与悔恨。时间似水长流,而生命却要归还。   怎样经营,赢亏得失,是你自己的事。生命不过是上苍借你一用的资本。   雨旱的时候,想雨。   雨的时候,又盼望阳光。   就像并不讨厌悲剧,只怕自己串演悲角。其实,并不在乎落雨,只是怕走这一条泥泞的路。   眼前有乌云遮蔽看不到苍穹的光亮,但总该相信雨后必有晴天。如你痛哭,也该相信泪后的人生,才有水洗过的清明。踏稳脚步,尽管泥泞的路在雨中。   秋已走过云,一心想流浪,急急地、急急地带走了秋。   小小、小小的桂花,苍白地落在泥泞的地上。秋,走过了。   秋阳似酒,把果实都催熟了。所有光谱上的色彩,田野里的风一一点收。   只是,回首的时候,满阶都是喟叹。   想找秋的时候,秋已走过,想来想去,想少了青春。   刚要成熟,又要老去。时光,总是如此的不经用。   窗连一只鸟儿都不来访,有什么关系。总有阳光、月色和可爱的繁星做伴。   一扇轻窗,能框住雨露多变的晨昏,却框不住清风吹送的花香;能看见人生寻常的悲喜,却##被过滤##不了浮世曲折的沧桑。   还是打开窗吧,总比玻璃内朦胧的想象要好。   你老是忙着从外面擦拭那些蒙尘的玻璃,总不见明亮;有一天,你从心里面去擦,却蓦然洁净了。   于是你守在心灵的窗畔,将看遍生命一幕幕绝美的风景。


作者: friday    时间: 2004-10-27 09:58

和我了解的南安有少許不同哦。呵呵。我一般都是在市中心逛逛

寫的好!

對了,還認識到一個叫hostUK的組織。不錯。想參加!

期待continue .....


作者: andrewgjh    时间: 2004-10-27 10:18

怎么好多南安的地方我都没去过?!


作者: 加菲    时间: 2004-10-27 16:27
我也在武汉生活四年了——要想不迟到,请坐521!!!590的司机开的也很猛啊。想念太子轩。。。
作者: CuoKa    时间: 2004-10-28 03:17

there is a very big chinese community here...

BUT I STILL FEEL LONELY.

我觉得出国的中国人最可怜的就属像我这样的类型的人。

和外国人没有共同语言,因为我是中国人

和ABC没有共同语言,因为我是后来的中国人

后来的中国人和我没有共同语言,因为我是先来的中国人

惨!!!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1 10:22

奇怪,回复的几个帖子怎么都消失了!


作者: alfee    时间: 2004-11-1 15:08
521,是关山口到司门口的那趟?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2 13:39
以下是引用alfee在2004-11-1 7:08:28的发言: 521,是关山口到司门口的那趟?
对,关山口到中华路,倒数第二站是司门口
作者: carolzyy    时间: 2004-11-6 03:08
楼主的贴子很不错,不好意思,捧场来迟了。UP!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12 12:03

光棍节拍摄到的南安的天空,呵呵

[attach]28252[/attach]

[attach]28253[/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12 12:06

等待娇艳的玫瑰逐一盛开

[attach]28254[/attach]


作者: iamangel    时间: 2004-11-12 13:39

呵呵。.一直都没有时间,今天终于好好看了你的文章。没有想到你是一个感伤的人哈。嘿嘿!

你说的好多地方没有去过,好动事情也没有尝试过。

可惜,羡慕,希望有时间我也能去完成!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part-time job顺利,到时候来west-quey觅你。呵呵@!!

[em10][em10][em10][em10][em10]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12 14:43
以下是引用iamangel在2004-11-12 5:39:44的发言:

呵呵。.一直都没有时间,今天终于好好看了你的文章。没有想到你是一个感伤的人哈。嘿嘿!

你说的好多地方没有去过,好动事情也没有尝试过。

可惜,羡慕,希望有时间我也能去完成!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part-time job顺利,到时候来west-quey觅你。呵呵@!!

[em10][em10][em10][em10][em10]

姐姐,感情丰富而已吧,可不是感伤哦


作者: iamangel    时间: 2004-11-13 12:44
一样的道理。我对你的照片很感兴趣啊。怎么拍的那么漂亮的啊??改天能不能借我,我传给我妈看看呀?盗用版权。呵呵。。。[em01][em01][em01][em01][em01]
作者: aaronchow    时间: 2004-11-13 17:17
写得好,这样的文章,值得发点英镑以鼓励!想说点什么,一时又说不上来,可能话太多了,以后总结了再说吧。不过今天我先骂你傻,十八岁的小妹妹问你要电话号码,为什么不给? 如果是我,肯定先“sure”,,如果听不懂,“could u speak slower?”。即使被耍,也至少算一次经历,值得回味。那两个成熟女人嘛,我是你的话,最多说两句,但肯定不会去##被过滤##啦,她们应该并非善类,所以还是免了吧!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14 15:08

2004年11月13日 Southampton Riverside Park

[attach]28278[/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14 15:10
[attach]28279[/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14 15:12
[attach]28280[/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14 15:14
[attach]28281[/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14 15:15
[attach]28282[/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14 15:17
[attach]28283[/attach]

作者: BIRD-FISH    时间: 2004-11-15 10:30

加精


作者: goldenbin    时间: 2004-11-18 01:54
顶!怀念南安的风景!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18 15:11

响应小米“号召”,以后陆续推出我镜头下的南安

Montefiore House

[attach]28351[/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18 15:14

夜色中的Montefiore House

[attach]28352[/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18 15:17

Gower Building

[attach]28353[/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18 15:25

War Memorial

[attach]28354[/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18 15:29

[attach]28355[/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18 15:31

Southampton Castle

[attach]28356[/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18 15:32

Grand Harbor Hotel (five star)

[attach]28357[/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18 15:33

Hartley Library

[attach]28358[/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18 15:36

Highfield Campus

[attach]28359[/attach]


作者: kevin_cn80    时间: 2004-11-19 07:03
呵呵,写起回忆录来了。什么时候出本书哦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23 03:05
以下是引用kevin_cn80在2004-11-18 23:03:10的发言: 呵呵,写起回忆录来了。什么时候出本书哦

出书倒从来没有想过,不过回忆录还是要继续写下去的。

对了,荷兰那里有消息了吗?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23 07:39
[attach]28463[/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23 07:41
[attach]28464[/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23 07:42
[attach]28465[/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24 12:08

[attach]28478[/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24 12:09
[attach]28473[/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24 12:10
[attach]28474[/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24 12:11
[attach]28479[/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24 12:13
[attach]28476[/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24 12:14
[attach]28477[/attach]

作者: 人鱼不游泳    时间: 2004-11-26 18:46

每天让人欣喜不仅仅是漂亮的照片,看到变化的主题就开始高兴了~

谢谢楼主带来的快乐和美好!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27 16:49
以下是引用人鱼不游泳在2004-11-26 10:46:36的发言:

每天让人欣喜不仅仅是漂亮的照片,看到变化的主题就开始高兴了~

谢谢楼主带来的快乐和美好!

多谢人鱼姐姐的鼓励,嘿嘿

我们一直在努力![em56]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28 05:07

——童车

如果你稍微留心一些,每次去city center的时候你都会发现到处是推车童车逛街的年轻父母们。可能与生俱来的对小孩子的喜爱,每次见到童车里的孩子我都忍不住想上前逗一下他。不过,当然不能真的这样做了,毕竟都素昧平生的。所以结果一般都是将目光在他们身上停留几秒十几秒的,期间嘴角保持在微笑状态,权当做代表13亿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表达友好之情了。如果你傍晚常去Riverside Park散步,在那里你也可以经常看到推着童车散步的人们。不要光看这小小的童车,它还真能折射出中西文化的差异呢。

英国童车的样式很丰富,有单独供一个小孩坐的,还有可供两个甚至三个小孩坐的。而我对后者特别感兴趣,必经在国内,由于family planning,童车一般都是只供一个孩子坐的,除非是双胞胎。而在英国,你经常会看到供两个孩子坐的童车,这样的童车要么一前一后两个座位,要么并排两个座位。偶尔你也会看到并排三个座位或者三个座位前后分布的童车。那种“加宽”或“加长”的童车里坐的并非全部是双胞胎或者多胞胎,有些年龄相差估计有一两岁。英国目前人口大约6000万,英国当局一直为生育率过低而担心,因为英国国家统计局认为适龄妇女得生3个孩子才能使英国人口一直保持6000万。所以,英国ZF是鼓励生育的。英中人口政策的不同催生了英中普通家庭的成员数量的差异,而这也正是我们在英国看到众多“加宽”、“加长”童车的原因所在。

童车所折射的不仅是中英人口政策的差异,还有生活理念的不同。童车里的孩子年龄层次一般在一两个月到两三岁之间。你可能会问:不会吧,推着一个月甚至只有两三周大的婴儿满街跑也太恐怖了吧?不过,事实就是这样的。英国人很会享受生活,年轻人是绝对不会被自己的孩子束缚的,至少不会像国内的情况那样,父母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为了孩子,对刚出生的孩子更是如此。国内的女性们在生完孩子后一般都要“坐月子”。所谓“月子”,医学上称为“产缛期”,是指胎儿、##被过滤##娩出后到产妇机体和生殖器官复原的一段时间,一般需要68周。英国人只知道过日子,他们可不懂得什么叫“月子”。一般说来,英国的产妇在医院里休息两三天后就由丈夫接回家。但他们也不呆在家里,带着婴儿不是去“串门”就是逛街,潇洒得实在是让人羡慕啊。可能只是让中国人羡慕吧,因为在很多西方国家,不少女性在产后一周就上班了。博大精深的中医是一门以“养生”为主的学问,坐月子就是在中医背景下的典型的中式习俗。西方人的眼里根本没有“养生”一说,加之体质的不同,难怪会有行为上的差异了。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28 05:19

——未婚妈妈

刚刚说到童车,突然想到一周前在Uni-Link上遇到了一个推着童车的大概只有十五六岁的年轻妈妈,想必她应该属于“未婚妈妈”一族吧。英国未婚妈##被过滤##比例在世界上是最高的。ZF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在英格兰的许多城市,16岁以下少女怀孕率多年一直都在百分之一左右。英国医学会公布的统计资料是,英国每年有93000宗未婚怀孕个案,1519岁英国少女诞下的42700名婴儿,其中87%属于非婚生育。令人瞠目的是,英国目前竟然有4位年仅10岁的未婚妈妈!勿庸置疑,##被过滤##文化盛行是英国少女妈妈多的主要原因。关于未婚妈##被过滤##问题,就让社会学家去探讨吧,我只想附上一则有关未婚妈##被过滤##新闻,以“飨”各位网友!

居住在英格兰西北部的麦高雷一家,母亲和五个女儿都不外出工作,家养8只宠物狗。外加后来衍生出的母亲的情人和两个大女儿的情人共三位男子,每年净收入竟然也接近3万英镑。

英国《世界新闻报》记者在探访这个被称为“英国第一懒惰家族”的家庭时,赫然发现这家人的法宝———ZF发放给年轻的未婚母亲的救济金,他们的家训是“只要生孩子就能活下去,而且活得不错”。

母亲34岁有了两个孙辈

  麦高雷母女,是靠ZF救济金维持生活的未成年少女族群的缩影。最新统计显示,如今英国每14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是由未成年少女所生。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每年,英国有10万名正在就读的少女怀孕。

  对于她们之中喜好不劳而获的一些人来说,钻政策空子,靠ZF发放给未成年单身母亲的救济金,不失为享受安逸生活的捷径。

  麦高雷家的掌门人,是今年34岁的母亲朱莉。自从她6年前以“精神抑郁”为由辞职后,就终日和男友杰里·坎贝尔厮混在一起,再没有外出工作过。

  每个月,朱莉都可以领取到ZF发放的供她养活孩子的数百英镑救济金。此后,二女儿莉齐和大女儿查伦也走上了母亲的老路,靠生孩子领取救济金生活。结果是,朱莉年仅34岁就成了两个孙辈的祖母。

  两女效仿母亲一心生孩子

二女儿莉齐今年虽然只有15岁,但是已经有了一个14周大的儿子贝利。孩子的父亲是比她大两岁的男友唐·古尔登。

同一般人在做了父母后往往愿意为孩子去奋斗不同,莉齐觉得没有必要改变什么。她说,“我现在生活得很好。至于有人说我懒,那是因为他们嫉妒我这份好日子。”

  承认嫉妒莉齐的,倒还真有一位。她就是莉齐的姐姐查伦。

今年16岁的查伦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厌学。在她看来,怀孕生孩子是离开学校的最好办法。14岁时,查伦认识了比她大6岁的戴维·摩根。她把生孩子的希望寄托在了摩根身上。“我就是想生个孩子,”查伦承认,“我觉得只要有了孩子我就能过上清闲的好日子了。”她和妹妹莉齐一同上了纪录片《英国最年轻的父母》。这部披露英国未成年人生儿育女这一社会问题的片子,将于11月1日晚间在英国电视一台播出。

  全家衣食无忧还嫌房小

  虽然家里没人工作,但每个月的收入却并不少。虽然这些钱名目不同,但都属于ZF提供的救济金。

  麦高雷家每个月领取的救济金主要有以下几项:收入补助:378.80英镑;残疾保险146.68英镑;儿童税务补贴721.93英镑。对于一家人现在居住的三居福利房,ZF每个月也要贴现228.76英镑。

  莉齐、查伦现在也有了孩子,每个人每个月可以领取71.50英镑补贴。再加上其它一些杂七杂八的补贴,麦高雷一家每年共领取ZF救济金近3万英镑,而且还全是现金。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28 05:26

生命原是要

不断地受伤和不断地复原

世界仍然是一个

在温柔地等待着我成熟的果园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29 00:28
黑夜给我了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30 13:53

[attach]28662[/attach]

已经有两三朵开始凋谢了。

终于懂得那句歌词了——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慢慢地同时凋零同时盛开。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1-30 14:03

[attach]28663[/attach]

有人说:花性预示人品,花品昭示人性。

想必喜欢淡雅的百合的人,心灵一定是纯净的


作者: Juneflying    时间: 2004-11-30 15:08

第二次看这个帖子了,..还是觉得写得很好.....照片也拍得很漂亮,, 特别喜欢其中几张!!

继续努力哦!!!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1 15:52
[attach]28673[/attach]

作者: sunywalker    时间: 2004-12-2 10:58
好文章,非常好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3 14:13
[attach]28716[/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3 14:15
[attach]28717[/attach]

作者: Juneflying    时间: 2004-12-3 14:27
标题: 好漂亮的百合花啊
[em01]
作者: 人鱼不游泳    时间: 2004-12-3 18:19
可乐之类的碳酸饮料尽量少喝,喝多了容易得肾结石的!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4 05:46
以下是引用人鱼不游泳在2004-12-3 10:19:22的发言: 可乐之类的碳酸饮料尽量少喝,喝多了容易得肾结石的!

呵呵,其实我不喜欢碳酸饮料,很少喝的,那些是为客人准备的。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4 06:06

第四朵也已经悄悄地绽放了

[attach]28736[/attach]


作者: thinksu    时间: 2004-12-5 07:04

呵呵,你房间真有意思。。。。少上网,多看书,多锻炼身体。。。。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5 16:02
[attach]28802[/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5 16:12
[attach]28803[/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5 16:15
[attach]28804[/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5 16:19
[attach]28805[/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5 16:21
[attach]28806[/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5 16:24
[attach]28807[/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5 16:27
[attach]28808[/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5 16:30
[attach]28809[/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5 16:32
[attach]28813[/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5 16:35
[attach]28814[/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5 16:42
[attach]28817[/attach]

作者: alexanderp    时间: 2004-12-6 15:18

青春的陌生,美好的惊,我也喜欢发现新事物...楼主的文章真的很好,个人体会也能让彼此产生共鸣...


作者: spacelion    时间: 2004-12-14 19:22
哈,看到我的花瓶派上用场了,开心啊:)
以下是引用brady在2004-11-30 6:03:30的发言:

有人说:花性预示人品,花品昭示人性。

想必喜欢淡雅的百合的人,心灵一定是纯净的


作者: 人鱼不游泳    时间: 2004-12-15 17:24
【 懂得放心的人找到轻松, 】
【 懂得遗忘的人找到自由, 】
【 懂得开怀的人找到朋友, 】
【 也一定能找到快乐。   】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24 09:04
以下是引用人鱼不游泳在2004-12-15 9:24:40的发言: 【 懂得放心的人找到轻松, 】 【 懂得遗忘的人找到自由, 】 【 懂得开怀的人找到朋友, 】 【 也一定能找到快乐。   】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24 09:19
[attach]28986[/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24 09:40
[attach]28988[/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24 09:48
[attach]28989[/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24 10:15
[attach]28990[/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24 10:30
[attach]28992[/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24 10:37
[attach]28993[/attach]

作者: brady    时间: 2004-12-24 10:49
[attach]28994[/attach]

作者: Aries-sun    时间: 2004-12-24 17:53

思绪如飞,张张图片都让人心动,想念南安。。。

大家圣诞快乐!!!


作者: 人鱼不游泳    时间: 2004-12-24 19:17
以下是引用brady在2004-12-24 1:40:31的发言:
highfield campus还有这样繁花似景的时刻啊……
作者: Juneflying    时间: 2004-12-25 10:15

这不是Highfield campus, 应该是city centre那个公园的一个角落,对不对??






欢迎光临 中英网论坛 (http://bbs.uker.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