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网论坛
标题:
欧洲,邂逅的不仅是艺术[转帖]
[打印本页]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2004-1-3 15:36
标题:
欧洲,邂逅的不仅是艺术[转帖]
扔掉寂静的假面,把一切随性拼接,没有适可而止,只有万事新鲜。
外面天阔云闲,用##被过滤##俯瞰世界,决定或者放弃,只要距离就好。
懂得遗忘不会浮躁,对跌跌撞撞会心一笑,不做庸人无谓自扰,绝对风格即将登场。
巴拉松
———《晚钟》敲响的地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3 7:46:33编辑过]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2004-1-3 15:43
温柔的暮色,夕阳的余辉还没有消失,一对农民夫妇聆听着远方传来的教堂钟声。米莱的《晚钟》把这个温馨、宁静的场景展现在世人的面前。米莱,是写实主义美术的重要人物,在法国绘画中确立了真实反映农民生活的画风。看到《晚钟》,不由得问自己,究竟画中的美丽景色是否虚幻?答案是否定的,那个地方叫巴拉松。
巴拉松是法国巴黎南郊约50公里处的一个村落。1849年米莱带着妻儿前往巴比松,并定居下来,从此过着与繁华的都市所隔绝的日子。在这里,米莱的艺术进入成熟阶段(19世纪50~60年代),他一边在田间辛勤劳作,一边作画,农民生活成了他最重要的题材。作品大多描绘宁静的田园生活,如油画《播种者》、《拾穗》、《晚钟》等一大批杰作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米莱用自己的画笔真实地反映了农民日常生活和艰苦劳动,这种新型风俗画受到欢迎,因而被他称为“农民画家”。
本以为这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到了才发现,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原来就处在著名的枫丹白露森林进口处。提起枫丹白露宫就熟悉多了,它是坐落在这森林里的宫殿,建于12世纪,是皇家的行宫。巴拉松景色优美,处处是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也许现在站着的地方就是米莱曾经寻求素材之地,他会用什么样的颜色来勾勒眼前的美景呢?
这个地方引以为傲是,在这里曾经诞生了一个巴比松画派。巴比松画派活跃于19世纪30~40年代,当时法国一些青年画家不满七月王朝统治下的现实生活和僵化了的学院派新古典主义绘画,主张描绘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国农村风景。这些有才华的青年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陆续来到巴比松一带作画,有的还定居下来,最终形成了画派,卢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现在的巴比松已经是一个小镇了,以##被过滤##着众多的画家而闻名,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画家村”,让人觉得每家每户都散发出艺术的气息。当年米莱的画室仍然依旧,座落在一个简朴的小院子里,“农民画家”的本色自然流露出来。不大的画室分为里外两间,里面摆着很多漂亮的风景画,听说这些都是米莱的学生所作,他们模仿恩师的画风,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派别。
[attach]10005[/attach]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2004-1-3 15:44
荷兰
——《向日葵》扎根的土地
荷兰,一个以风车、郁金香而世界闻名的国度,踏上这片土地为的是追寻一个天底下最幸运而又最不幸的人———凡高。幸运,他拥有千万人求之而不可得的艺术天资;不幸,在有生之年却得不到理解与赏识,最后抑郁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提起凡高,总让人联想起法国,凡高的艺术事业在法国达到了顶峰,在阿尔他创作出了《向日葵》,甚至于生命之火也是在法国瓦兹河畔熄灭的。但是凡高的祖国在荷兰,他的艺术感悟是从这里培养起来的,如果说法国是《向日葵》盛开的地方,那么荷兰就是《向日葵》扎根的土地。
[attach]10006[/attach]
凡高在奥维尔小镇渡过了生命中最后70天,期间他以近乎疯狂的热情作画,图为凡高所绘的奥维尔教堂。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2004-1-3 15:45
脚步在阿姆斯特丹停下了,荷兰的首都,一个以水见称的城市。在阿姆斯特丹的日子,凡高是彷徨的,那个时候的他一定预料不到自己会成为艺术史上里程碑似的人物,甚至把当牧师作为自己的理想,但又抵抗不了天性里对绘画的喜爱,因而经常翻看《艺术》杂志,也成了美术馆里的常客。伦勃朗故居博物馆一定是他很喜欢去的地方了,因为年少的凡高经常临摹伦勃朗的作品。
[attach]10007[/attach]
作者:
cappuccino
时间:
2004-1-3 15:46
坐在小船里沿着老河道慢慢前行,耳中时常听到远方飘来的钟声,凡高是否也曾这样坐在船头想着自己的心事呢?在当地人的指点下,来到凡高美术馆。凡高过世后,侄子文森特担心画作散落便以捐出收藏为条件,希望阿姆斯特丹及荷兰ZF能提供一个永久收藏场所。1962年,凡高美术馆正式动工,由阿姆斯特丹市ZF提供土地,国家负担经费,荷兰建筑师李特维德设计建造,在1973年正式向公众开放。高四层的主展馆里收藏着凡高巅峰时期油画原作多达200多幅,素描500多件。凡高的私人信件和日本浮世绘收藏也可见到,美术馆里还收藏了一些其他作家的作品,欣赏一下高更和劳特雷克笔下的凡高也许能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他吧。在美术馆一楼的礼品中心,人们大多会解囊购买。
看着眼前的名画,虽为能开眼界而欣喜,同时也被画里深刻的悲剧意识所触动。也许艺术生涯没有达到颠峰的凡高会开心一点吧?于是又再一次踏上旅途,寻找凡高所留下的足迹。纽南,荷兰南部的一个中产阶级小镇,有人说这里是属于凡高的,他在这里创作了第一幅现实主义作品《吃土豆的人》。镇子里凡高正夹着画夹四处写生,雕像是1984年纽南居民倡议建造的,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画家来到这里100周年。当年凡高租赁的画室现在还保存完好,凡高纪念馆有他在纽南两年来的生活和创作的记录。走在街道上就好像走进了凡高的画中,水磨坊是他经常画的对象,Clemenschurch教堂更是出现在好几幅作品当中,画中的老塔楼已经推倒了,给这次“画中游”留下了些许遗憾。
[attach]10008[/attach]
凡高美术馆新馆一角
作者:
Evan
时间:
2004-1-19 11:08
顶………你辛苦了啊
作者:
yangtian
时间:
2004-1-21 09:50
何止辛苦这么简单,,,,,
欢迎光临 中英网论坛 (http://bbs.uker.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