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网论坛

标题: 由 Week 0 想到的 [打印本页]

作者: darrenxu    时间: 2009-10-5 08:42
标题: 由 Week 0 想到的
  今天刚刚完成系里的注册,新生入学第一周也快结束了,就等着下一周的正式开学。
  但至此,有一件事让我相当吃惊。在这样的学校里国际学生比例的比例高,我也早有准备,但我万万没有想到,它会高到如此的地步,尽然很难找到英国的本地人。在welcome meeting上放眼望去,想必有一半是中国人,接下来的一半大部分是印度人,少数是其它国家的人。就连教授也有个别中国人。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那个电子系TOP 5的大学?这个TOP 5是靠国际学生撑起来的吗?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想了很多。我已经完全清楚这个昔日的日不落帝国是如何衰亡的。
  对于电子科技,这是当今最高技术含量的领域之一。但对于其求学者的难度也完然可以想象。当年我在爱尔兰,目睹了当地学生是如何一年一年的减少的:从大一仅仅的6-7个同学到大四仅3个本地毕业生。在毕业前夕,我问他们你们打算做什么工作。他们半开玩笑地回答我,我再也不想做任何与电子相关的工作了。
  就这样,研究生的名额都落到了我们这些第三世界的人手里。
  谁都不能否认,一个民族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着他的素质,特别对于其技术行业来说。但如今显现在我眼前的,就清楚地说明了世界未来的走向。
  在南安的图书馆里,有许多书因为历史的悠久,而作为了重要文献珍藏,是不外借的。那他到底有多久?打开校史会发现学校始建于1862年。这在英国现今的名校当中并不算早。而中国当今的名校又始建于何年:
    京师大学堂(北大)——1898
    清华学堂——1911
    复旦大学——1905
    求是书院(浙大)——1897
    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1902
    北洋大学(天京大学)——1895
    自强学堂(武汉大学)——1893
  就在南安创建的前两年,英国与中国之前发生了一件大事——圆明园被烧掉了。那时的英国是何等了得,而与此同时,在那些英国的野蛮行为的背后,高等  教育的风朝也新兴增长。而那时的中国人迟迟没有觉悟,直到一次次被##被过滤##之后,才开始将西方的新学渗入自我。而那时的英国人必定没有想到,在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那些当然顽固不化中国人,尽然如此热衷于他们的高等教育,一窝蜂地来到英国。这是何等的有趣与讽刺!
  然而历史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有趣与讽刺,民族的兴盛与衰亡,会在其坐标轴上像正弦曲线一样周期性的出现。然而每当兴盛与衰亡的同时却又伴随着相同与相似的现象——谁在忧患中尔生,谁在安乐中尔死?
  但历史又不会如正弦曲线一样的重复。毕竟这个正在衰落的帝国背后还有着太多我们现阶段所无法超越的产物。以至吸引着我们这些中国人蜂拥而至。更有不少人愿牺牲国籍而成为英国的公民。而面对这一切我们又要自问,我们到底差在哪里?
  改变绝不可能只是旦夕之间。
  伦敦1863年开建了第一条地铁,也就是南安建校一年后。虽然他现在还保持着地铁里程的第一,但不久的将来上海的地铁将是伦敦+纽约之和。这是看的见的改变,它花了150年。而看不见的改变——人的素养——要多少年?我说不清。
  这个问题可能只有大英博物馆中被抢来的中国文物才能回答:“等到我们回家的那天吧!”
作者: 凌波煜    时间: 2009-10-5 18:08
Lz你想多了
作者: pingpong    时间: 2009-10-5 18:16
好好学习技术, 拿个WP, 在英国做几年的技术工作才算是完整的教育.
这样回国贡献才大.
作者: britannia_kc    时间: 2009-10-5 19:37
Whats ur point?

Sunset GB v. Sunrise China (Developing countries)?
作者: jw8g08    时间: 2009-10-5 20:15
最受不了这种矫情的文章。
作者: jw8g08    时间: 2009-10-5 20:43
楼主是想说念高难度专业比如电子专业的英国人越来越少, 因此可以预测这个国家已经走向衰落?

你是不是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常识? 就是两国的产业结构不同?  英国是服务产业为主, 亚洲都是制造业, 你让英国人都念电子专业,他们不都要失业?
作者: 20042736    时间: 2009-10-6 00:51
呵呵,楼主还是蛮有想法的。。。
我也是念电子的,在这个大学里已经第4年了,不过像我们本科的就是英国人比较多
像master里面中国人念得多还是正常的。。。毕竟国际学生的学费好赚~
“师夷长技以制夷”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yoz    时间: 2009-10-6 03:13
热血青年 好好报效祖国阿

我的热情已经燃烧殆尽 现在就认钱了
作者: afanms    时间: 2009-10-6 03:25
人家读完本科就出去工作了,不比读完master的外国人差。
lz你认为学历高就一定牛嘛?master人数比例能说明什么?
作者: pingpong    时间: 2009-10-6 04:48
原帖由 20042736 于 2009-10-6 00:51 发表
呵呵,楼主还是蛮有想法的。。。
我也是念电子的,在这个大学里已经第4年了,不过像我们本科的就是英国人比较多
像master里面中国人念得多还是正常的。。。毕竟国际学生的学费好赚~
“师夷长技以制夷”才是最重要 ...


you are right, I did a bachelor degree in Electronics, but I am not good enough compared to a lot of British classmates.
作者: pingpong    时间: 2009-10-6 04:59
原帖由 afanms 于 2009-10-6 03:25 发表
人家读完本科就出去工作了,不比读完master的外国人差。
lz你认为学历高就一定牛嘛?master人数比例能说明什么?


In terms of knowledge and theory, a master is greater than a bachelor.  
but knowledge can also be gained at work, particularly the work which is related to your degree, but it is more practical.
so having a master before going to work is actually very good, because theory guides practice.
but it doesn't mean that having a master is definitely better.

[ 本帖最后由 pingpong 于 2009-10-6 05:01 编辑 ]
作者: darrenxu    时间: 2009-10-6 05:54
回6楼:
你说的这一点,只是某些人为了减少冲突而想出来的说法。就跟中国鞋在意大利都有80%的占有率,中国ZF还说中国产低档鞋,意大利产高档鞋没有利益冲突一样。
而事实上你说的金融,服务业,那都叫虚拟经济,而一个虚拟经济没有实体经济做为后备,那是一定长久不了的。温家宝在剑桥的演说就明确指明了这一点。这也就是金融海哮的成因,一个英国在去年底差点破产的原因。
所以一个国家要强大的根本还是靠着实际的科技与生产力。看一下当年的英国工业革命就知道英国是如何发家的。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都一样。从来没有一个大国靠的是虚拟经济起飞的。因为虚拟经济是在实体经济之上的。实体经济倒了,虚拟经济也长不了。
回9楼与11楼
他们学的好的学生也有一些,我一路读下来也见过不少,但最可惜的事他们自我放弃了。他们也许能取得更好的成果,但他们本科读完,就不愿再为学业而做更多的付出。
也许读完硕士博士的人并不一定优秀,但是看看诺贝尔奖,现在有没有一个本科在读生能拿的,根本不可能,拿奖的都是博士,以至在学校多年研究的教授。所以你不得不说,他们是在根本地推动国家与社会进步的动力。你问我人数多说明了什么?你也许会认为个人的学历并不会比学历比你低的当地人好多少,但多数人的汇聚总会产生巨大成果,我们的人数说明了我们有着比别人发展更好的沃土,我们的发展更有希望,就像当年黑人在美国也很自卑,一切都比不过白人,但一代代的尝试,终于他们出现在了白宫的讲台上。因此只要我们构件好了沃土,树苗总会有一天生长开花结果的。

[ 本帖最后由 darrenxu 于 2009-10-6 06:07 编辑 ]
作者: 宫城nike男    时间: 2009-10-6 18:36
其实楼主有些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 uk本地本来就没有太多的master, msc是为了工作存在不是为了research存在。如果真要追求知识的话 英国本科大多数专业都可以直接本科申请博士的,干嘛要读硕士?

如果留在uk工作, uk成绩优秀的本科学位就够了,而且是非常够。 公司会培训你,为什么要读学校设计的training course? 这边大部分工作(除了学术机构以外)工作的薪水和职位挂钩,跟学位没有关系的。ecs的msc只有soc没有3开头的课程, 3开头的课程都是本科的,换句话说 msc有的课程还是本科的,而且,由于本科转专业的缘故,有些本科生6的课程也随便选的。 我不就msc和bsc两个degree的能量进行对比,因为个人实力最重要,不能本末倒置的。

南安的老外水准的确是不高,我在本科群跟其他人也抱怨过,bristol还有老外在厨房大小便的。 不过据说牛津剑桥有很多genius. 我觉得楼主大可focus on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老外是不是没落,关我吊事?

本科生是目前还没有拿奖(其实什么学位都是做学问的人必经之路的,研究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积累过程,你去各个research group看头衔是Mr的,也有大把没有学位的但是很多project的)
不过你怎么解释苹果和微软的创始人 本科二年级的学历事情呢? 为什么就拿诺贝尔奖说事呢? 他只是学术方面的成就, 只是人生成就的一部分(温州有的老板高中就千万身价的算不算也是牛人耶?)。一个月前去伦敦蹭一个conference cisco的senior security officer上台第一句话,我很希望我和之前的几位一样是dr或者prof,很不幸,我只是个本科都没有完成的人。世界就是个大牛棚,有志青年也是要低头先做好自己。

我还只是个弱小滴本科生啊,对于那段国家前途命运的就不插嘴了。 欢迎来到uk 来到南安
作者: pingpong    时间: 2009-10-7 03:12
原帖由 darrenxu 于 2009-10-6 05:54 发表
回6楼:
你说的这一点,只是某些人为了减少冲突而想出来的说法。就跟中国鞋在意大利都有80%的占有率,中国ZF还说中国产低档鞋,意大利产高档鞋没有利益冲突一样。
而事实上你说的金融,服务业,那都叫虚拟经济, ...


You are right.
We are indeed catching up very fast.  
But don't be over optimistic, even though now we have a lot of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however we have a long long way to go.  
Take software as an example, what are the following pieces of software are designed in China:
Matlab, AutoCAD, Maple, PRO-E, Microsoft windows, PSPICE?   

Take manufacturing machinary as an example, we are still spending a lot of money to import these expensive facilities from the west.

There are so so so many people say the Chinese are very good at maths, but how many Chinese mathematicians are mentioned in the class?  I hardly hear any.  

Come on, we have far too much to do than we imagine, therefore I certainly won't be proud at all now.  Infact, I am very unhappy.

[ 本帖最后由 pingpong 于 2009-10-7 03:16 编辑 ]
作者: maya9999    时间: 2009-10-7 06:02
恕我脑袋拙,楼主的观点太散漫,我实在抓不住一个中心。
总结起来,是不是有如下几点:
1 国家兴衰,风水轮流转
2 中国人干吗这么崇洋媚外
3 英国人干吗这么不上进
3 中国前景是好的,就是不知道还需要多少年才能赶上人家
4 国民素质很大程度关联于学位高低
作者: darrenxu    时间: 2009-10-7 06:17
回13楼
正是你说的,正是他们认为所有的都足够了,所以他们放弃了继续前行。将来总会有一天,他们会发现他们现在的满足,还远远不够,那时就太晚了。学位的本身说明不了问题,但学位的背后却能说明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是不断向前,还是得到满足就放弃?
至于你说到为什么有人没有高学历就能拿好成绩。甚至有人买##被过滤##就能中奖,但你相信一个民族的素质,一个国家的素质是靠这一两个爆发户能改变的吗?你说到的微软,我只不过认为他只是时事造英雄而已,看总了时机,创造并建立了垄断,之后,没人能##被过滤##他而已。如果没有了比尔*盖茨,总会有第二个人取代他,但如果没有许多普普通通的拿高学位的程序员在他那里工作,他一个人根本不可能有如此的辉煌,换句话说他的辉煌是建立在其它高学历人身上的。你要问我为什么要关心诺贝尔奖。这个道理就跟你看神舟飞船一样,表面上那些太空人成了英雄。但真正被称做英雄是那些火箭的设计者。由于特殊工作的原因,你甚至根本不知道那些工程师的名字。但他们的贡献远比几个太空人多。拿不拿的到诺贝尔奖不重要,甚至有许多研究方向是根本不可能拿奖,即使有一个人拿到了奖,那一个人也并不能说明什么,但重要的是在拿诺贝尔奖的背后,要有多少人在不停的探索,多少人在推动科技与生产力的进步,国家的进步。这是我们应当预见的。
人是社会的人。我们只有相互比较才能知道自己的优劣,从而找到我们前进的希望。一个没落的民族的最大特点就是他不知道他正在没落。我们再也不要没落一次了,我们应当关心世界。
作者: darrenxu    时间: 2009-10-7 06:40
回14楼
的确你现在用的大型软件都是国外的,但在那些软件的背后又有多少第三世界的员工的劳动?量变总会有一天引起质变的。只要你的量变还在不断积累。
对于一个社会的观察,不用看建筑,不用看产物。要看的只有人的素质,看了就能知道一切。
我们的确还有很多不足。否则我们也不会来到这里。无论是主动想来,还是被动被迫。我们都在前行。没有人闲着,没人空想。这样我们就会有希望。
回15楼
中心只有一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本帖最后由 darrenxu 于 2009-10-7 06:43 编辑 ]
作者: joyzy    时间: 2009-10-7 08:03
~希望大家能在这种discussion中成长起来吧~你们都会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的~
作者: 宫城nike男    时间: 2009-10-7 08:06
回15楼
首先,我最想说明的是,去年金融危机刚开始,南安大学的教职工工资就先增长。老外是否研究,不要用msc来看,读msc的老外多不多,绝对不能说明老外是否重视研究学习, 不能说读msc的人少就觉得他们探索进取的人少。 去看看各个研究组的人员名单,看看鬼佬人还少不?单单ecs 十年之内就成长出了两个新的研究组,iam组下的semantic web估计也在酝酿着单飞。wiki page都独立了。就ecs这个小团体而言,我可以肯定的是明显研究人员在增加,研究方向在增多。

两个社会的对比 不是对比一个社会在某个领域的平均水平对比, 而是这个领域精英的那么百分之一人群对比。 换句话说,老外大把人本科结束就可以走上平凡的工作岗位在根据自己需要慢慢培训上去是合理的。他们不会说像国内的一部分人才, 因为畏惧就业而去读master.

对于项目的完成, 社会生产的进步, 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还有其他的资源起决定的因素。

[ 本帖最后由 宫城nike男 于 2009-10-7 08:08 编辑 ]
作者: darrenxu    时间: 2009-10-9 06:05
对于一个社会的进步,除了知识,没有其它东西可以起决定因素。有了知识其它一切都可以逐步实现。一个民族对于知识的可求充分决定着这上民族的将来。
对于你说到的研究组名单,其实英国本土的根本不多,中国人到不少,其它写着外国名字的,你也很难从名字上看出他是不是英国人,很多都是欧盟二三流国家的人。你说到的研究人员的增加,很大一部分是靠着非英国人前来学习的原因造成的。
对于社会的对比,着眼点当然是平均水平的对比,现代的科技完全就是靠着teamwork来实现的,没有宠大的研究团体,只靠社会的一两个精英,要在当前社会下完成重大的任务是不可能的。只要平均水平上去,自然就会有精英出现。就像一个军队,将军只要一个,但确要许多能打仗的兵。
另外说一点,现在的国外的研究公司,机关。他们的高层普遍签出名来的title都是很吓人的,Dr, Prof, 你可以去细心看一下,这些人大都上了年纪了,70,80年代拿到学位的,这说明英国人以前的学风还不错,现在一代不如一代。但这又重另一个方面说明,拿个一般的学位,就业也许还可以,但你要有更高的发展,受到更高的教育还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道理其实谁都明白,但只是有人不原付出更多努力去做。
作者: afanms    时间: 2009-10-10 00:20
lz你研究过这些master的去向嘛?请你在这些master的毕业去向上,考虑一下master的人数比例能说明什么?
另外说到搞研究,别的国家我不知道,就说中国。现在搞研究的中国人还有“中国人”么?
按照lz的说法,我是不是也可以说上海 北京的经济在没落?
作者: 宫城nike男    时间: 2009-10-10 00:40
标题: 回复 20# 的帖子
我其实想说的是资本是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资本和知识互相推动。生产要素知识不是唯一的。

两个社会领域的对比, 是掌握话事权的精英阶层的对比,我国有太多能力在uk平均水平之上的(比如说数学)的人,不是一样在非相关领域慢慢流逝着这些才华。而且,先不说多少研究组的人是英国人(大家都没有这个统计数据)。globalisation的趋势而已,就好像nba有姚明一样的, 他们在uk的研究成果又不是uk享受不到。UK老可以得以的说,如果我们差,你来干嘛?
作者: jw8g08    时间: 2009-10-10 02:08
楼主你的逻辑明显混乱了, 先想想你要表达什么吧。




欢迎光临 中英网论坛 (http://bbs.uker.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