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网论坛

标题: 【转】出国这一年我究竟得到了什么?难道出国留学只是为了回来多赚钱嘛? [打印本页]

作者: Abele    时间: 2011-1-13 10:12
标题: 【转】出国这一年我究竟得到了什么?难道出国留学只是为了回来多赚钱嘛?
2010年10月,怀揣着基尔的毕业证,办好两年延长签证,我终于还是回到了上海。一样要穿行在各种招聘会的人潮里,只是相比三年前在大专生专场里挫败重重,最后选择在国内读英国预科,如今在留学专场里确实自信了很多。说不上衣锦还乡,更没有像周围亲友想象的那样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小康生活,上海的房价更是让人乍舌。最后在徐家汇的一家中美联营公司做marketing,这家公司其实在毕业之前就联系过,当时还没拿到学位,开出的工资不尽人意,学位拿到之后就涨了四五千,加上肇嘉浜路一套两室一厅的房租补贴,算是达到预期值了。
爸##被过滤##心态很平和,连连说比三年前的2000块好太多了,只要开心就行。倒是周边的一些亲友,因为想出国,反反复复地来问我,出国究竟值吗?大专本科毕业有必要出国这样深造一圈吗?更是有朋友直接说,你这样花了几十万出去,回来工资七八千,我们在国内努力三五年,总也能赶上五六千,这几十万成本下去你值吗?就算加上周末到之前读预科的学校做英语老师,多少年才赚得回来?你说看了不少欧洲城市?那简单,花几万块报个旅行团,保你全欧洲都看一遍。
我只能微笑以报。但心里确实也打过鼓,出国这一年我究竟得到了什么?难道出国留学只是为了回来多赚钱嘛?
倘若按经济回报的标准,也许我还真像朋友说的“蚀了本”。不过换个角度想,虽然短期是赚不回这几十万了,但首先我现在工作要自信很多,压抑感比三年前少太多了。出国留学好像是一次自我流放,在一个完全自立的空间里,什么事都要自己去想、去做,也就没什么不敢或害怕的了。比如最近年终做预算,要跟二老板做英语报告,有几位真的演练了几个晚上,到说英语的时候更是全城戒备,当时想这八千块不好赚哪。我不敢说自己出国一年多英语就有多好了,英语基础和阅读习惯都是在国内读预科的时候养成的,到英国基本是锻炼听力和口语了,但有一点是当年的我绝对做不来的——现在哪怕说错说的不好,我也敢一路讲下去,数据说明白,趋势讲清楚,基本不费力,至少不用为了自己语言发愁,讲话不战战兢兢了。我是想,钱要赚,但一定要赚得开心而从容。
这是我在英国观察一些人的第一感受。他们赚得也许不多,但活得很淡定。这些人工作忙起来跟疯了一样,但是生活得挺单纯的,有什么话都直说,不会憋着,有不同的想法也不吵,彬彬有礼,但一定据理力争。总之我留学首先就是心态整体变好了,回来后对自己的生活认识更清晰了,做事情也大气了很多。出国旅游到底还是不一样,你没法坐下来长久地观察和思考。我记得在基尔一年,跟同学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到学校里各个僻静的角落去散步,坐在Keele Hall门口看书心情会特平静,天很蓝,人很少,这一年里把过去和未来都想了个遍。要是在国内还真没这个时间和情致,整天节奏快得要命。现在虽然双休日还要回以前的预科学校做兼职老师,也没觉得谋生辛苦,反而回国能站上讲台真是从来没想过的事。:
作者: Abele    时间: 2011-1-13 10:12
在Keele Hall 侧面边晒太阳边看书,里面餐馆还有不少努力打工的中国同学。
另外,不说赚钱的问题,这短短一年看到的东西在观念上也改变了我很多。切身去体会一些不同体制上的运作和管理,真能获得些新的思路和灵感,也是反思自己的好机会。我不是说国外就是好,而是有些潜移默化的东西多少会带到现在的生活当中。就说习惯吧,英国人的彬彬有礼是出了名的,我本来以为他们很保守会排斥外来者,但是实际经历之后会觉得之前的理解有误差。比如进Burberry这样的店,以前在中国觉得这些店令人望而生畏,走进去店员小姐会一路跟着你服务。在英国逛店,第一次我觉得自己被完全漠视,因为根本没人上来跟你“嘘寒问暖”,除非你上前去咨询,一般店员随你在那里挑啊摸啊,进进出出试衣服,绝对不会来问“小姐,有什么需要的吗?”一开始,我以为是她们看我一副学生样懒得搭理我,后来才感觉到所有超市、音像店、奢侈品店都一样。反而显得每个人都很平等,很大众,没有人干涉你打探你,所谓的奢侈品店和别的商店没什么区别,里面只有两种人:店员和顾客。而不是“买得起”和“买起”的人。所谓的沉默也不是冷漠,而是给你充分的空间。你要真上前去问个事,店员小姐一定站个笔挺,事无巨细全跟你讲明白,讲完后就又任你到处摸到处换了。怎么说呢,在给予个体自由和体制的规范化之间,他们还挺张弛有度的。真花钱买个贵点的包也不觉得怎样,更不会一出店门口就觉得自己干了件大事,像进了久光又出来特荣耀似的。
要说英国体制的严密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协调感,我在读书时感觉最深刻,也是现在新工作里帮助我最多的一点。其实在英国读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本来以为一年硕士混混也就成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从一开始就在国内就把预科读了,Keele的招生委员会就会一直来跟踪我们的学习状态,还会有专人到中国跟我们一对一面谈。正式到英国进了marketing专业后,要求我们一年里要完成120个学分的课程,加上60学分的毕业论文,整个学术训练非常紧密,几乎天天上五小时课,期间还要做小组报告,我现在的英语报告习惯和基础都是在这期间打下来的。写论文的审查制度也很细致,学校先要求我们看一套Harvard Reference,必须根据这套论文规定写文章,终审时居然专门有一套电子系统扫描文章,计算摘要的比例啊,引文数据真实度啊等等,如果引用比例不合格还派专人来找你谈。开始觉得怎么英国人这么死板,现在到工作中回想起来,不做规矩难成方圆。现在和同事协调分派工作,发现大家集体尊重形式效率会特别高。就连在兼职上课,也会事先跟学生设好每周计划。
这还不是关键,英国人处理地很好的一点是:在严密的规定之下,能充分考虑到个人权利的发挥,而不是用体制来压你,体制在这里绝不是##被过滤##。我论文被通报要**审查的时候,觉得天都快塌下来了,那是我多少心血啊。但是系主任同时发给我一封信,告诉我有权写驳回信,甚至可以要求独立委员会(相当于第三方陪审团)旁审并派人指导我写信和修改论文。虽然觉得规矩不近人情,但是在整个审核过程中,我一点没觉得不公平,因为他们确实给我足够的申诉机会了,也耐心听我陈述理由。而且英国人有一点好,你不必想法绕着弯子套他话,有什么意见和不满尽管当面说就行。虽然管我们系主任叫灭绝师太,但有问题我们还都找她,“严厉”不过是她负责的表现而已。最后毕业那天,谁都找她拍照。这套体制严明,尊重权利的形式如今在公司里特别有用。我和几个合作的同事,每次开会让他们有话都先叽叽喳喳说完,但最后都得尊重小组规则。
说了那么多,我想我也把自己留学的收获理清一些了,多赚钱养家很重要,但是有效而自如地工作和更豁达的人生态度,我想是我眼前最大的财富了。
旅游看风情,留学看世情。英国文化里的种种协调和冲突,让我觉得对尊重自己、尊重整体的概念有了不一样的解读。那些规范教给我对事情的责任感,对人群的宽容度,不是用几十万块钱去衡量的。现在的我也不那么浮躁了,出国不再是用来炫耀的资本,也不真的那么让人雀跃,我想我可以沉潜下来好好为自己的未来规划一下。至于今后,能再出去旅游交流,就是给现在的人生额外添彩的事了。
作者: 丶Ansel    时间: 2011-1-13 11:15
来抢个沙发捏~~
作者: Nat~    时间: 2011-1-13 12:45
来看一下!
作者: 冄喨    时间: 2011-1-13 12:57
其实我们是为了开阔眼界!
作者: This is    时间: 2011-1-14 09:13
豁达点好啊
作者: 丶Ansel    时间: 2011-1-15 18:46
来看看 帮顶顶呢
作者: jiaowodd    时间: 2012-3-26 12:26
我挺有的人说出国是为了开阔眼界,我爸妈也这么说,我不太赞同吧···我觉得是一种经历,一种过程。
作者: 434709952    时间: 2012-3-29 14:17
感受写得很实在
作者: 165095257    时间: 2012-4-4 03:58
你有了不一样的经历,你少了许多吃苦的过程///`,,,虽然你花了几十万
作者: sarahwang1120    时间: 2012-4-6 16:01
写的真好~




欢迎光临 中英网论坛 (http://bbs.uker.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