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网论坛

标题: [分享] 关于学习 [打印本页]

作者: DEMO    时间: 2003-12-4 03:59
标题: [分享] 关于学习
既然有人指责我在“捣乱”,那好吧,我开一个自己的新贴,供在这里xdjm一起互相交流好了。[em00][em00]
作者: DEMO    时间: 2003-12-4 04:34
鄙人不才,但也读书读了十多年了,算是有些经验教训吧。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学习,或曰做学问,最重要的是能够静得心下来,不浮躁,才能一字一句把书读好(说句不好听的话,相对国内的教材而言,这里经济系用的教材里面几乎没有一句废话)。在这点上,求知、好学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把书要读懂读透是一个非常艰苦的,长时间的过程。听说的经济系最NB的Juuso Valimaki教授当年做学生的时候就把Mas-Connell的《Microeconomic Theory》读了15遍,(很可惜如今finance and economics的同学已经不用难度这么高的教材了,要不,某人对finance的理解会比现在要好一些)。但是,据说Juuso Valimaki教授自己承认,他把这本bible完全弄懂是在他做了老师之后,因为要教学生,要回答很多为什么,why and how,这样的“低层次”的问题。这样子就必须把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定理/推论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弄清楚。

对于做学生的,尤其像是大部分MSc,一年的时间太匆忙以至没有太多的时间去exploit书本的每一句话。现实的说,对于MSc,考好试获得学位就万事大吉了。但是,如果想要学东西,这样是不够的。

考试考过了,并不一定表示你真懂了。这是考试客观的规律造成的。而且,对于学习经济学、金融学或者管理学,甚至其他学科,知道了几条公式/定理(或者根本就没有懂,只是国内应试教育的习惯,把这些公式定理背了下来)不等于懂了这些知识。要懂,必须知道这些东西的来龙去脉。每一个公式/定理,他们都是在一定的前提假设下建立的,忽略了这些东西,公式/定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再把他们应用出来的时候,就可能不对了。所以,在学习上,要经常问自己为什么!!不要记住了某条式子就欢呼雀跃——老子天下第一。如果说来说去都只是抛书包,抛来抛去都只有艰深的术语/公式的话,那么这些都可以说是花里胡哨的表面文章。一个人应该用最显浅易懂的方式来告诉大家(因为这世上更多的是非专业人士),让大家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西方本科生的课程比研究生课程对老师的要求还要高!!

听说,经济系有很多老师做finance,不管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证分析都是很强的。某人可以把你的理解和小眼睛以及我的理解一起提交过去请教老师吧。他们应该有资格回答这些问题的。但是,问题的关键除了那几条公式以外,这种孤立的静止的看问题的学习方法就…… (某人提到的那些金融学的概念思维全部在经济学思维里面的,如果还是不以为然,Waterstone's有一本小读物,书名好像叫《think in an economic way》的,可以参阅一下,令你开窍。)

有句西谚:“魔鬼藏于细节中”。与大家共勉。在这件事情上,我已经花了很多时间了,再弄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在此于众xdjm别过。

请呀~~~~~~~~~~~~~~~~~~~
作者: DEMO    时间: 2003-12-4 04:44
最后,补充一句:“知之为知知,不知为不知”。人不是万能的,不懂了也没有什么好羞耻的。要不,怎么会有“不耻下问”一说。
作者: 人鱼不游泳    时间: 2003-12-4 04:59
以下是引用DEMO在2003-12-3 20:44:00的发言:
最后,补充一句:“知之为知知,不知为不知”。人不是万能的,不懂了也没有什么好羞耻的。要不,怎么会有“不耻下问”一说。


做人的道理!同意!
作者: CEDC49    时间: 2003-12-4 05:16
看了前一个关于经济问题争论的帖子,以及楼竹的帖子,偶从一个非经济专业人的角度来说,觉得主角应该冷静一点的.

学术的问题本来就是应该对事不对人的,为一个观点争论的面红耳赤而赤,吵得不可开交那是没什么的;坦白的说,个人认为还应该去支持的.争累了,下碗面去,吃完了,接着上.但总觉得不应该牵涉任何对个人的攻击和谩骂.不应该为讨论,争论话题而丢失了自己的气度和风度.试想你用令人信服的论断证明你的观点,让你的"反方"有所得,有所学;那不是来的更过瘾,更酣畅淋漓吗?

谢谢........


作者: ttpig    时间: 2003-12-4 05:17
你写的东西不错啊!

虽然我不是学金融或经济的,但也知道很多有理工科背景的人进入了金融领域
搞出了很多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所以学科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We are taught to fbreak apart the world, which make things more managable, however, we can no langer see the whole world. What a pity!

所以我看了你上面说的话,就顶一下咯!
作者: sean    时间: 2003-12-4 06:16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作者: Irene8012    时间: 2003-12-4 06:27
现在没时间温故呀。我的作业都来不及完成。感觉学的真是乱七八糟。写完了ESSAY就感觉这门课根没学一样。现在终于明白什么是MSC了,就是对这个学科每个部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这个专业的研究的大体方向。可以说很有收获,也可以说是毫无收获。
作者: ZEE    时间: 2003-12-4 06:36
同意楼上mm的话
作者: DEMO    时间: 2003-12-4 08:54
以下是引用CEDC49在2003-12-3 21:16:00的发言:
看了前一个关于经济问题争论的帖子,以及楼竹的帖子,偶从一个非经济专业人的角度来说,觉得主角应该冷静一点的.

学术的问题本来就是应该对事不对人的,为一个观点争论的面红耳赤而赤,吵得不可开交那是没什么的;坦白的说,个人认为还应该去支持的.争累了,下碗面去,吃完了,接着上.但总觉得不应该牵涉任何对个人的攻击和谩骂.不应该为讨论,争论话题而丢失了自己的气度和风度.试想你用令人信服的论断证明你的观点,让你的"反方"有所得,有所学;那不是来的更过瘾,更酣畅淋漓吗?

谢谢........


兄弟你说得太对了。我想,这坛子上的争论大多都是对事不对人。你从小眼睛的回答里面,你看出他的态度是很严谨的,要表达的论点都是经过考证的,连书本的页码都标了出来,没有半句信口开河。我想,这点对于我们这些不是学fanace的人,如果有兴趣了,一样看去参阅,并且从中学到不少。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很好的治学、做人的态度。

还有,争论不是谩骂。有些东西就算不从技术的层面论述,逻辑方面也要严谨——不光理工科的学生有严谨的逻辑,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也一样要有。只要逻辑混乱,那么就会表述不清——那样子,就算非专业人士也可以评论,痛打(学术上)一番。

不知你可以为然??

谢谢交流。
作者: DEMO    时间: 2003-12-4 08:56
以下是引用Irene8012在2003-12-3 22:27:00的发言:
现在没时间温故呀。我的作业都来不及完成。感觉学的真是乱七八糟。写完了ESSAY就感觉这门课根没学一样。现在终于明白什么是MSC了,就是对这个学科每个部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这个专业的研究的大体方向。可以说很有收获,也可以说是毫无收获。


Language Barrier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比别人付出要多的了

加油!
作者: DEMO    时间: 2003-12-4 09:08
以下是引用ttpig在2003-12-3 21:17:00的发言:
你写的东西不错啊!

虽然我不是学金融或经济的,但也知道很多有理工科背景的人进入了金融领域
搞出了很多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所以学科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所以我看了你上面说的话,就顶一下咯!


呵呵……一般理工科背景的人进入经济学或者金融学,他们大多数都在很技术的层面上,做methodology的,那是他们的优势。今年炸药奖又给了做Methodology的人,算是给了他们很多盼头和鼓励。

一般来说,他们的intuition是不够科班出身的那些同行的。他们也清楚知道。不过,他们也没有觉得什么不妥——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嘛
作者: bety227    时间: 2003-12-4 10:04
看了你们的帖子震得很感动,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学到更多知识,相信共同进步这句话!欣赏楼主的敬业精神和严谨态度~~


作者: ttpig    时间: 2003-12-4 10:11
以下是引用bety227在2003-12-4 2:04:00的发言:
看了你们的帖子震得很感动,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学到更多知识,相信共同进步这句话!欣赏楼主的敬业精神和严谨态度~~


感动就要再多说几句
介绍些学习经验什么的

作者: ashian    时间: 2003-12-4 10:47
pfpf........
作者: 紫薇星君    时间: 2003-12-4 13:59
偶顶一下,因为我觉得你学习态度不错.
作者: goldenbin    时间: 2003-12-4 16:51
以下是引用DEMO在2003-12-3 20:44:00的发言:
最后,补充一句:“知之为知知,不知为不知”。人不是万能的,不懂了也没有什么好羞耻的。要不,怎么会有“不耻下问”一说。


对啊,所以有问题不懂来请教俺俺不会收住不告诉你的,内线:41290。

作者: 人鱼不游泳    时间: 2003-12-4 19:16
以下是引用goldenbin在2003-12-4 8:51:00的发言:
对啊,所以有问题不懂来请教俺俺不会收住不告诉你的,内线:41290。


南安那么多高手,phd有问题还不直接找导师?
作者: DEMO    时间: 2003-12-4 19:23
想跟这里的兄弟姐妹们交流一下有关规范表述和读书理解的一些看法。

规范表述,顾名思义就在使用学术语言去描述自然/社会现象的时候遵照学界约定俗成的习惯去表达,要不容易引起混乱。规范表达可以使到学术交流更容易和更有效率——同行在阅读你的成果的时候可以高速扫描或者直接掠过文字介绍解释部分,直接进入问题本质的讨论。所以说,规范表述是一种必须养成的做学问的好习惯,是人的学术素养的一个外在表达,也是对同行的尊重!

这里的兄弟姐妹们在撰写你的毕业论文的时候也切记这个问题——external examiner可没有这么好的耐心——然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撇开坛子里最近争论不休的U函数还是W函数不说,以免本坛的非经济学爱好者恶心呕吐。哈哈……以大家熟悉的中学化学物理为例,想想看,如果你把功率单位W写成A,把电压单位V写成B,然后写成你的论文。那么,就算论文的内容、论证等等方面都没有问题的话,别人要浪费多少时间?如果我们胡乱编写化学元素符号,那么,别人也必须要看到你的分子结构式才能知道你在讲什么。唉~~~~这样的“创新”,何必呢??

以前,老师总是教导我们,读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读书要把书读得“薄-厚-薄”。我们把书本的知识记忆下来然后再理解,这就是把书读薄。记忆是理解的第一步。完成了这一步之后,我们再要把书读厚,那就是去尽力理解书中的每一句话,理解掌握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的内涵和外延,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可能了解自然/社会事物现象的最真正的本质,只能无限逼近自然/社会事物现象的本质并尽力模拟出其运行规律。因此,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都是建立在一定前提假设之上的。只有理解了这些,知道了其优势和不足,我们才可以把这些运用到生活、科研中,并加以创新。

用个不雅或者不是很恰当的例子,经过长时间的机械训练,猴子都可以作出很多很复杂的动作。但是,想想当你扔一根外面包着保鲜膜的香蕉给猴子的时候的情形。嘿嘿……这就是在学习上猴子跟人的区别。

所以,我很信奉一句古语:“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所谓的内涵、外延一类的东西确实是有深度的东西,但是却并不炫!它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花上时间去体会理解的。如果只是一味地抛出一大堆术语,而确又理解得似是而非的话,只能显出浅薄与浮躁。

再以效用函数为例。效用函数是一个用来描述人的满足程度的函数。为了要去描述或者说定义人的满足,这样子就引入了“偏好”(preference)的概念。但是,常识告诉我们,人的偏好是最微妙最难以量化的东东。好了,诸如此类的无法进行特定量化的东西在经济学里面被称为“定性变量”或曰“质量变量”(quality variables)。一般来说,对这些质量变量只能进行离散赋值。比如说,常见的1和0,用来表示“是”或者“否”;或者用1,2,3,4,5,6……来表示一些质量变化的趋势或者叫程度表,1表示“不是很喜欢”,到5“比较喜欢”,到9“非常喜欢”。学习经济学的同学就会知道这大致称为Modelling in Limited Dependent Variables。但是,这些都是用在经验研究(empirical study)里面居多,理论分析(theoretical study)比较少。在做实证研究的时候要注意这些定性指标数据的observable information和unobservable information的问题,质量指标的后者会比较严重。(呵呵……扯远了,还是回到主题)。因此,效用函数不是想某人所说的:“效用函数不能直接衡量一些本来就不具体、抽象的东西”,恰恰相反,效用函数正是用来描述我们从某些事情事物上获得满足这么一些抽象的东西。如果假设i set是一个convex set的话,那就需要继续讨论,在此不累赘了。至于用到money或者更具体来说是工资wage的话,那就是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函数的范畴了。故此,要说一个人的满足程度或者职业选择偏好,应该用效用函数来描述,而约定俗成,效用函数表示为U函数——U的话,大家一目了然。

还是再重复一句:

人生长路漫漫,终身学习更要静下心来,戒骄戒躁。很多东西如浮云,只有心态才是长久的动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4 11:28:52编辑过]


作者: DEMO    时间: 2003-12-4 19:28
怎么排版显示有了问题了,害我要重新编辑
作者: CEDC49    时间: 2003-12-5 03:10
恩,对的呢;踏踏实实的做点学问,没什么不好的;厚积而薄发的Researcher,才是更有魅力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4 19:11:00编辑过]


作者: DEMO    时间: 2003-12-5 09:19
以下是引用CEDC49在2003-12-4 19:10:00的发言:



其实我一直都想开一间小小的咖啡馆,像costa那种就不错了




欢迎光临 中英网论坛 (http://bbs.uker.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