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濒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兰海认为,之所以学生在出国以后遇到种种的困难,而面临困难的时候又束手无策,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出国前的心理准备不足。留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问题一:带着抵触情绪出国
兰海认为,这与学生的出国目的不明确有关。有的孩子还比较小,有些家长盲目地认为出国好,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就强迫孩子出国。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年纪较小的孩子身上,有的高中还没有读完,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比较弱,叛逆的思想又比较重,很容易带着抵触情绪到国外去。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自我控制能力再差一些,有些人就会走到歪路上去,最后荒废了学业。
解决建议:兰海认为,这种情况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想法,不要强迫孩子做没有兴趣的事。帮助他们了解留学这件事情,在其中找到一个自己孩子的兴趣点。比如,孩子很喜欢旅游,家长就可以告诉他,留学之后会有很多出去玩儿的机会,但是必须学会怎么旅游,掌握了其中的知识,才能够玩儿得好,才更有意思。这样,不但能够吸引孩子的兴趣,有一个积极的留学心态,又能把基本的生活常识告诉给他。
■问题二:思乡情绪与孤独感
北京实力外语学校的刘兰认为,孤独感主要是由语言障碍和生活习惯的差异造成的。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最开始的半年时间是十分难过的。没有了自己成长的土壤,没有了原来游刃有余的圈子,运用语言不熟练让自己羞于启齿,生活每迈出一步都感到如此的艰难。
另外,国外的生活方式与中国人有相当的差异。中国人爱热闹,总爱朋友们凑在一起。但是到了外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内容,尤其是开始没有朋友的时候,就要学会自己打发时间。否则一旦闲下来无事可做,一个人触景伤情,想一些失落和挫折的事情,更容易感到孤独。
解决建议:兰海认为,这种情况每个人出国以后都会遇到,只不过是程度不同。她认为,应该在国内做一些准备,学会自己打发时间。培养一个爱好是十分必要的。出国以后,这种爱好会吸引你学习以外的注意力,陶醉其中的乐趣还能很好的调节心情。刘兰则认为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也是冲淡思念的一个好办法。
■问题三:挫折感和心理压力难以承受
对困难的估计和自信心不足的人更容易有这样的问题。出国留学没有困难是不可能的。区别就在于每个人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解决能力。有一种学生在出国前只知道留学之后能得到一个很好的前途和未来,但是他并不知道,这个美好的未来是需要代价的。刻苦的学习,背井离乡独立生活,半工半读的生活状态,这些都是要付出的努力。而有些学生出国前对这些情况估计不足,突然面对这种“四面楚歌”的生活,一下子应付不了。
刚一到国外,学习跟不上,交流困难的情况很正常,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都是可以解决的。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一些学生本身心理素质不好,无端地把自己的困难夸大,越想越绝望,在极度的焦虑中走向精神崩溃或是半途而废的情况都是有的。
解决建议:兰海说,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求学生将国外的情况了解得尽量清楚。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出国前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想一想,遇到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其次,要在出国前学习自我激励的方法。在国外只身一人的时候,只有自己帮助自己。学会一种自我鼓励的方式,比如说,不断给自己定出难度适中,需要一定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并且在达到目标后给自己一些奖励。这样在不断的努力和满足中,自己已经克服了困难并且进步了。第三,给自己找一个精神榜样也是很好的办法。这个榜样最好是一个生活化的例子,他离你很近,可能就是你的家人或者朋友,也有类似的留学经历。可以通过跟他交流,了解到一些经验,在自己遇到相同问题的时候,就很快会想到你的精神榜样是怎么解决的。他可以作为一个精神上的支撑点。第四,还要找到一种有效的发泄压力的方式,学会自己开导自己。可能是一种运动方式,可能是听一段疯狂的音乐,总之因人而异,只要有效就可以。
■问题四:经济包袱沉重急于打工
有的学生有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自己一到国外就得马上开始打工,否则就生活不了。于是把很大一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挣钱上。兰海认为,这样做其实是错误的。刚到国外,一切都还不熟悉,花大量的时间打工肯定会耽误学习,拖慢适应国外学习方式的进度,得不偿失。
解决建议:凡是出国的学生,在第一年应该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学费和生活费
那就谢谢你了
其实很多人看
能帮助大家就好了
没人顶没关系的嘛
出国和出门有那么大不一样吗?
不都是离开家?
怎么这么多感悟?
已经不需要鼓舞勇气,只是按部就班的随遇而安
“麻木”两个字的背面,刻着岁月斑驳。
“或许有一天你也会发现,原来拥有伤心的能力和拥有快乐的本领一样重要。”
欢迎光临 中英网论坛 (http://bbs.uker.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