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网论坛
标题:
留英访谈:经典歌剧的华人主创
[打印本页]
作者:
Zinsser
时间:
2011-3-31 15:59
标题:
留英访谈:经典歌剧的华人主创
前不久,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上演了经典歌剧《蝴蝶夫人》,广受欢迎。这个版本的《蝴蝶夫人》的制作方包括一位华人副导演。她就是伦敦大学学院(UCL)和伦敦电影学院(London Film School)毕业生邹爽。几年来,她已经参与过一些主流剧目的创作。
[attach]63274[/attach]
子川:你是怎么参与到歌剧《蝴蝶夫人》的导演团队的?
邹爽:大概五、六年前,我跟《蝴蝶夫人》的导演大卫·弗里曼(David Freeman)有过合作,后来一直帮他做一个有关《金瓶梅》的戏剧工作室。我也给不同的歌剧导演做过导演助理和副导演。歌剧《蝴蝶夫人》的表演团队中有大约一半都是亚洲成员。弗里曼就问我愿不愿意来试一试,我就向制片方递了自己的简历,就这样进入他们的导演团队。
子川:起初你是如何进入这个圈子的?
邹爽:我在伦敦电影学院读硕士期间,有一次作业做的是一个小短片,讲潘金莲的故事。我想找英国的亚裔演员用英语来出演这部片,做成一个实验性的荒诞片。当时,弗里曼过来点评。他觉得这部剧很有意思。
他当时正跟英国戏剧大师韦伯(Andrew Lloyd Weber)一起有意在中国做《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剧,对中国的东西非常感兴趣。就这样,我跟弗里曼合作,在中国一家戏剧高校做了为期一个月的工作室。后来又回到英国做过工作室。就这样联系上的。
子川:虽然这不是你第一次跟主流艺术家合作了,但是作为导演团队中唯一的华人,你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邹爽:因为《蝴蝶夫人》是一个有亚洲文化背景的大型歌剧,而且表现手法主要是自然主义,所以所有的设计都返璞归真到当年的日本文化。虽然我不像日本人那样了解日本文化,但是作为艺术创作,毕竟它是以其它文化的角度来看事情,所以我在导演组中起到的作用就是把西方人的视角打破。
这个戏主要是给西方人看的,创作团队中的其他人有时候会考虑到一些相对狭隘的东西,我就可以平衡一下,加入一些外来人的角度,突出亚洲元素。通过跟演员聊天,我帮助强化了这部剧的另一个层面。
子川:两年前你在音乐剧《西游记》的团队中是做什么?
邹爽:我做过翻译、制作方的助理。这个戏在世界很多地方演出过,我只是在英国演出期间做过一些剧本修改、在导演和演员之间协调等工作。后来,跟《西游记》的导演陈士争去立陶宛推出他的另一部剧《茶花女》,担任副导演。
子川:《蝴蝶夫人》是非常经典的剧目,成为唯一的华人副导演也是相当不容易。
邹爽:确实是很大的锻炼。其实这个圈子很小。这部戏已经上演了13年,副导演团队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制作方很想把这部戏带到亚洲去巡演,所以这次用我担任副导演应该有一定的考虑,一方面扩大团队的文化层面,另一方面找没有接触过这部戏的人,看看能接受得有多快。整个工作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用5个星期的时间就排好了。
子川:下一步你就是要策划亚洲巡演吗?
邹爽:还在等制作方的消息。我也跟朋友成立了一个制作公司,主要想把舞台艺术和电影结合起来。因为现在很多舞台剧中包含多媒体元素,我们就想跟现在一线的舞台剧作合作,作为创作团队的一部分向他们提供舞台影像。目前尚在试验阶段。下一步的计划是,明年给哥本哈根艺术节做一个舞台影像的项目。
子川:近年来,西方有关中国乃至亚洲相关主题的剧目越来越多。你对其他有意进入这个行业的中国同学们有什么建议?
邹爽:我认为,需要有开放的心态。因为我能够有幸与这些一线导演合作,跟我自身多年在英国的生活经历有关,也跟我有开放的心态有关。跟大家聊艺术的时候,我是从一个新时代的中国留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不会说,必须用中国的角度看事情。
我觉得,艺术是世界统一的一种语言,所以我跟无论哪国人接触的时候不会突出自己的国籍和背景。只有这样,大家才有可能对你的文化感兴趣,这时你再拿出自己的文化根底,沟通起来就更容易了。
还有一点我现在觉得非常重要, 就是艺术是一条孤独的路,决定做这个就要从最不起眼的事情一步一步认真做好。就像撒种子一样,一点一滴, 总会有一个成果。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虽然现在我还谈不上有什么成就,但是这一点我特别赞成。
作者:
miomy
时间:
2011-3-31 17:07
相关主题。。亮了。。
作者:
第三只眼
时间:
2011-3-31 18:43
作者:
Daisy-m
时间:
2011-3-31 19:05
作者:
叶仙儿
时间:
2011-3-31 19:21
作者:
梦齐鲁
时间:
2011-4-1 10:05
欢迎光临 中英网论坛 (http://bbs.uker.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