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网论坛

标题: [转]中华老字号 带你吃遍天下 [打印本页]

作者: 加菲    时间: 2004-4-17 05:57
标题: [转]中华老字号 带你吃遍天下
中国菜指南 - 中华老字号 带你吃遍天下~~~~

北京全聚德
  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开业,设于北京前门外肉市—前门大街,1979年迁至和平门大街。原为“德聚全”干鲜果店,由杨全仁主持后改为“全聚德”,由清宫御厨掌炉制作烤鸭,并以经营山东风味菜点为特色。

松鹤楼菜馆
  于1737年(清乾隆二年)开业,设于苏州市观前街,原是一家小面馆,以经营盖浇饭、焖肉、卤鸭面为特色,后来增加了苏州风味菜,唐代沈朝初《忆江南》词中“明月灯火照街头,雅座列珍馐”就是对该店的真实写照,据传乾隆皇帝三下江南时,曾在该店品尝过“松鼠鱼”。其主要名菜有“白汁元菜”、“三虾豆腐”、“蜜汁火方”等,其中“松鼠镢鱼”曾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




马祥兴菜馆
  于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开业,原设于南京市雨花台,中华门外米行大街,1958年迁至中山北路,原由河南孟县回民马思发创办,其子马盛祥继业后,取名为“马祥顺饭铺”,民国初期以经营“牛八样”清真菜为特色,20年代末,主要名菜有“美人肝”、“松鼠鱼”、“凤尾虾”、“蛋烧麦”等。##被过滤##元老于右任曾为该店题写“马祥兴”匾额。国共和谈时期,周恩来应张治中邀清曾在该店用餐,主要名菜有“松鼠鱼”、“八宝葫芦鸭”、“芙蓉鸡片”等。

麻婆豆腐餐厅  
  于1862年(清同治元年)开业,原设于成都市北郊万福桥,1957年迁至西玉龙街,由陈兴盛夫妇创办,原名“陈兴盛饭铺”,以经营大众饭菜为特色,由其妻陈麻婆掌灶、烹制的豆腐具有麻、辣、鲜、烫等特点,颇受顾客的喜爱,人们称它为“麻婆豆腐”,随之改为“陈麻婆饭铺”,清末“陈麻婆豆腐”被《成都通览》列为成都著名食品,1957年扩建后改为现名,以经营各种豆腐菜为特色,主要名菜有“麻婆豆腐”、“家常豆腐”等,其中“麻婆豆腐”已被日本制成食品罐头,远销世界各地。

菜根香素食馆
  约于1933年开业,设于广州市中山六路,取用佛门梵语“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之句定店名,1938年广州沦陷后停业,1947年由佛门人士杨保洪重新开设,名为“居士林素菜馆”,一年后改号“菜根香素食馆”,80年代扩建以经营素菜、素点为特色,主要名菜有“鼎湖上素”、“如来上素”、“六宝拼盘”等。


带江草堂
  于1936年左右开业,设于成都市外西三洞桥畔,由四川郸县人邹瑞麟创办,以杜甫“每日江头尽醉归”的诗意定名,以经营鱼鲜风味菜为特色,主要名菜有“软烧大蒜鲢鱼”、“花鱼头”及“鱼席”等,郭沫若在此品尝后,曾留诗赞曰:“三洞桥边春水深,带江草堂万花明,烹鱼斟满廷龄酒,共视东风万里程。”


松鹤楼菜馆
  于1737年(清乾隆二年)开业,设于苏州市观前街,原是一家小面馆,以经营盖浇饭、焖肉、卤鸭面为特色,后来增加了苏州风味菜,唐代沈朝初《忆江南》词中“明月灯火照街头,雅座列珍馐”就是对该店的真实写照,据传乾隆皇帝三下江南时,曾在该店品尝过“松鼠鱼”。其主要名菜有“白汁元菜”、“三虾豆腐”、“蜜汁火方”等,其中“松鼠镢鱼”曾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


聚福楼饭店
  于1924年开业,原设于青岛即墨路,1943年迁至青岛台东西二路,最早由山东福山人吴子玉创办,是四大名店之一(春和楼、顺兴楼、亚东楼),40年代迁址扩建,成为一家规模较大的鲁菜馆,其主要名菜有“糖醋鲤鱼”、“锅豆腐”等。

老正兴菜馆  
  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开业,原设于九江路(旧称佛陀街)内,1930年迁至山东中路南京东路口,由夏连发等创办,原名“正源馆”。后由夏连发之子夏顺庆主持,经以营无锡风味菜为特色。20年代,改名为 “老正兴菜馆” ,40年代时,又在南京开设了分店,“雪园老正兴馆” ,因而原店又称为 “东号老正兴菜馆”,现为全国最老的“老正兴”。主要名菜有“青鱼下巴划水”、“青鱼秃肺”“油爆虾”等。周恩来总理、陈云、陈毅副总理等曾在此作客,原市长汪道涵曾题写了“老正兴菜馆美食”,著名园林艺术家陈从周题写了店名。

鸿起顺饭馆
  于1936年开业,设于天津大沽路,由左鸿林、李占起创办,用二人名字中的“鸿”和“起”作店名。以经营一般清真饭菜为特色,主要名菜有“红烧牛尾”、“芫爆散丹”、“锅羊肉”。

天一坊饭庄
  于1879年(清光绪五年)开业,设于天津红桥大胡同新开路,以经营天津风味菜为特色,但后来几经废兴终断营业,八十年代天津饮食界又重新开设“天一坊饭庄”。主要名菜有“罾蹦鲤鱼”、“金钱紫蟹”、“煎熬 花鱼”等。

沪州饭店
  于1956年开业,设于合肥淮河路中段,原是老字号茶馆,名“佛照地楼”,后1956年改名为“庐州饭店”,以经营徽风味为特色。主要名菜“沙鲫鱼”、“朱洪武豆腐”、“冰糖扒蹄”等。

登瀛楼饭庄
  于1913年开业,原设于天津建物街,1915年迁至滨江道,是由山东人苏振艺创办,“登瀛” 两字取自 《秦始皇本纪》:“海中有三神仙,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1915年迁至天津东兴大街,由王桂主持经营,是当时天津最大的饭庄,以经营鲁风味菜点为特色。主要名菜有“醋椒鱼”、
作者: 自由游荡    时间: 2004-4-17 05:58

武汉是啥``

咱两一起去


作者: 加菲    时间: 2004-4-17 05:58
梅龙镇
  于1738年(清康熙二十五年)开业,设于北京前门大街东侧,由山西人瑞福创办,以经营凉肉、酒菜、烧麦为特色。据传,乾隆去通县私行察访,回京时,曾在这家小酒店品尝了烧麦,题号“都一处”三字的虎头匾,赠给该店。如今,仍悬挂在店堂中央。



绿波廊
  于明嘉靖年间开业。设于上海老城隍庙九曲桥畔,原名:“乐圃阆茶楼”。1978年改为餐厅,以经营上海及苏州风味菜点为特色。主要名菜名点有“扇形甩水”、“生爆鳝背”、“萝卜丝酥饼”。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游览老城隍庙和豫园时,在该店品尝了各式点心后,称赞说:“技艺精巧,味道极好”。
仿膳饭庄
  约于1925年开业,原设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岛北侧,原名为“仿膳斋”,由清宫原菜库买办与膳房厨师合伙创办。1959年扩建后,改称“仿膳饭庄”。以经营宫廷菜点为特色。擅长烹制“满汉全席”。主要名菜有“熘鸡脯”“一品官燕”“烤鹿肉”“蛤蟆鲍鱼”等。其厨师多次前往日本及英国等地举办“皇帝大餐大宴”,受到好评。



东来顺饭庄
  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开业,设于北京王府井大街东市安场,原是回民丁德山创办的食摊,后取名为“东来顺粥摊”。1914年改名为“东来顺羊肉馆”,以经营“涮羊肉”为特色。美国原国务卿基辛格、巴基斯坦总 统伊沙克汗等外国贵宾都曾在该店品尝过“涮羊肉”。
都一处烧麦馆
  于1738年(清康熙二十五年)开业,设于北京前门大街东侧,由山西人瑞福创办,以经营凉肉、酒菜、烧麦为特色。据传,乾隆去通县私行察访,回京时,曾在这家小酒店品尝了烧麦,题号“都一处”三字的虎头匾,赠给该店。如今,仍悬挂在店堂中央。
[attach]17794[/attach]

作者: 加菲    时间: 2004-4-17 05:59
王##被过滤##
  于1940年开业,原设于重庆市夫子池,1956年迁至八一路小吃街,由王忠杰创办,原名“王记##被过滤##”,以经营“卤鸭”、“烤鸭”为特色,人称“王##被过滤##”。50年代后几经扩建,其主要名品有“挂炉鸭”、“白卤鸭”、“凤鸭”、“熏烤鸭”等,其中“熏烤鸭”曾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


桥头火锅店
  于1940年开业,原设于重庆市南海棠溪河街桥头,1960年迁至南坪珊瑚村,由李文俊创办,因为于海棠河街桥头,故名“桥头火锅店”。以经营各式川味火锅为特色,50年代后几经扩建,主要名品有各式火锅与“火锅宴”。



春和楼饭店
  于1819年(清光绪十七年)开业,原设于青岛市天津路,1939年移至中山路,原是姓周的青岛人创办的“锅贴铺”,30年代初时,由田斗拒等经营,取名为“春和楼利记”,不久仍改名为“春和楼”,1898年定名为“春和楼”,以经营山东省风味菜为特色,其主要名菜有“爆海螺”、“白扒鱼翅”、“清汤燕窝”、“香酥鸡”等。


聚丰德饭店
  于1947年开业,原设于济南市经三路、纬四路,1988 年迁至经五路、六纬路东,原由刘兆贤、王丕有等创办,其店名取用山东菜馆聚宾园的“聚”字,聚丰楼的“丰”字和北京全聚德的“德”字组成,以示它具有这三家菜馆的特色,80年代扩建后,仍以经营鲁菜风味为特色,主要名菜有“蟹黄鱼翅”、“九转大肠”、“干烧鲫鱼”、“北京烤鸭”等。


一品香饭店
  于1911年(清宣统末年)开业,设于济宁市城内太白楼西侧,由王锡惠、孟玉祥等创办,以经营天津风味小吃为特色,据传,有位曾经担任过府台的泰籍人品尝后便叫儿子题写了“一品香”三字,店主便以此为店名,20年代末和50年代后,几经扩建已成为最大的山东风味为特色,其主要名点有“奶汤桂鱼”、“九转大肠”等。



夫妻肺片店
  约于1933年开业,原设于成都市安东寺,1956年迁至总府街,由郭朝华夫妇创办,以经营牛头、蹄、肚、肺等熟食制品为特色的摊贩,因独具一格,被人们称为“夫妻肺片”,主要名品有“麻辣肺片”、“牛肉面”等。
新南轩酒家
  于1911年(清宣统末年)开业,原设于厦门市水仙宫码头,后迁至市中心思明南路,原名“南轩酒家”,原是福州饮食业老板与厨师创办,老板离去后,由职工自己集资经营,并改名为“新南轩酒家”,50年代几经扩建后,仍以经营福州风味菜点为特色。主要名菜有“原汤鱿鱼”、“人参蹄筋”等。



老四川
  于1930年开业,设于重庆市八一路,原由钟易凤,严文治夫妇创办的小食摊。以经营“灯影牛肉”为特色。抗战时期,有一位记者吃了灯影牛肉后,建议以“老四川”为牌名,于是钟易凤夫妇便弃摊建店,取名为“老四川”。1970年与粤香村合并,改称“粤香村”,1985年恢复原名,以经营牛肉制品,并以其麻辣鲜香为特色。



蜀风园
  于1942年开业,设于成都市东大街,原是由四川名厨曾国华等掌灶,后因故停业,1985年重新开业,仍以经营川菜风味为特色,主要名菜有“红烧甲鱼”、“酸辣鱼茸”、“樟茶鸭片”等。


龙抄手餐厅
  于1940年开业,原设于成都市华兴正街,1950年迁至悦来商场,1963迁至春熙路,由杨炳森创办,原名为“龙抄手”,1987年扩建后改名为“龙抄手餐厅”,以经营小吃和川菜风味为特色,主要名点名菜有“抄手”、“白果糕”、“羊肉粉”、“菊花鱼翅”、“三色鳜鱼”等。




聚春园
  于1865年(清同治四年)开业,设于福州市八一七北路,原是陈某等创办,原名“三友斋茶馆”,1905年由郑春发独资经营,改名为“聚春园”,以经营正宗福州菜为特色,曾为官府承办伙食及宴会,辛亥革命后又成为省府及各局、巨商名流宴宾之地,主要名菜为“醉糟鸡”、“酥鲫”、“鸡茸金丝笋”、“佛跳墙”。



曲园酒家
  于1911年(清宣统末年)开业,原设于长沙市小四方塘,因设于黄翰林的公馆花园内,园内曲径绕塘故定名“曲园”,由黄翰林的官厨主持,1919年由官厨霍之渠招股,扩建后,以经营正宗湖南风味菜为特色,1938年长沙大火被毁,抗战胜利后曾复业于青年会东四楼,后业又停业,1986年在蔡锷中路重开新业,主要名菜有“奶汤生蹄筋”、“松鼠活桂鱼”、“发丝牛百页”等。
同庆楼菜馆
  于1925年开业,原设芜湖市中二街,1952年迁至中山路,原是19户商家联合创办,以经营安徽沿江风味菜为特色,从50年代到80年代几经扩建,又增加了淮扬风味菜,主要名菜有“金酱扒鸭”、“香糟肉”、“荷包鲫鱼”等。1958年毛 泽 东视察时,该店曾为之制作菜肴,1965年越南胡志明主席在该店品尝了“奶油鲥鱼”。




迎宾楼菜馆
  于1930年开业,设于无锡市崇安寺人民路菜场大楼,由李文毓、沈云清等人合伙创办,以经营京苏大菜为特色。主要名菜有“蟹粉鱼翅”、“罗汉全鸭”、“凤尾鸽蛋”、“金玉满堂”等。1954年曾中断营业,1959年重新开业,仍以经营京苏风味为特色,苏州美食家陆文夫曾称它为“三大楼”之一(杭州楼外楼、苏州松鹤楼、无锡迎宾楼)。



重庆冠生园餐馆
  于1939年开业,设于重庆市民权路,由上海冠生园老板创办,
作者: 加菲    时间: 2004-4-17 06:00
常州德泰恒
  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开业,设于常州市中心,由吴炳生夫妇创办,1910年扩大原店门面,取其姐夫“德泰钱庄”的前两个字,定名为“德泰恒”。1937年11月常州沦陷,酒店被毁。1940年重建扩大营业,50年代再次扩建,仍以经营苏常风味菜点为特色,其主要名菜有 “红烧青鱼”、“糟扣肉”、“蜜汁湘莲”、“大麻糕”等。



颐之时
  于1941年开业,原设于成都市华兴正街,1948年迁至重庆市邹容路,原由罗国荣创办,以经营时菜风味特色,主要名菜有“干烧鱼翅”、“开水白菜”等,经营至1953年停业,1958年罗国荣在重庆市又开设“颐之时”,以经营正宗川菜风味为特色,主要名菜有“干烧岩鲤”、“大蒜鱼”、“一品海参”、“开水白菜”等。


功德林蔬食处
  于1922年开业,原设于北京东路贵州路口, 1932年时期迁至黄河路南京西路附近,由杭州城皇山常寂寺高维均法师之徒赵云韶等创办,以办佛事和淮扬风昧素菜为特色,主要名菜有 “五香烤夫”、 “功德火腿”、 “素蟹粉”、 “白汁芦笋”、“罗汉菜”等,20年代时,鲁迅、柳亚子和30年代时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及黄炎培均为该店常客,在史良生前回忆录中曾有《怀念功德林》一节,曾接待日本、巴基斯坦等国贵宾。



永和园酒楼
  永和园酒楼于1912年开业,设於南京市中心夫子庙。以经营维扬风味小吃为特色。前身是清末南京城著名的“雪园茶馆”。30年代未,由卞永生的买下后改名为“永和园”,增加了“烫干丝”和“蟹壳黄”烧饼,被称为“秦淮二绝”。1986年重新扩建开业改名为“永和园酒楼”,以经营江苏风味和淮扬小吃为特色。著名书法家林散之为之题写了“永和园”匾额,并称为秦淮第一楼。主要名点有:“三丁包”、“蟹黄包”、“翡翠烧卖”等。



鸿宾楼饭庄
  于1853年(清咸丰三年)开业,原设于天津市,1955年迁至北京和平门外李铁拐斜街,1963年迁至西长安大街。它取用《礼记》“鸿来宾”定名,以经营天津清真风味菜为特色,主要名菜有“鸡茸鱼翅”、“红烧牛尾”、“炖蹄筋”、“砂锅羊头”等。郭沫若先生曾为店赋诗一首“鸿雁来时风送暖,宾朋满座劝加餐,楼头赤帜红于火,好汉从来不畏难”。此诗的每句首字,即为“鸿宾楼好”。



迎宾楼菜馆
  于1930年开业,设于无锡市崇安寺人民路菜场大楼,由李文毓、沈云清等人合伙创办,以经营京苏大菜为特色。主要名菜有“蟹粉鱼翅”、“罗汉全鸭”、“凤尾鸽蛋”、“金玉满堂”等。1954年曾中断营业,1959年重新开业,仍以经营京苏风味为特色,苏州美食家陆文夫曾称它为“三大楼”之一(杭州楼外楼、苏州松鹤楼、无锡迎宾楼)。
绿柳居菜馆
  于民国初期开业,原设于南京市秦淮河畔,1963年迁至太平南路,因地处秦淮河畔的桃叶渡,岸边翠绿垂柳,故名“绿柳楼”,以经营素菜为特色,主要名菜有“素火腿”、“素烧鸭”、“素虾仁” 等,其中“素鸡” 曾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


玉楼东酒家
  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开业,原设于今长沙市解放路,原名“玉楼春”,1920年改由湖南谭督军的家厨谭奚庭主持,改名为“玉楼东”,以经营风味独特的“奚菜、奚点”为特色,一位翰林出身的书法家曾广钧为其题诗曰“麻辣子鸡汤泡肚,令人常忆玉楼东。”1938年长沙大火该店被毁,后由李树钦等集资重建于广东茅巷,1949年停业,1986年迁至五一广场重建开业,主要名菜有“鸭掌汤泡肚”、“麻辣子鸡”等。


奎元馆
  于1867年(清同治六年)开业,设于杭州吊官、解放路官巷口,原由安徽人创办,以经营徽式面点为特色,据传有位赶考的秀才来店吃面时,老板在面里加了三个鸡蛋,以示连中三元,秀才考上进士后,特为该店题写了“奎元馆”三字,民国初年由宁波人李山林盘下,改为以经营宁式面点为特色,主要名点有“虾爆面”、“片儿川面”、三鲜面”等,梅兰芳、盖叫天、蒋经国、李济川、蔡廷锴,都曾在该店用餐,蔡廷锴还题写了“东南独创”四个大字。



屯溪徽菜馆
  于1933年开业,设于黄山市屯溪区黄山西路,原由张茂松所创办,原名“富春园”,70年代末扩建,以经营传统徽菜为特色,主要名菜有“腌鲜鳜鱼”、“醋熘镶青椒”等。



奇峰阁酒家
  于1937年开业,设于长沙市解放路,由株放云田人唐晓珊创办,原名“晓记奇阁” ,1938年长沙大火被毁,1943年重建后以经营大从饭菜为特色,1956年与协和茶楼合并,1983年后重新恢复,定名“奇峰阁酒家”,以经营传统湘菜风味为特色,主要名菜有“一鸭四吃”、“绣球海参”、“八宝糯米鸡”、“铁板鹅掌”等。



福兴菜馆
  于1910(清宣统二年)开业,原设于芜湖市三街口,1959年迁至中二街,原是江苏江都人耿长宏创办的小食摊,后与其弟耿长富一起开办了“耿福兴饺面馆”,后来又增加了“酥烧饼”,80年代后,几经扩建后,以经营安徽沿江风味和淮杨风味为特包,主要名菜有“蝴蝶海参”、“凤胎鱼翅”、“肴肉”等。




泮溪酒家
  于1947年开业,设于广州市西郊荔湾湖畔,原由李文麟创办的食摊,以经营公园湖塘“五秀”(莲藕、菱角
作者: 加菲    时间: 2004-4-17 06:02

大家看看,有你们家乡的名餐馆吗?是不是就在家门口啊


作者: yangtian    时间: 2004-4-17 06:02

聚春园 夫妻肺片店

哈哈福州的还有两个哦


作者: 加菲    时间: 2004-4-17 06:03

四川真是个好地方啊,MM多多,好吃的多多,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一次


作者: yangtian    时间: 2004-4-17 06:06
老实说川菜还是不错的




欢迎光临 中英网论坛 (http://bbs.uker.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